《中阿含經》-_1_-王相應品說本經(第66經)
我聞如是:
時,諸比丘於中食後,以小因緣集坐講堂,共論此事:「云何?諸賢!居士在家何者為勝?為比丘等持戒妙法,成就威儀,入家受食耶?為朝朝利益ⓓ百千萬倍乎④?」
或有比丘作是說者:「諸賢!何用利益[*]百千萬倍,唯此至要。若有比丘持戒妙法,成就威儀,入家受食,非為朝朝利益[*]百千萬倍。」
是時,尊者阿那律陀⑤亦在眾中。於是,尊者阿那律陀告諸比丘:「諸賢!何用利益[*]百千萬倍?設復過是,唯此至要。若有比丘持戒妙法,成就威儀,入家受食,非為朝朝利益[*]百千萬倍。所以者何?我憶昔時在此波羅㮈國為貧窮人,唯仰捃拾客擔生活⑥。是時,此波羅㮈國災旱、早霜、蟲蝗ⓔ,不熟,人民荒儉,乞求難得。是時,有一辟支佛⑦,名曰無患,依此波羅㮈住。於是,無患辟支佛過夜平旦著衣持鉢,入波羅㮈而行乞食。我於爾時為捃拾故,早出波羅㮈。諸賢!我登出時,遙ⓕ見無患辟支佛入彼。時,無患辟支佛持淨鉢入,如本淨鉢出。
「諸賢!我時捃還入波羅㮈,復見無患辟支佛出。彼見我已,便作是念:『我旦入時,見此人出,我今還出,復見此人入。此人或能未得食也,我今寧可隨此人去。』時,辟支佛便追尋我,如影隨形。諸賢!我持捃還到家,捨擔而迴顧視,便見無患辟支佛來追尋我後,如影隨形。我見彼已,便作是念:『我旦出時,見此仙人入城乞食,今此仙人或未得食,我寧可自闕己食,分與此仙人⑧。』作是念已,即持食分與辟支佛,白曰:『仙人!當知此食是我己分,為慈愍故,願哀受之。』時,辟支佛即答我曰:『居士!當知今年災旱、早霜、蟲蝗[*],五穀不熟,人民荒儉,乞求難得。汝可減半著我鉢中,汝自食半,俱得存命,如是者好。』我復白曰:『仙人!當知我在居家,自有釜灶、有樵薪、有穀米,飲食早晚亦無時節。仙人!當為慈愍我故,盡受此食。』時,辟支佛為慈愍故,便盡受之。
「諸賢!我因施彼一鉢食福,七反生天,得為天王,七反生人,復為人王。諸賢!我因施彼一鉢食福,得生如此釋種族中,大富豐饒,多諸畜牧、封戶、食邑,資財無量,珍寶具足。諸賢!我因施彼一鉢食福,棄捨百千姟金錢王,出家學道,況復其餘種種雜物?諸賢!我因施彼一鉢食福,為王、王臣、梵志、居士、一切人民所見識待,及四部眾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ⓖ所見敬重。諸賢!我因施彼一鉢食福,常為人所請ⓗ求,令受飲食、衣被、氍氀⑨、毾𣰆⑩、床褥、綩綖⑪、病瘦湯藥、諸生活具,非不請求。若我爾時知彼沙門是無著真人者,所獲福報當復轉倍,受大果報,極妙功德,明所徹照,極廣甚大。」
於是,尊者阿那律陀無著.真人.逮正解脫,說此頌曰:
「我憶昔貧窮, 唯仰捃拾活,
闕己ⓘ供沙門, 無患最上德。
因此生釋種, 名曰阿那律,
善解能歌舞, 作樂常歡喜。
我得見世尊, 正覺如甘露,
見已生信樂, 棄捨家學道。
我得識宿命, 知本之所生,
生三十三天, 七往反ⓙ於彼。
此七彼亦七, 世受生十四,
人間及天上, 初不⑫墮惡處。
我今知死生, 眾生往來處,
知他心是非, 賢聖五娛樂。
得五支ⓚ禪定⑬, 常息心靜默,
已得靜正住, 便逮淨天眼。
所為今學道, 遠離棄捨家,
我今獲此義, 得入佛境界。
我不樂於死, 亦不願於生,
隨時任所適, 建立正念智。
隨耶ⓛ離竹林, 我命在彼盡,
當在竹林下, 無餘般涅槃。」
爾時,世尊在於燕坐,以淨天耳出過於人,聞諸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,共論此事。
世尊聞已,則於晡時從燕坐起,往至講堂比丘眾前,敷座而坐,問諸比丘:「汝等今日以何事故集坐講堂?」
時,諸比丘白曰:「世尊!我等今日以尊者阿那律陀因過去事而說法故,集坐講堂。」
於是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今日欲從佛聞因未來事而說法耶?」
諸比丘白曰:「世尊!今正是時。善逝!今正是時。若世尊為諸比丘因未來事而說法者,諸比丘聞已,當善受持。」
世尊告曰:「諸比丘!諦聽,諦聽,善思念之,吾當為汝廣分別說。」時,諸比丘受教而聽。
世尊告曰:「諸比丘!未來久遠當有人民壽八萬歲,人壽八萬歲時,此閻浮洲極大富樂,多有人民,村邑相近,如雞一飛。諸比丘!人壽八萬歲時,女年五百乃當出嫁。諸比丘!人壽八萬歲時,唯有如是病,謂寒、熱、大小便、欲、飲食、老,更無餘患。
「諸比丘!人壽八萬歲時,有王名螺,為轉輪王,聰明智慧,有四種軍,整御天下,由己自在。如法法王成就七寶,彼七寶者,輪寶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女寶、居士寶、主兵臣寶,是ⓜ為七,千子具足,顏貌端正,勇猛無畏,能伏他眾。彼當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,不以刀杖,以法教令,令得安樂。有大金幢,諸寶嚴飾,舉高千肘,圍十六肘,彼當豎之。既豎之後,下便布施沙門、梵志、貧窮、孤獨、遠來乞者,以飲食、衣被、車乘、華鬘、散華、塗香、屋舍、床褥、氍氀、綩綖、給使⑭、明燈。彼施此已,便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,彼族姓子所為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者,唯無上梵行訖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」
爾時,尊者阿夷哆在眾中坐。於是,尊者阿夷哆即從坐起,偏袒著衣,叉手向佛,白曰:「世尊!我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,可得作王,號名曰螺,為轉輪王,聰明智慧,有四種軍,整御天下,由己自在。如法法王成就七寶,彼七寶者,輪ⓝ寶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女寶、居士寶、主兵臣寶,是為七,我當有千子具足,顏貌端正,勇猛無畏,能伏他眾,我當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,不以刀杖,以法教令,令得安樂。有大金幢,諸寶嚴飾,舉高千肘,圍十六肘,我當豎之。既豎之後,下便布施沙門、梵志、貧窮、孤獨、遠來乞者,以飲食、衣被、車乘、花鬘、散華、塗香、屋舍、床褥、氍氀、綩綖、給使、明燈。我施此已,便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,我族姓子所為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者,唯無上梵行訖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」
於是,世尊訶尊者阿夷哆曰:「汝愚癡人!應更一死,而求再終⑮。所以者何?謂汝作是念:『世尊!我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,可得作王,號名曰螺,為轉輪王,聰明智慧,有四種軍,整御天下,由己自在。如法法王成就七寶,彼七寶者,輪寶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女寶、居士寶、主兵臣寶,是為七,我當有千子具足,顏貌端正,勇猛無畏,能伏他眾,我當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,不以刀杖,以法教令,令得安樂。有大金幢,諸寶嚴飾,舉高千肘,圍十六肘,我當豎之。既豎之後,下便布施沙門、梵志、貧窮、孤獨、遠來乞者,以飲食、衣被、車乘、華鬘、散華、塗香、屋舍、床褥、氍氀、綩綖、給使、明燈。我施此已,便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,我族姓子所為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者,唯無上梵行訖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』」
世尊告曰:「阿夷哆!汝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,當得作王,號名曰螺,為轉輪王,聰明智慧,有四種軍,整御天下,由己自在。如法法王成就七寶,彼七寶者,輪寶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女寶、居士寶、主兵臣寶,是為七,汝當有千子具足,顏貌端正,勇猛無畏,能伏他眾,汝當統領此一切地乃至大海,不以刀杖,以法教令,令得安樂。有大金幢,諸寶嚴飾,舉高千肘,圍十六肘,汝當豎之,既豎之後,下便布施沙門、梵志、貧窮、孤獨、遠來乞者,以飲食、衣被、車乘、華鬘、散華、塗香、屋舍、床褥、氍氀、綩綖、給使、明燈。汝施此已,便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,汝族姓子所為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者,唯無上梵行訖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」
佛告諸比丘:「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,當有佛,名彌勒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,猶如我今已成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。彼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猶如我今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。彼當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,猶如我今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。彼當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,猶如我今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,彼當有無量百千比丘眾,猶如我今無量百千比丘眾。」
爾時,尊者彌勒在彼眾中。於是,尊者彌勒即從座ⓞ起,偏袒著衣,叉手向佛白曰:「世尊!我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,可得成佛,名彌勒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,如今世尊、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。我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如今世尊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。我當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,如今世尊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。我當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,如今世尊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。我當有無量百千比丘眾,如今世尊無量百千比丘眾。」
於是,世尊歎彌勒曰:「善哉,善哉,彌勒!汝發心極妙,謂領大眾。所以者何?如汝作是念:『世尊!我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,可得成佛,名彌勒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,如今世尊、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。我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如今世尊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。我當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,如今世尊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。我當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,如今世尊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。』」
佛復告曰:「彌勒!汝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,當得作佛,名彌勒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,猶如我今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。汝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猶ⓟ如我今於此世,天及魔、梵、沙門、梵志,從人至天,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。汝當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,猶如我今說法,初妙、中妙、竟亦妙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。汝當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,猶如我今廣演流布梵行,大會無量,從人至天,善發顯現。汝當有無量百千比丘眾,猶如我今無量百千比丘眾。」
爾時,尊者阿難執拂侍佛。於是,世尊迴顧告曰:「阿難!汝取金縷織成衣來,我今欲與彌勒比丘。」
爾時,尊者阿難受世尊教,即取金縷織成衣來,授與世尊。於是,世尊從尊者阿難受此金縷織成衣已,告曰:「彌勒!汝從如來取此金縷織成之衣,施佛、法、眾。所以者何?彌勒!諸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,為世間護,求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。」
於是,尊者彌勒從如來取金縷織成衣已,施佛、法、眾。
時,魔波旬便作是念:「此沙門瞿曇遊行ⓠ波羅㮈仙人住處鹿野園中,彼為弟子因未來說法,我寧可往而嬈亂之。」時,魔波旬往至佛所,到已向佛即說頌曰:
「彼必定當得, 容貌妙第一,
華鬘瓔珞身, 明珠佩其臂,
若在雞頭城, 螺王境界中。」
於是,世尊而作是念:「此魔波旬來到我所,欲相嬈亂。」世尊知已,為魔波旬即說頌曰:
「彼必定當得, 無伏無疑惑,
斷生老病死, 無漏所作訖,
若行梵行者, 彌勒境界中。」
於是,魔王復說頌曰:
「彼必定當得, 名衣上妙服,
旃檀⑯以塗體, 身傭直姝長⑰,
若在雞頭城, 螺王境界中。」
爾時,世尊復說頌曰:
「彼必定當得, 無主亦無家,
手不持金寶, 無為無所憂,
若行梵行者, 彌勒境界中。」
於是,魔王復說頌曰:
「彼必定當得, 名財好飲食,
善能解歌舞, 作樂常歡喜,
若在雞頭城, 螺王境界中。」
爾時,世尊復說頌曰:
「彼為必度岸, 如鳥破網出,
得禪自在遊, 具樂常歡喜,
汝魔必當知, 我已相降伏。」
於是,魔王復作是念:「世尊知我,善逝見我。」愁惱憂慼不能得住,即於彼處忽沒不現。
佛說如是。彌勒、阿夷哆、尊者阿難及諸比丘,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說本經第二竟ⓡ(四千一字)ⓢ(第二小土城誦)ⓣ
中阿含經卷第十三(七千一百七十九字)ⓤ
[校勘]
ⓐ 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ⓑ 「二」,明本作「九」。
ⓒ 「第二小土城誦」,宋、元二本置於「中阿含王相應品說本經第二」次行,明本無此六字。
ⓓ 「利益」,大正藏原為「益利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利益」。[*]
ⓔ 「蝗」,大正藏原為「蟥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蝗」。[*]
ⓕ 「遙」,大正藏原為「逢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遙」。
ⓖ 「夷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私」。
ⓗ 「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請請」。
ⓘ 「己」,大正藏原為「已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己」。
ⓙ 「往反」,大正藏原為「反住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往反」。
ⓚ 「支」,宋本作「枝」。
ⓛ 「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邪」。
ⓜ 「是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謂」。
ⓝ 「輪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轉輪」。
ⓞ 「座」,大正藏原為「坐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座」。
ⓟ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猶」字。
ⓠ 大正藏無「行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ⓡ 明本無「說本經第二竟」六字。
ⓢ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四千一字」四字。
ⓣ 「第二小土城誦」,大正藏原置於「中阿含經卷第十三(七千一百七十九字)」之後,今依據宋、元二本改置於「說本經第二竟(四千一字)」後,明本無此六字。
ⓤ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七千一百七十九字」八字。
[註解]
① 波羅㮈:古代印度六大都市之一,位於當時的中印度、當今印度北方邦瓦拉納西以北約十公里處的恆河河畔,是十六大國之一的迦尸國的首都。當時有以首都名作為國號的習慣,因此迦尸國又稱為波羅㮈國。另譯為「波羅奈」。
② 仙人住處:傳說鹿野園是遠古曾有仙人居住的地方,因此又名「仙人住處鹿野園」。
③ 鹿野園:中印度波羅㮈城的地名,當地林中有許多鹿,因此稱鹿野園。佛陀成道後,在此地度化憍陳如等五位比丘證阿羅漢。又譯為「鹿野苑」、「鹿苑」。
④ 居士在家何者為勝?為比丘等持戒妙法,成就威儀,入家受食耶?為朝朝利益百千萬倍乎:在家人怎樣比較好?是供養如法持戒、儀態莊嚴的來乞食的比丘?還是賺到每天所得的百千萬倍?
⑤ 阿那律陀:比丘名,以「天眼第一」聞名,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。又譯為「阿那律」。
⑥ 唯仰捃拾客擔生活:只能靠幫人扛擔子運送東西賺錢過日子。「捃」音作「俊」,是「拾取」的意思。
⑦ 辟支佛:沒有老師教導而自己覺悟解脫,且不為大眾說法的聖者。又譯為「獨覺」、「緣覺」。
⑧ 自闕己食,分與此仙人:「闕」,讀音同「缺」,短少的意思。將自己的食物分出,供養這位仙人。
⑨ 氍氀:讀音同「渠驢」,毛織品、毛織的地毯。
⑩ 毾𣰆:另作「毾㲪」,讀作「踏登」,質料上佳的毛被與毛蓆。
⑪ 綩綖:讀音同「晚延」,古代垂覆在帽子前後的飾物。
⑫ 初不:從來不。「初」指從來、始終,這種用法用於否定句。
⑬ 五支禪定:具有覺、觀、喜、樂、一心等禪支(禪定的要素)而證得禪定。參見卷五十八第210經:「初禪有五支,覺、觀、喜、樂、一心」。
⑭ 給使:一般生活所需用品。(?)
⑮ 應更一死,而求再終:目標應該放在(這一世證得涅槃而)只剩一死,你卻求取一再的生死(成為轉輪聖王後才證得涅槃)。相當的《古來世時經》經文作「當以一生究成道德,而反更求周旋生死」。
⑯ 旃檀:檀香。
⑰ 身傭直姝長:身體挺直,又高又帥。「傭」是平、直的意思。「姝」指容貌美麗。
[對應經典]
- 《古來世時經》
- Thera Gāthā 910-919。
[讀經拾得]
供養持戒比丘是造善因,成就未來的大福報;賺大錢則是得善果,由過往的善因而來,善果享受完就沒有了。造善因自然比得善果來得重要。
阿夷哆尊者求來世成為轉輪聖王而解脫,被佛陀所呵斥,因為今生就可求解脫,何必為了成為轉輪聖王而多了這些生死。彌勒尊者則發願成佛,利益眾生,因此雖然多了一生,但被佛陀所讚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