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阿含經》 卷12 第64經 王相應品天使經

我聞如是:
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我以淨天眼出過於人,見此眾生死時、生時,好色、惡色,或妙、不妙,往來善處及不善處,隨此眾生之所作業,見其如真。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,口、意惡行,誹謗聖人,邪見成就邪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,口、意妙行,不誹謗聖人,正見成就正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昇善處,乃生天上。

「猶大雨時,水上之泡,或生或滅,若有目人住一處,觀生時、滅時;我亦如是,以淨天眼出過於人,見此眾生死時、生時,好色、惡色,或妙、不妙,往來善處及不善處,隨此眾生之所作業,見其如真。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,口、意惡行,誹謗聖人,邪見成就邪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,口、意妙行,不誹謗聖人,正見成就正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昇善處,乃生天上。

「猶大雨時,雨墮之滴或上或下,若有目人住一處,觀上時、下時;我亦如是,以淨天眼出過於人,見此眾生,死時、生時,好色、惡色,或妙、不妙,往來善處及不善處,隨此眾生之所作業,見其如真。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,口、意惡行,誹謗聖人,邪見成就邪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,口、意妙行,不誹謗聖人,正見成就正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昇善處,乃生天上。

「猶琉璃珠,清淨自然,生無瑕穢,八楞善治,貫以妙繩,或青或黃,或赤、黑、白。若有目人住一處,觀此琉[*]璃珠,清淨自然,生無瑕穢,八楞善治,貫以妙繩,或青或黃,或赤、黑、白;我亦如是,以淨天眼出過於人,見此眾生死時、生時,好色、惡色,或妙、不妙,往來善處及不善處,隨此眾生之所作業,見其如真。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,口、意惡行,誹謗聖人,邪見成就邪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,口、意妙行,不誹謗聖人,正見成就正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昇善處,乃生[*]天上。

「猶如兩屋共一門,多人出入。若有目人住一處,觀出時入時;我亦如是,以淨天眼出過於人,見此眾生死時、生時,好色、惡色,或妙、不妙,往來善處及不善處,隨此眾生之所作業,見其如真。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,口、意惡行,誹謗聖人,邪見成就邪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,口、意妙行,不誹謗聖人,正見成就正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昇善處,乃生天上。

「若有目人住高樓上,觀於下人往來周旋、坐臥走踊;我亦如是,以淨天眼出過於人,見此眾生死時、生時,好色、惡色,或妙、不妙,往來善處及不善處,隨此眾生之所作業,見其如真。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,口、意惡行,誹謗聖人,邪見成就邪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若此眾生成就身妙行,口、意妙行,不誹謗聖人,正見成就正見業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必昇善處,乃生天上。

「若有眾生生於人間,不孝父母,不知尊敬沙門、梵志,不行如實,不作福業,不畏後世罪,彼因緣此,身壞命終,生閻王境界。閻王人收送詣王所,白曰:『天王!此眾生本為人時,不孝父母,不知尊敬沙門、梵志,不行如實,不作福業,不畏後世罪,唯願天王處當其罪。』

「於是,閻王以初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:『汝頗曾見初天使來耶?』彼人答曰:『不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本不見一村邑中,或男或女,幼小嬰孩,身弱柔軟,仰向自臥大小便中,不能語父母,父母抱移離不淨處,澡浴其身,令得淨潔。』彼人答曰:『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於其後有識知時,何不作是念:「我自有生法,不離於生,我應行妙身、口、意業。」』彼人白曰:『天王!我了敗壞,長衰永失耶?』閻王告曰:『汝了敗壞,長衰永失,今當考汝,如治放逸行、放逸人,汝此惡業非父母為,非王非天,亦非沙門、梵志所為,汝本自作惡不善業。是故汝今必當受報。』

「閻王以此初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已,復以第二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:『汝頗曾見第二天使來耶?』彼人答曰:『不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本不見一村邑中,或男或女,年耆極老,壽過苦極,命垂欲訖,齒落頭白,身曲僂步,拄杖而行,身體戰動耶?』彼人答曰:『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於其後有識知時,何不作是念:「我自有老法,不離於老,我應行妙身、口、意業。」』彼人白曰:『天王!我了敗壞,長衰永失耶?』閻王告曰:『汝了敗壞,長衰永失,今當考[*]汝,如治放逸行、放逸人,汝此惡業非父母為,非王非天,亦非沙門、梵志所為,汝本自作惡不善業。是故汝今必當受報。』

「閻王以此第二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已,復以第三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:『汝頗曾見第三天使來耶?』彼人答曰:『不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本不見一村邑中,或男或女,疾病困篤,或坐臥床,或坐臥榻,或坐臥地,身生極苦甚重苦,不可愛念,令促命耶?』彼人答曰:『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於其後有識知時,何不作是念:「我自有病法,不離於病,我應行妙身、口、意業。」』彼人白曰:『天王!我了敗壞,長衰永失耶?』閻王告曰:『汝了敗壞,長衰永失,今當考[*]汝,如治放逸行、放逸人,汝此惡業非父母為,非王非天,亦非沙門、梵志所為,汝本自作惡不善業,是故汝今必當受報。』

「閻王以此第三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已,復以第四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:『汝頗曾見第四天使來耶?』彼人答曰:『不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本不見一村邑中,或男或女,若死亡時,或一、二日,至六、七日,烏鵄所啄,豺狼所食,或以火燒,或埋地中,或爛腐壞耶?』彼人答曰:『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於其後有識知時,何不作是念:「我自有死法,不離於死,我應行妙身、口、意業。」』彼人白曰:『天王!我了敗壞,長衰永失耶?』閻王告曰:『汝了敗壞,長衰永失,今當考[*]汝,如治放逸行、放逸人,汝此惡業非父母為,非王非天,亦非沙門、梵志所為,汝本自作惡不善業,是故汝今必當受報。』

「閻王以此第四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已,復以第五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:『汝頗曾見第五天使來耶?』彼人答曰:『不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本不見王人捉犯罪人,種種考[*]治,截手、截足、或截手足,截耳、截鼻、或截耳鼻,或臠臠割,拔鬚、拔髮、或拔鬚髮,或著檻中衣裹火燒,或以沙壅草纏火燒,或著鐵驢腹中,或著鐵豬口中,或置鐵虎口中燒,或安銅釜中,或著鐵釜中煮,或段段截,或利叉刺,或以鈎鈎,或臥鐵床以沸油澆,或坐鐵臼以鐵杵擣,或以龍蛇,或以鞭鞭,或以杖撾,或以棒打,或生貫高標上,或梟其首耶?』彼人答曰:『見也。天王!』閻王復問:『汝於其後有識知時,何不作是念:「我今現見惡不善法。」』彼人白曰:『天王!我了敗壞,長衰永失耶?』閻王告曰:『汝了敗壞,長衰永失。今當考[*]汝,如治放逸行、放逸人,汝此惡業非父母為,非王非天,亦非沙門、梵志所為,汝本自作惡不善業,是故汝今必當受報。』

「閻王以此第五天使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已,即付獄卒。獄卒便捉持,著四門大地獄中,於是頌曰:

「『四柱有四門,  壁方十二楞,
  以鐵為垣墻,  其上鐵覆蓋。
  地獄內鐵地,  熾燃鐵火布,
  深無量由延,  乃至地底住。
  極惡不可受,  火色難可視,
  見已身毛豎,  恐懼怖甚苦。
  彼墮生地獄,  腳上頭在下,
  誹謗諸聖人,  調御善清善。』

「有時於後極大久遠,為彼眾生故,四門大地獄東門便開。東門開已,彼眾生等走來趣向,欲求安處,求所歸依,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,地獄東門便還自閉,彼於其中受極重苦,啼哭喚呼,心悶臥地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極大久遠,南門、西門、北門復開。北門開已,彼眾生等走來趣向,欲求安處,求所歸依,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,地獄北門復還自閉,彼於其中受極重苦,啼哭喚呼,心悶臥地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

「復於後時極大久遠,彼眾生等從四門大地獄出,四門大地獄次生峰巖地獄,火滿其中,無煙無焰,令行其上,往來周旋。彼之兩足皮肉及血,下足則盡,舉足則生,還復如故。治彼如是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

「復於後時極大久遠,彼眾生等從峰巖大地獄出,峰巖大地獄次生糞屎大地獄,滿中糞屎,深無量百丈。彼眾生等盡墮其中,彼糞屎大地獄中生眾多蟲,蟲名凌瞿來,身白頭黑,其觜如針,此蟲鑽破彼眾生足,破彼足已,復破膞骨,破膞[*]膓骨已,復破髀骨,破髀骨已,復破臗骨,破臗骨已,復破脊骨,破脊骨已,復破肩骨、頸骨、頭骨,破頭骨已,食頭腦盡。彼眾生等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

「復於後時極大久遠,彼眾生等從糞屎大地獄出,糞屎大地獄次生鐵鍱林大地獄,彼眾生見已,起清涼想,便作是念:『我等往彼,快得清涼。』彼眾生等走往趣向,欲求安處,求所歸依,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,便入鐵鍱林大地獄中。彼鐵鍱林大地獄中,四方則有大熱風來,熱風來已,鐵鍱便落,鐵鍱落時,截手、截足、或截手足,截耳、截鼻、或截耳鼻及餘支節,截身血塗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復次,彼鐵鍱林大地獄中生極大狗,牙齒極長,彼眾生,從足剝皮,至項便食,從項[*]剝皮,至足便食。彼眾生等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復次,彼鐵鍱林大地獄中生大烏鳥,兩頭鐵喙,住眾生額,生挑眼吞,啄破頭骨,取腦而食。彼眾生等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

「復於後時極大久遠,彼眾生等從鐵鍱林大地獄出,鐵鍱林大地獄次生鐵劍樹林大地獄,彼大劍樹高一由延,刺長尺六,令彼眾生使緣上下,彼上樹時,刺便下向,若下樹時,刺便上向。彼劍樹刺貫刺眾生,刺手、刺足、或刺手足,刺耳、刺鼻、或刺耳鼻及餘支節,刺身血塗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

「復於後時極大久遠,彼眾生等從鐵劍樹林大地獄出,鐵劍樹林大地獄次生灰河,兩岸極高,周遍生刺,沸灰湯滿,其中極闇,彼眾生見已,起冷水想,常有冷水。彼起想已,便作是念:『我等往彼,於中洗浴,恣意飽飲,快得涼樂。』彼眾生等競走趣向,入於其中,欲求樂處,求所歸依,彼若集聚無量百千已,便墮灰河。墮灰河已,順流、逆流、或順逆流,彼眾生等順流、逆流、順逆流時,皮熟墮落,肉熟墮落,或皮肉熟俱時墮落,唯骨體在。灰河兩岸有地獄卒,手捉刀劍、大棒、鐵叉,彼眾生等欲度上岸,彼時獄卒還推著中。

「復次,灰河兩岸有地獄卒,手捉鉤,鉤挽眾生從灰河出,著熱鐵地,洞燃俱熾,舉彼眾生極撲著地,在地旋轉,而問之曰:『汝從何來?』彼眾生等共答曰:『我等不知所從來處,但我等今唯患大飢。』彼地獄卒便捉眾生著熱鐵床,洞然俱熾,強令坐上,以熱鐵鉗鉗開其口,以熱鐵丸洞然俱熾,著其口中。彼熱鐵丸燒脣,燒脣已燒舌,燒舌已燒,燒齶[*]已燒咽,燒咽已燒心,燒心已燒大腸,燒大腸已燒小腸,燒小腸已燒胃,燒胃[*]已從身下過。彼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

「復次,彼地獄卒問眾生曰:『汝欲何去?』眾生答曰:『我等不知欲何所去?但患大渴。』彼地獄卒便捉眾生著熱鐵床,洞然俱熾,強令坐上,以熱鐵鉗鉗開其口,以沸洋銅灌其口中,彼沸洋銅燒脣,燒脣已燒舌,燒舌已燒齶[*],燒齶[*]已燒咽,燒咽已燒心,燒心已燒大腸,燒大腸已燒小腸,燒小腸已燒胃[*],燒胃[*]已從身下過。彼如是逼迫無量百千歲,受極重苦,終不得死,要令彼惡不善業盡。

「若彼眾生地獄惡不善業不悉盡、不一切盡、盡無餘者,彼眾生等復墮灰河中,復上下鐵劍樹林大地獄,復入鐵鍱林大地獄,復墮糞屎大地獄,復往來峰巖大地獄,復入四門大地獄中。若彼眾生地獄惡不善業悉盡、一切盡、盡無餘者,彼於其後或入畜生,或墮餓鬼,或生天中。若彼眾生本為人時,不孝父母,不知尊敬沙門、梵志,不行如實,不作福業,不畏後世罪,彼受如是不愛、不念、不喜苦報,譬猶若彼地獄之中。若彼眾生本為人時,孝順父母,知尊敬沙門、梵志,行如實事,作福德業,畏後世罪,彼受如是可愛、可念、可喜樂報,猶虛空神宮殿之中。

「昔者閻王在園觀中而作是願:『我此命終,生於人中。若有族姓極大富樂,資財無量,畜牧產業不可稱計,封戶食邑種種具足。彼為云何?謂剎利大長者族、梵志大長者族、居士大長者族。若更有如是族極大富樂,資財無量,畜牧產業不可稱計,封戶食邑種種具足,生如是家。生已覺根成就,如來所說正法之律,願得淨信,得淨[*]信已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,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者,唯無上梵行訖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』

「昔者閻王在園觀中而作是願,於是頌曰:

「『為天使所訶,  人故放逸者,
  長夜則憂慼,  謂弊欲所覆。
  為天使所訶,  真實有上人,
  終不復放逸,  善說妙聖法。
  見受使恐怖,  求願生老盡,
  無受滅無餘,  便為生老訖。
  彼到安隱樂,  現法得滅度,
  度一切恐怖,  亦度世間流。』」

佛說如是。彼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天使經第七竟(四千二百五字)

中阿含王應品第六竟(一萬七千九百三十五字)(初一日誦訖)

中阿含經卷第十二(九千九百三十九字)

[校勘]

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
明本無「初一日誦」四字。

「乃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及」。

「滴」,大正藏原為「渧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滴」。

「生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至」。[*]

「琉」,明本作「琉」。[*]

「沙門」,大正藏原為「門沙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沙門」。

「考」,元、明二本作「拷」。[*]

「僂」,大正藏原為「軁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僂」。

「業」,大正藏原為「行」,今依據高麗藏改作「業」。

「四」,大正藏原無此字,今依據前後文補上。

「啄」,宋本作「喙」。

宋本無「臠」字。

「燒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𤋲」。

「著」,大正藏原為「內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著」。

「澆」,宋本作「燒」。

「蜇」,大正藏原為「𧎴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蜇」。

「壁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辟」。

「便」,元本作「復」。

「走」,大正藏原無此字,今依據前後文補上。

「焰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㷿」。

「糞屎」,巴利本作 Gūtha。

「膞」,大正藏原為「膊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膞」。[*]

「鐵鍱林」,巴利本作 Asipattavana。

「項」,大正藏原為「頭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項」。[*]

「啄」,大正藏原為「喙」,今依據高麗藏改作「啄」。

「灰河」,巴利本作 Khārodakā。

「常」,大正藏原為「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常」。

「體」,大正藏原為「𩪑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體」。

「羂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衒」。

「齶」,大正藏原為「齗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齶」。[*]

「胃」,大正藏原為「𦝩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胃」。[*]

「可」,大正藏原為「不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可」。

「淨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清」。[*]

「流」,大正藏原為「灑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流」。

明本無「天使經第七竟」六字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四千二百五字」六字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中阿含王應品第六竟(一萬七千九百三十五字)」十九字。

宋、元二本將「初一日誦訖」五字置於「天使經第七竟」之下,明本置於「中阿含經卷第十二(九千九百三十九字)」之前行。

大正藏原將「中阿含經卷第十二(九千九百三十九字)」置於「中阿含王應品第六竟(一萬七千九百三十五字)(初一日誦訖)」前行,今依據磧砂藏改置於卷末。

[註解]

有目人:有眼睛的人;視力正常的人。(善於觀察的人 ?--cathy)

沙門、梵志:修行人的統稱。

天使:天神的使者;神聖訊息的信差。

善問、善撿、善教、善訶:好好地質問、好好地審視、好好地訓誨、好好地呵責。

汝於其後有識知時:後來有了這樣的知識;後來知道了。

我了敗壞,長衰永失耶:我瞭解生命的無常敗壞,將這樣墮落而失去更正的機會了嗎?相當的《增壹阿含經》經文作「如是,大王!我已見之」,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大德!見過」。

蜇:毒蟲叮咬。讀音同「哲」。

誹謗諸聖人,調御善清善:毀謗各個聖人、能教化善人、清淨的人(則有這樣的地獄惡報)。

膓:「腸」的俗字。

擥:「攬」的異體字。

齶:同「顎」,指顎骨(包含上、下顎)。

洋銅:「洋」=烊=煬,將金屬鎔化的意思。而「銅」這個字在古時並不一定是「銅」,泛指一般金屬。但是這二個字寫在一起,指的是在當時的技術可以將之鎔化的金屬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本經的五天使分別為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罪罰,有智慧的人見到這些現象時,即能警覺人世的無常,而不造惡、不放逸。

Also c.f.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budadigest/permalink/1629860940521069/

[進階辨正]

什麼是「洋銅」

回到《中阿含經》卷12

回到《中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