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阿含經》二六_舍梨子相應品瞿尼師經(第26經)
我聞如是:
一時,佛遊王舍城,在竹林迦蘭哆園。
爾時,瞿尼師ⓑ比丘亦遊王舍城,在無事①室,調笑、憍傲,躁擾、喜忘,心如獼猴。瞿尼師比丘為少緣故,至王舍城,是時尊者舍梨子與比丘眾俱,中食已後,因小事故,集在講堂。瞿尼師比丘於王舍城所作已訖,往詣講堂。
尊者舍梨子遙見瞿尼師來已,因瞿尼師告諸比丘:「諸賢!無事比丘ⓒ②行於無事,當學敬重而隨順觀③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多不敬重,不隨順觀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④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多不敬重,不隨順觀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敬重,令隨順觀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不調笑而不躁擾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多行調笑而躁擾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多行調笑及於躁擾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不調笑,令不躁擾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不畜生論⑤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多畜生論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多畜生論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不畜生論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不憍傲及少言說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多行憍傲,多言說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多行憍傲及多言說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不憍傲及少言說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護諸根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多不護諸根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多不護諸根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護諸根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食知止足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貪餘多食,不知足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貪餘多食,不知止足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食知止足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精進而不懈怠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多不精進而懈怠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多不精進而反懈怠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精進而不懈怠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正念及正智也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多無正念,無正智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多無正念及無正智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正念及正智也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知時及善時⑥也。不早入村而行乞食,亦不ⓓ晚出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早入村邑而行乞食,又晚出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早入村邑而行乞食,又復晚出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知時及善時也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知坐及ⓔ善坐也,不逼長老坐,為小比丘訶⑦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逼長老坐,為小比丘訶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逼長老坐,為小比丘訶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知坐及善坐也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共論律、阿毘曇ⓕ。何以故?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時,或有來問律、阿毘曇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不知答律、阿毘曇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不知答律及阿毘曇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共論律、阿毘曇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共論息解脫ⓖ,離色至無色定。何以故?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時,或有來問息解脫,離色至無色定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不知答息解脫,離色至無色定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不知答息解脫,離色至無色定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共論息解脫,離色至無色定。
「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共論漏盡智通。何以故?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時,或有來問漏盡智通。諸賢!若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而不知答漏盡智通者,則致比丘訶數詰責:『此賢無事,何為行無事?所以者何?此賢無事,行於無事,而不知答漏盡智通,若至眾中,亦致比丘訶數詰責。』是故,諸賢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當學共論漏盡智通。」
是時,尊者大目揵連亦在眾中,尊者大目乾ⓗ連白曰:「尊者舍梨子!但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應學如是法,非謂人間比丘⑧耶?」
尊者舍梨子答曰:「尊者大目乾[*]連!無事比丘行於無事,尚學如是法,況復人間比丘耶?」
如是二尊更相稱說,讚歎善哉,聞所說已,從座起去。
敬重.無調笑 不畜生論.傲
護根.食知足 精進.正念智
知時.亦善坐 論律阿毘曇
及說息解脫ⓘ 漏盡通亦然
瞿尼師經第六竟ⓙ(千七百四十字)ⓚ
[校勘]
ⓐ 明本無「初一日誦」四字。
ⓑ 「瞿尼師」,巴利本作 Gulissāni。
ⓒ 「無事比丘」,巴利本作 Āraññaka bhikkhu。
ⓓ 「不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無」。
ⓔ 「及」,大正藏原為「取」,今依據高麗藏改作「及」。
ⓕ 「當學共論律、阿毘曇」,巴利本作 Abhidhamme abhivinaye yogo karaṇīyo。
ⓖ 「脫」,大正藏原無此字,今依據前後文補上。
ⓗ 「乾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揵」。[*]
ⓘ 「脫」,大正藏原為「說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脫」。
ⓙ 明本無「瞿尼師經第六竟」七字。
ⓚ 明本無「千七百四十字」六字。
[註解]
① 無事:離開聚落,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。又譯作「無事處」、「空閑」、「空閑處」,音譯為「阿蘭若」、「阿練若」。
② 無事比丘:離開聚落,寂靜而修行的出家人。又作「阿練若比丘」。
③ 隨順觀:依著佛法修「觀」。「隨順」是依從,例如「隨順父母的教導」即「依從(隨著、順著)父母的教導」。「觀」是洞察,依據佛法而觀察事物的本質,能成就智慧。
④ 行無事:在遠離人群處修行。無事處:指山林寂靜處。
⑤ 畜生論:無意義的言談。南傳《增支部尼柯耶》卷十一 AN 10:69 舉例「畜生論」為:「謂:王論、盜賊論……乃至……如是等有無之論」。
⑥ 善時:適當的時間或時機。
⑦ 不逼長老坐,為小比丘訶:不坐於長老之座,不訶斥年少比丘以取座位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不侵佔長老比丘而坐、又不對年少比丘從座逐出」。
⑧ 人間比丘:居住在村落附近的比丘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本經教導離群索居的修行人應當學:
- 敬重而隨順觀
- 不調笑而不躁擾
- 不畜生論
- 不憍傲及少言說
- 護諸根
- 食知止足
- 精進而不懈怠
- 正念及正智也
- 知時及善時
- 知坐及善坐
- 共論律、阿毘曇
- 共論息解脫
- 共論漏盡智通
- 台灣有「博愛座」的設置,如果有身體強健的人和老弱婦孺搶博愛座,或是年長者倚老賣老強逼年輕人(也可能是病人)讓座,就會有紛爭。若人人能有「不逼長老坐,為小比丘訶」的心態,就不會有這些紛爭。
- 一個人獨自工作,不見得比在團體中工作容易,因為要建立起自己的規範及行程,才不會渾渾厄厄混日子。
- 本經說的「畜生論」指無意義的言談,南傳《增支部尼柯耶》卷十一 AN 10:69 舉例「畜生論」為:「謂:王論、盜賊論……乃至……如是等有無之論」。腦科學有將人的大腦運作,區分為蜥蜴腦、猴子腦、人腦,例如科學研究發現,絕大多數人在談政治時,大腦理智思考的部分是沒有作用的,跟畜生差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