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聞如是: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爾時,尊者鬘童子ⓒ獨安靜ⓓ處,宴ⓔ坐思惟,心作是念:「所謂此見,世尊捨置除卻,不盡通說,謂世有常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我不欲此,我不忍此,我不可此。若世尊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,我從彼學梵行。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,我當難詰彼,捨之而去。如是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若世尊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者,我從彼學梵行,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者,我當難詰彼,捨之而去。」
於是,尊者鬘童子則於晡時,從宴[*]坐起,往詣佛所,稽首作禮,卻坐一面,白曰:「世尊!我今獨安靜[*]處,宴[*]坐思惟,心作是念:『所謂此見,世尊捨置除卻,不盡通說,謂世有常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我不欲此,我不忍此,我不可此。若世尊一向知世有常者,世尊!當為我說。若世尊不一向知世有常者,當直言不知也。如是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若世尊一向知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者,世尊!當為我說。若世尊不一向知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者,當直言不知也。』」
世尊問曰:「鬘童子!我本頗為汝如是說世有常,汝來從我學梵行耶①?」
鬘童子答曰:「不也。世尊!」
「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我本頗為汝如是說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,汝來從我學梵行耶?」
鬘童子答曰:「不也。世尊!」
「鬘童子!汝本頗向我說,若世尊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,我當從世尊學梵行耶?」
鬘童子答曰:「不也。世尊!」
「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鬘童子!汝本頗向我說,若世尊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者,我當從世尊學梵行耶?」
鬘童子答曰:「不也。世尊!」
世尊告曰:「鬘童子,我本不向汝有所說,汝本亦不向我有所說,汝愚癡人!何故虛妄誣謗我耶?」
於是,尊者鬘童子為世尊面訶責ⓕ數,內懷憂慼,低頭默然,失辯無言,如有所伺。
於是,世尊面訶鬘童子已,告諸比丘:「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:『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,我不從世尊學梵行。』彼愚癡人竟不得知,於其中間而命終也。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:『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者,我不從世尊學梵行。』彼愚癡人竟不得知,於其中間而命終也。
「猶如有人身被毒箭,因毒箭故,受極重苦。彼有ⓖ親族憐念愍傷,為求利義饒益安隱,便求箭醫。然彼人者方作是念:『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彼人如是姓、如是名、如是生,為長、短、麤、細,為黑、白、不黑不白,為剎利族,梵志、居士、工師族,為東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ⓗ方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彼弓為柘②、為桑、為槻③、為角④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弓扎ⓘ,彼ⓙ為是牛筋、為獐鹿筋、為是絲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弓色為黑、為白、為赤、為黃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弓弦為筋、為絲、為紵⑤、為麻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箭簳⑥為木、為竹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箭纏為是牛筋、為獐鹿筋、為是絲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箭羽為飄鶭ⓚ⑦毛、為鵰鷲毛、為鶤雞⑧毛、為鶴毛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箭𨮹為ⓛ錍⑨、為矛、為鈹⑩刀耶?未可拔箭,我應先知作箭𨮹師如是姓、如是名、如是生,為長、短、麤、細,為黑、白、不黑不白,為東方、西方、南方、北方耶?』彼人竟不得知,於其中間而命終也。
「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:『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,我不從世尊學梵行。』彼愚癡人竟不得知,於其中間而命終也。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:『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,餘皆虛妄言者,我不從世尊學梵行。』彼愚癡人竟不得知,於其中間而命終也。
「世有常,因此見故,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因此見故,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世有常,有此見故,不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有此見故,不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
「世有常,無此見故,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無此見故,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世有常,無此見故,不ⓜ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如是,世無有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?無此見故,不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
「世有常者,有生、有老、有病、有死,愁慼、啼哭、憂苦、懊惱,如是此淳大苦陰生。如是,世無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者,有生、有老、有病、有死,愁慼、啼哭、憂苦、懊惱,如是此淳大苦陰生。
「世有常,我不一向說此。以何等故,我不一向說此?此非義相應,非法相應,非梵行本,不趣智、不趣覺、不趣涅槃,是故我不一向說此。如是,世無常,世有底,世無底,命即是身,為命異身異,如來終,如來不終,如來終不終,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,我不一向說此。以何等故,我不一向說此?此非義相應,非法相應,非梵行本,不趣智、不趣覺、不趣涅槃,是故我不一向說此也。何等法我一向說耶?此義ⓝ我一向說,苦ⓞ、苦集ⓟ、苦滅、苦滅道跡,我一向說。以何等故,我一向說此?此是義相應,是法相應,是梵行本,趣智、趣覺、趣於涅槃,是故我一向說此。是為不可說者則不說,可說者則說,當如是持,當如是學。」
佛說如是。彼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箭喻經第十竟ⓠ(二千二十七字)ⓡ
[校勘]
ⓐ 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ⓑ 明本無「第五後誦」四字。
ⓒ 「鬘童子」,巴利本作 Māluṅkyaputta。
ⓓ 「靜」,大正藏原為「靖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靜」。[*]
ⓔ 「宴」,大正藏原為「燕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宴」。[*]
ⓕ 「責」,聖本作「嘖」。
ⓖ 「有」,大正藏原為「見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有」。
ⓗ 「北」,大正藏原為「比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北」。
ⓘ 聖本無「扎」字。
ⓙ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彼」字。
ⓚ 「飄鶭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𪅃𪅋」,聖本作「鷄𮭏」。
ⓛ 「為」,宋本作「為鑇為」,元、明、聖三本作「為齊為」。
ⓜ 「不」,大正藏原無此字,今依據前後文補上。
ⓝ 「義」,聖本作「苦」。
ⓞ 聖本無「苦」字。
ⓟ 「集」,大正藏原為「習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集」。
ⓠ 明本無「箭喻經第十竟」六字。
ⓡ 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二千二十七字」六字。
[註解]
① 我本頗為汝如是說世有常,汝來從我學梵行耶:我當初可是為了向你說「世有常」,所以你來向我學清淨的修行嗎?「頗」是「可」的意思,表疑問的語氣。
② 柘:木名。桑科。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葉子卵形或橢圓形,頭狀花序,果實球形。葉可喂蠶,木質密緻堅韌,是貴重的木料,木汁能染赤黃色。讀音同「這」。
③ 槻:木名。常綠喬木。葉為橢圓形,花小而色淡黃,實為小形核果。木理美,質堅韌,可作弓材。讀音同「規」。
④ 角:「角端弓」是用異獸角端牛的角製成的弓。
⑤ 紵:苧麻。讀音同「住」。
⑥ 箭簳:箭身。
⑦ 飄鶭:與鶴相似,白面青羽之鳥。
⑧ 鶤雞:鳳凰。
⑨ 錍:凡箭鏃之類,其形狀廣長而薄鐮者。
⑩ 鈹:實劍而用刀削裹之者稱為『鈹』。今指箭鏃如鈹刀形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本經是有名的《箭喻經》。
本經中提到了對於十四無記觀點的四種組合,是否如此見,都不會因此向佛學清淨的修行:
- 世有常,因此見故,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
- 世有常,有此見故,不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
- 世有常,無此見故,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
- 世有常,無此見故,不從我學梵行者,此事不然。
這可能是為了強調不管一個人「是否認為」世有常,都不會因此而跟佛學。例如學物理的人,不管他在物理學的見解如何,都不會因為討論物理學而學佛。
佛陀最後說了:「世有常者,有生、有老、有病、有死,愁慼、啼哭、憂苦、懊惱,如是此淳大苦陰生。如是,世無常...有生、有老、有病、有死,愁慼、啼哭、憂苦、懊惱,如是此淳大苦陰生。」可以理解為:不管宇宙有沒有邊際,我們的生老病死都是必然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