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阿含經》二二_舍梨子相應品成就戒經(第22經)

我聞如是:
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
爾時,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:「若比丘成就戒,成就定,成就慧者,便於現法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;若於現法不得究竟智,身壞命終,過摶食天,生餘意生天中,於彼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。」

是時,尊者烏陀夷共在眾中,尊者烏陀夷白曰:「尊者舍梨子!若比丘生餘意生天中,出入想知滅定者,終無此處。」

尊者舍梨子再三告諸比丘:「若比丘成就戒,成就定,成就慧者,便於現法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;若於現法不得究竟智,身壞命終,過摶食天,生餘意生天中,於彼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。」

尊者烏陀夷亦復再三白曰:「尊者舍梨子!若比丘生餘意生天中,出入想知滅定者,終無此處。」

於是,尊者舍梨子便作是念:「此比丘乃至再三非我所說,無一比丘歎我所說,我寧可往至世尊所。」於是,尊者舍梨子往詣佛所,稽首作禮,卻坐一面。

尊者舍梨子去後不久,尊者烏陀夷及諸比丘亦往詣佛所,稽首作禮,卻坐一面。於中,尊者舍梨子復告諸比丘:「若比丘成就戒,成就定,成就慧者,便於現法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;若於現法不得究竟智,身壞命終,過摶食天,生餘意生天中,於彼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。」

尊者烏陀夷復白曰:「尊者舍梨子!若比丘生餘意生天中,出入想知滅定者,終無此處。」

尊者舍梨子復再三告諸比丘:「若比丘成就戒,成就定,成就慧者,便於現法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;若於現法不得究竟智,身壞命終,過摶食天,生餘意生天中,於彼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。」

尊者烏陀夷亦復再三白曰:「尊者舍梨子!若比丘生餘意生天中,出入想知滅定者,終無此處。」

尊者舍梨子復作是念:「此比丘於世尊前再三非我所說,亦無一比丘歎我所說,我宜默然。」

於是,世尊問曰:「烏陀夷!汝說意生天為是色耶?」

尊者烏陀夷白世尊曰:「是也。世尊!」

世尊面訶烏陀夷曰:「汝愚癡人!盲無有目,以何等故,論甚深阿毘曇?」於是,尊者烏陀夷為佛面訶已,內懷憂慼,低頭默然,失辯無言,如有所思

世尊面訶尊者烏陀夷已,語尊者阿難曰:「上尊名德長老比丘為他所詰,汝何以故,縱而不撿?汝愚癡人!無有慈心,捨背上尊名德長老。」

於是,世尊面訶尊者烏陀夷及尊者阿難已,告諸比丘:「若比丘成就戒,成就定,成就慧者,便於現法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;若於現法不得究竟智,身壞命終,過摶食天,生餘意生天中,於彼出入想知滅定,必有此處。」佛說如是,即入禪室,宴坐默然。

爾時,尊者白淨比丘在於眾中,尊者阿難白尊者白淨:「是他所作,而我得責。尊者白淨!世尊晡時必從禪室出,至比丘眾前,敷座而坐,共論此義。尊者白淨應答此事,我極慚愧於世尊所及諸梵行。」

於是,世尊則於晡時從禪室出,至比丘眾前,敷座而坐,告曰:「白淨!長老比丘為有幾法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?」

尊者白淨白曰:「世尊!長老比丘若有五法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。云何為五?世尊!長老比丘修習禁戒,守護從解脫,又復善攝威儀禮節,見纖芥罪,常懷畏怖,受持學戒。世尊!禁戒長老上尊比丘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。復次,世尊!長老比丘廣學多聞,守持不忘,積聚博聞,所謂法者,初善、中善、竟亦善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,如是諸法廣學多聞,翫習至千,意所惟觀,明見深達。世尊!多聞長老上尊比丘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。復次,世尊!長老比丘得四增上心,現法樂居易不難得。世尊!禪思長老上尊比丘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。復次,世尊!長老比丘修行智慧,觀興衰法,得如是智,聖慧明達,分別曉了,以正盡苦。世尊!智慧長老上尊比丘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。復次,世尊!長老比丘諸漏已盡,無復有結,心解脫、慧解脫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世尊!漏盡長老上尊比丘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。世尊!長老比丘若成就此五法,為諸梵行者愛敬尊重。」

世尊問曰:「白淨!若長老比丘無此五法,當以何義使諸梵行者愛敬尊重?」尊者白淨白曰:「世尊!若長老比丘無此五法者,更無餘事使諸梵行愛敬尊重,唯以老耄、頭白、齒落,盛壯日衰,身曲腳戾,體重氣上,柱杖而行,肌縮皮緩,皺如麻子,諸根毀熟,顏色醜惡,彼因此故,使諸梵行愛敬尊重。」

世尊告曰:「如是如是。若長老比丘無此五法,更無餘事使諸梵行愛敬尊重,唯以老耄、頭白、齒落,盛壯日衰,身曲腳戾,體重氣上,柱[*]杖而行,肌縮皮緩,皺如麻子,諸根毀熟,顏色醜惡,彼因此故,使諸梵行愛敬尊重。白淨!舍梨子比丘有此五法,汝等應當愛敬尊重。所以者何?白淨!舍梨子比丘修習禁戒,守護從解脫,又復善攝威儀禮節,見纖芥罪,常懷畏怖,受持學戒。復次,白淨!舍梨子比丘廣學多聞,守持不忘,積聚博聞,所謂法者,初善、中善、竟亦善,有義有文,具足清淨,顯現梵行,如是諸法,廣學多聞,翫習至千意所惟觀,明見深達。復次,白淨!舍梨子比丘得四增上心,現法樂居,易不難得。復次,白淨!舍梨子比丘修行智慧,觀興衰法,得如是智,聖慧明達,分別曉了,以正盡苦。復次,白淨!舍梨子比丘諸漏已盡,無復有結,心解脫、慧解脫,於現法中自知自覺,自作證成就遊,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更受有,知如真。白淨!舍梨子比丘成就此五法,汝等應共愛敬尊重。」

佛說如是。尊者白淨及諸比丘,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成就戒經第二竟(一千七百四十六字)

[校勘]

明本無「初一日誦」四字。

「成就戒成就定成就慧」,巴利本作 Sīlasampanna, samādhisampanna, paññāsampanna。

「想知滅定」,巴利本作 Saññāvedayitanirodha。

「若」,元本作「苦」。

「摶食天」,巴利本作 Kabaliṅkārāhārabhakkha-deva。

「意生」,巴利本作 Manomaya kāya。

「烏陀夷」,巴利本作 Udāyi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所」字。

「思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伺」。

「撿」,宋本作「儉」。

「白淨」,巴利本作 Upavāna。

「芥」,大正藏原為「介」,今依據高麗藏改作「芥」。

「千」,宋、元二本作「十」,明本作「于」。

「惟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唯」。

「思」,大正藏原為「伺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思」。

「柱」,明本作「抂」。[*]

「千」,元本作「十」,明本作「于」。

明本無「成就戒經第二竟」七字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一千七百四十六字」八字。

[註解]

想知滅定:另譯作「想受滅定」,想與知都停止的定境,依此經所說能自由出入「想知滅定」但還未解脫的人可以往生「意生天」。

烏陀夷:比丘名,迦毗羅衛國國師的兒子,未出家前淨飯王請他帶悉達多太子娛樂,勸悉達多太子打消出家的念頭。佛陀成道後,跟隨佛陀出家,證阿羅漢。佛陀在回家鄉前先派遣優陀夷尊者回國,度化了原先不喜歡出家人的淨飯王,使得釋迦族人及全城的人民熱烈迎接佛陀進城,佛陀稱讚他「善能勸導、福度人民」第一。又譯為「優陀耶」。

阿毘曇:為音譯,其中「阿毘」指殊勝,「阿毘曇」字面直譯為「勝法」,又譯為「論」,指為闡明法義的問答論議,後來也指佛弟子對經的論述。又譯作「阿毘達磨」。

縱而不撿:放縱而不制止。

白淨:比丘名,佛陀稱讚他「計我無常,心無有想」第一,曾擔任佛陀的侍者。又譯為「優波摩」、「優波摩那」、「優頭槃」、「梵摩那」。

現法樂居:當生保持著安樂、幸福。另譯作「現法樂住」、「見法樂住」。

有結:後有(輪迴、不得解脫)的束縛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為什麼有本經中烏陀夷尊者和舍利弗尊者的爭議?一種解讀是,一般認為天界太樂難以修行,可能因此烏陀夷尊者認為在天界中無法入滅盡定。然而三果聖者所往生的五不還天是天界中的特例,三果聖者在五不還天可繼續修行至證得阿羅漢。

相當的南傳經文中,烏陀夷尊者表示意生天是無色的,和本經所載烏陀夷尊者的回答剛好相反。

回到《中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