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阿含經》一七八_心品獵師經(第178經)
我聞如是:
一時,佛遊王舍城,在竹林迦蘭陀ⓑ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獵師飼鹿,不如是心,令鹿得肥、得色、得力、得樂、長壽。獵師飼鹿,如是心飼,唯欲近食,使ⓒ近食已,令憍恣①放逸,彼ⓓ放逸已,便ⓔ隨獵師、獵師眷屬,獵師飼鹿,如是心也。
「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,彼近食已,便憍恣放逸,放逸已,便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如是彼第一群鹿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
「第二群鹿而作是念:『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,彼近食已,便憍恣放逸,彼[*]放逸已,便隨獵師、獵師眷屬,如是第一群鹿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我今寧可捨ⓕ獵師食,離於恐怖,依無事處②,食草飲水耶?』第二群鹿作是念已,便捨獵師食,離於恐怖,依無事處,食草飲水。彼春後月諸草水盡,身極羸③瘦ⓖ,氣力衰退,便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如是彼第二群鹿亦復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
「第三群鹿亦作是念:『第一、第二群鹿一切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,我今寧可離獵師、獵師眷屬,依住不遠,住不遠已,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』第三群鹿作是念已,便離獵師、獵師眷屬,依住不遠,住不遠已,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彼獵師、獵師眷屬便作是念:『第三群鹿甚奇諂黠④,第一ⓗ諂黠。所以者何?食我食已,而不可得,我今寧可作長圍罝⑤,作長圍罝已,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。』獵師、獵師眷屬作是念已,便作長圍罝,作長圍罝已,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,如是第三群鹿亦復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
「第四群鹿亦作是念:『第一、第二、第三群鹿一切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,我今寧可依住獵師、獵師眷屬所不至處⑥,依住彼已,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』第四群鹿作是念已,便依住獵師、獵師眷屬所不至處,依住彼已,便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彼獵師、獵師眷屬復作是念:『第四群鹿甚奇猛俊,第一猛俊,若我逐彼,必不能得,餘鹿則當恐怖驚散,我今寧可捨罝⑦第四群鹿。』獵師、獵師眷屬作是念已,則便捨罝。如是第四群鹿便得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
「比丘!我說此喻,欲令解義,我今說此,當觀其義。獵師食者,當知五欲功德,眼知色、耳知聲、鼻知香、舌知味、身知觸。獵師食者,當知是五欲功德也。獵師者,當知是惡魔王也。獵師眷屬者,當知是魔王眷屬也。群鹿者,當知是沙門、梵志也。第一沙門、梵志近食魔王食,世間信施⑧食,彼近食已,便憍恣放逸,彼[*]放逸已,便隨魔王、魔王眷屬,如是第一沙門、梵志不脫魔王、魔王眷屬ⓘ境界。猶如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,彼近食已,便憍恣放逸,彼[*]放逸已,便隨獵師、獵師眷屬,如是第一群鹿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當觀彼第一沙門、梵志亦復如是。
「第二沙門、梵志亦作是念:『第一沙門、梵志近食魔王食,世間信施食,彼近食已,便憍恣放逸,彼[*]放逸已,便隨魔王、魔王眷屬,如是彼第一沙門、梵志不脫魔王、魔王眷屬境界。我今寧可捨此ⓙ世間信施飲ⓚ食,離於恐怖,依無事處,食果ⓛ及根耶ⓜ。』第二沙門、梵志作是念已,便捨世間信施飲[*]食,離於恐怖,依無事處,食果[*]及根。彼春後月諸果[*]根盡,身極羸瘦[*],氣力衰退,力ⓝ衰退已,便心解脫、慧解脫衰退,心解脫、慧解脫衰退已,便隨魔王、魔王眷屬,如是第二沙門、梵志亦不脫魔王、魔王眷屬境界。猶如第二群鹿而作是念:『第一群鹿近食獵師食,彼近食已,便憍恣放逸,彼[*]放逸已,便隨獵師、獵師眷屬,如是第一群鹿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我今寧可捨獵師食,離於恐怖,依無事處,食草飲水耶?』第二群鹿作是念已,便捨獵師食,離於恐怖,依無事處,食草飲水。彼春後月諸草水盡,身極羸瘦[*],氣力衰退,便隨獵師、獵師眷屬,如是第二群鹿亦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當觀彼第二沙門、梵志亦復如是。
「第三沙門、梵志亦作是念:『第一、第二沙門、梵志一切不脫魔王、魔王眷屬境界,我今寧可離魔王、魔王眷屬,依住不遠,住不遠已,不近食世間信施飲[*]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魔王、魔王眷屬。』第三沙門、梵志作是念已,便離魔王、魔王眷屬,依住不遠,住不遠已,便不近食世間信施飲[*]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魔王、魔王眷屬。然受持二見,有見及無見。彼受此二見故,便隨魔王、魔王眷屬。如是第三沙門、梵志亦不脫魔王、魔王眷屬境界。
「猶如第三群鹿亦作是念:『第一、第二群鹿一切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,我今寧可離獵師、獵師眷屬,依住不遠,住不遠已,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』第三群鹿作是念已,便離獵師、獵師眷屬,依住不遠,住不遠已,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彼獵師、獵師眷屬便作是念:『第三群鹿甚奇諂黠,第一[*]諂黠。所以者何?食我食已,而不可得,我今寧可作長圍罝,作長圍罝已,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。』獵師、獵師眷屬作是念已,便作長圍罝,作長圍罝已,便得第三群鹿所依住止。如是第三群鹿亦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所依者當知有見也。住止者當知無見也。當觀彼第三沙門、梵志亦復如是。
「第四沙門、梵志亦作是念:『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沙門、梵志一切不脫魔王、魔王眷屬境界,我今寧可依住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,依住彼已,不近食ⓞ世間信施飲[*]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魔王、魔王眷屬。』第四沙門、梵志作是念已,便依住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,依住彼已,不近食世間信施飲[*]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魔王、魔王眷屬。如是第四沙門、梵志便脫魔王、魔王眷屬境界。
「猶如第四群鹿亦作是念:『第一、第二、第三群鹿一切不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,我今寧可依住獵師、獵師眷屬所不至處,依住彼已,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』第四群鹿作是念已,便依住獵師、獵師眷屬所不至處,依住彼已,不近食獵師食,不近食已,便不憍恣放逸,不放逸已,便不隨獵師、獵師眷屬。彼獵師、獵師眷屬復作是念:『第四群鹿甚奇猛㑺ⓟ,第一猛㑺[*],若我逐彼,必不能得,餘鹿則當恐怖驚散,我今寧可捨罝第四群鹿。』彼獵師、獵師眷屬作是念已,則便捨罝。如是第四群鹿便脫獵師、獵師眷屬境界。當觀彼第四沙門、梵志亦復如是。
「比丘!當學如是所依住止,令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。何者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?謂比丘離欲、離惡不善之法,至得第四禪成就遊,是謂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。復次,何者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?謂比丘心與慈俱,遍滿一方成就遊,如是二三四方、四維上下,普周一切,心與慈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如是悲、喜心與捨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是謂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。
「復次,何者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?謂比丘度一切色想,至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,是謂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。復次,何者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?謂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,想知滅身觸成就遊,慧見諸漏盡斷知,是謂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。比丘!如是所依住止,令ⓠ魔王、魔王眷屬所不至處,當學如是ⓡ。」
佛說如是。彼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獵師經第七竟ⓢ(二千三百九十六字)ⓣ
[校勘]
ⓐ 明本無「第四分別誦」五字。
ⓑ 「陀」,大正藏原為「哆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陀」。
ⓒ 大正藏無「使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ⓓ 大正藏無「彼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[*]
ⓔ 大正藏無「便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ⓕ 「捨」,大正藏原為「不食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捨」。
ⓖ 「極羸瘦」,大正藏原為「體極羸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極羸瘦」。[*]
ⓗ 「第一」,大正藏原為「極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第一」。[*]
ⓘ 大正藏無「魔王眷屬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ⓙ 大正藏無「此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ⓚ 大正藏無「飲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[*]
ⓛ 「果」,宋本作「菓」。[*]
ⓜ 大正藏無「耶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ⓝ 大正藏無「力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ⓞ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食」字。
ⓟ 「猛㑺」,大正藏原為「㑺猛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猛㑺」。[*]
ⓠ 「止令」,大正藏原為「正命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止令」。
ⓡ 「是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修」。
ⓢ 明本無「獵師經第七竟」六字。
ⓣ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二千三百九十六字」八字。
[註解]
① 憍恣:陶醉。
② 無事處:離開聚落,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。又譯為「空閑」、「空閑處」、「阿練若」、「阿蘭若」。
③ 羸:衰弱。讀音同「雷」。
④ 諂黠:狡猾聰明。
⑤ 長圍罝:長圍籬。「罝」讀音「居」,捕獸用的網。
⑥ 所不至處:無路可到的地方。
⑦ 罝:讀音「居」,捕獸用的網。
⑧ 信施:信徒的布施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四種鹿群的一種解讀:
出家僧侶以托缽乞食的方式,來維持出家生活。生活用品等,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湯藥四種物品,簡稱「四資具」。
- 第一群鹿 -→隨意享受資具
- 第二群鹿 -→拒絕任何資具,無法持續修行
- 第三群鹿 -→如理思擇受用資具,但未有正確觀念
- 第四群鹿 -→如理思擇受用資具,也有正確觀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