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阿含經》-_1_-梵志品阿蘭那經(第160經)

我聞如是:
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
爾時,諸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,論如是事:「諸賢!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」

彼時,世尊在晝行處,以淨天耳出過於人,聞諸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,論如是事:「諸賢!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」

世尊聞已,則於晡時從宴坐起,往詣講堂,在比丘眾前敷座而坐,問諸比丘:「汝論何事?以何等故集坐講堂?」

時,諸比丘白曰:「世尊!我等眾比丘於中食後集坐講堂,論如是事。『諸賢!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』世尊!我等共論此事,以此事故集坐講堂。」

世尊歎曰:「善哉,善哉,比丘!謂汝作是說:『諸賢!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』所以者何?我亦如是說:『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』所以者何?乃過去世時,有眾生壽八萬歲,比丘!人壽八萬歲時,此閻浮洲極大豐樂,饒財珍寶,村邑相近,如雞一飛。比丘!人壽八萬歲時,女年五百乃當出嫁。比丘!人壽八萬歲時,唯有如是病,謂寒、熱、大小便、欲、不食、老,更無餘患。

「比丘!人壽八萬歲時,有王名拘牢婆,為轉輪王,聰明智慧,有四種軍,整御天下,由己自在,如法法王成就七寶。彼七寶者,輪寶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女寶、居士寶、主兵臣寶,是謂為七。千子具足,顏貌端正,勇猛無畏,能伏他眾,必當統領此一切地,乃至大海,不以刀杖,以法教令,令得安隱。

「比丘!拘牢婆王有梵志,名阿蘭那大長者,為父母所舉,受生清淨,乃至七世父母不絕種族,生生無惡博聞總持,誦過四典經,深達因、緣、正、文、戲五句說。比丘!梵志阿蘭那有無量百千摩納磨,梵志阿蘭那為無量百千摩納磨住一無事處,教學經書。

「爾時,梵志阿蘭那獨住靜處,宴[*]坐思惟,心作是念:『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我寧可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』於是,梵志阿蘭那往至若干國眾多摩納磨所,而語彼曰:『諸摩納磨!我獨住靜處,宴[*]坐思惟,心作是念:「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;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我今寧可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諸摩納磨!我今欲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」汝等當作何等?』

「彼若干國眾多摩納磨白曰:『尊師!我等所知,皆蒙師恩。若尊師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者,我等亦當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,從彼尊師出家學道。』於是,梵志阿蘭那則於後時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;彼若干國眾多摩納磨亦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,從彼尊師梵志阿蘭那出家學道。是為尊師阿蘭那,是為尊師阿蘭那弟子名號生也。

「爾時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諸摩納磨!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』爾時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諸摩納磨!甚奇!甚奇!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作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然今世人於法行、於義行、於善行、於妙行,無為無求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

「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如朝露在草上,日出則消,暫有不久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朝露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大雨時,渧水成泡,或生或滅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泡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如以杖投著水中,還出至速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杖,投水出速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

「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新瓦盂,投水即出,著風熱中,乾燥至速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新瓦盂[*],水漬速燥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如小段肉著大釜水中,下熾然火,速得消盡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肉消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縛賊送至標下殺,隨其舉足,步步趣死,步步趣命盡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賊,縛送標殺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

「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如屠兒牽牛殺之,隨其舉足,步步趣死,步步趣命盡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牽牛殺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摩!猶如機織,隨其行緯,近成近訖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機織訖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如山水,暴長流疾,多有所漂,水流速,無須臾停。如是,摩納磨!人壽行速,去無一時住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駃[*]水流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

「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猶如夜闇以杖投地,或下頭墮地,或上頭墮地,或復臥墮,或墮淨處,或墮不淨處。如是,摩納磨!眾生為無明所覆,為愛所繫,或生泥犁,或生畜生,或生餓鬼,或生天上,或生人間。如是,摩納磨!人命如闇杖投地,甚為難得,至少少味,大苦災患,災患甚多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

「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我於世斷除貪伺,心無有諍,見他財物諸生活具,不起貪伺,欲令我得,我於貪伺淨除其心。如是瞋恚、睡眠、掉悔,我於世斷疑度惑。於諸善法無有猶豫,我於疑惑淨除其心。摩納磨!汝等於世亦當斷除貪伺,心無有諍,見他財物諸生活具,不起貪伺,欲令我得,汝於貪伺淨除其心。如是瞋恚、睡眠、掉[*]悔,汝於世斷疑度惑,於諸善法無有猶豫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

「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:『摩納磨!我心與慈俱,遍滿一方成就遊。如是二三四方、四維上下,普周一切,心與慈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如是悲、喜心與捨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摩納磨!汝等亦當心與慈俱,遍滿一方成就遊。如是二三四方、四維上下,普周一切,心與慈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如是悲、喜心與捨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』如是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法。

「復次,尊師阿蘭那為弟子說梵世法:『若尊師阿蘭那為說梵世法時,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,彼命終已,或生四王天,或生三十三天,或生㷿摩天,或生兜率天,或生化樂天,或生他化樂天。若尊師阿蘭那為說梵世法時,諸弟子等設有具足奉行法者,修四梵室,捨離於欲,彼命終已,得生梵天。』爾時,尊師阿蘭那而作是念:『我不應與弟子等同,俱至後世共生一處,我今寧可更修增上慈,修增上慈已,命終得生晃昱天中。』尊師阿蘭那則於後時更修增上慈,修增上慈已,命終得生晃昱天中。尊師阿蘭那及諸弟子學道不虛,得大果報。

「比丘!於意云何?昔時尊師阿蘭那者謂異人耶?莫作斯念。所以者何?比丘,當知即是我也。我於爾時名尊師阿蘭那,我於爾時有無量百千弟子,我於爾時為諸弟子說梵世法。

「我說梵世法時,諸弟子等有不具足奉行法者,彼命終已,或生四王天,或生三十三天,或生㷿摩[*]天,或生兜率[*]多天,或生化樂天,或生他化樂天。我說梵世法時,諸弟子等設有具足奉行法者,修四梵室,捨離於欲,彼命終已,得生梵天。我於爾時而作是念:『我不應與弟子等同,俱至後世共生一處,我今寧可更修增上慈。』修增上慈已,命終得生晃昱天中。我於後時更修增上慈,修增上慈已,命終得生晃昱天中,我於爾時及諸弟子學道不虛,得大果報。

「我於爾時自饒益,亦饒益他,饒益多人,愍傷世間,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。我於爾時說法不至究竟,不究竟白淨、不究竟梵行、不究竟梵行訖。我於爾時不離生老病死、啼哭憂慼,亦未能得脫一切苦。比丘!我今出世,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道法御、天人師,號佛、眾祐。我今自饒益,亦饒益他,饒益多人,愍傷世間,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。我今說法得至究竟,究竟白淨、究竟梵行、究竟梵行訖。我今已離生老病死、啼哭憂慼,我今已得脫一切苦。

「比丘!若有正說者:『人命極少,要至後世,應行善事,應行梵行,生無不死。』比丘,今是正說。所以者何?今若有長壽,遠至百歲,或復小過者。若有長壽者,命存三百時,春時百、夏時百、冬時百,是命存千二百月,春四百、夏四百、冬四百,命存千二百月者,命存二千四百半月,春八百、夏八百、冬八百,命存二千四百半月者,三萬六千晝夜,春萬二千、夏萬二千[*][*]、冬萬二千[*][*],命存三萬六千晝夜者,七萬二千食,及障礙及母乳。於有障礙,苦不食,瞋不食,病不食,有事不食,行來不食,至王間不食,齋日不食,不得者不食,是謂比丘二百歲命存百歲數、時數、歲時數、月數、半月數、月半月數、晝數、夜數、晝夜數、食數、障礙數、食障礙數。

「比丘!若有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,憐念愍傷,求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者,我今已作。汝亦當復作,至無事處、山林樹下、空安靜處,宴[*]坐思惟,勿得放逸,懃加精進,莫令後悔。此是我之教敕,是我訓誨。」

佛說如是。彼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[*]喜奉行。

阿蘭那經第九竟(三千二百九十一字)

中阿含經卷第四十(七千三百七十三字)(第四分別誦)

[校勘]

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
「第」,明本作「第十」。

明本無「第四分別誦」五字。

「宴」,大正藏原為「燕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宴」。[*]

「正」,聖本作「政」。

「阿蘭那」,巴利本作 Araka。

「靜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靖」。

「盂」,大正藏原為「杅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盂」。[*]

大正藏在「標」字之後有一「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「之」,大正藏原為「子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之」。

「苦」,大正藏原為「若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苦」。

「暴長」,大正藏原為「瀑漲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暴長」。[*]

「駛」,大正藏原為「駃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駛」。[*]

宋、元二本無「是」字。

「犁」,宋、元、聖三本作「黎」。

「杖投」,聖本作「投杖」。

「掉」,大正藏原為「調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掉」。[*]

「二」,大正藏原無此字,今依據前後文補上。

「摩」,宋、元二本作「磨」。[*]

「率」,大正藏原為「瑟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率」。[*]

「多」,大正藏原為「哆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多」。

「虛」,聖本作「處」。

「多」,大正藏原為「哆」,今依據明本改作「多」。[*]

「無」,聖本作「死」。

大正藏在「百」字之後有一「月」字,今依據高麗藏刪去。

「萬二千」,聖本作「千二百」。[*]

「二千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千二」。[*]

「二」,大正藏原為「一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二」。

明本無「阿蘭那經第九竟」七字。
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三千二百九十一字」八字。
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七千三百七十三字」八字。

明本無「第四分別誦」五字。

聖本在「誦」字之後有光明皇后願文。

[註解]

不食: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得不到食物」。

摩納磨:少年或少年學生。又譯為「摩那婆」、「摩納」。

渧:「滴」的古代俗寫。

機織:織布機。

駃:疾速、迅速。音義同「快」。

夜闇以杖投地:在暗夜中將手杖拋到地上(不知道手杖後來會怎麼樣)。參見《雜阿含經》卷三十四第954經:「譬如擲杖空中,或頭落地,或尾落地,或中落地;如是無始生死,長夜輪轉,或墮地獄,或墮畜生,或墮餓鬼。如是無始生死,長夜輪轉。」

斷疑度惑:此處所斷的疑惑,應該是指五蓋的疑,而非證初果斷癡的疑。或可理解為:禪定是世間善法的最頂級,阿蘭那大師對世間善法(非出世間善法)已經沒有疑惑,也如法得果報的往生至世間善法最高處:大梵。(??)

今若有長壽,遠至百歲,或復小過者:現今活得久的才百歲或多些。

春時百、夏時百、冬時百:古印度的曆法中,一年分三時,因此翻譯為中文時只列出三季而非四季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這一經的無常思惟可以綜合: 1.人身壽命很快消逝,如水流過。 2.這個很快消逝的人身壽命很難得,如同在暗夜中將手杖拋到地上(不知道手杖後來會怎麼樣)(草稿)

本經大概的修法次第: 思惟世間無常⇒斷除對他人資具的貪,進一步鎮伏五蓋⇒修慈心禪定⇒往生天界。雖然佛說過去世的善眼大師尚未得究竟,但在其他參考經典有提到,善眼大師修習慈心禪定依然值得佛弟子學習。 個人理解,善眼大師雖有禪定,但還沒徹底觀察到 十二因緣流轉與還滅,所以雖然功德大,但終究還是在輪迴中。佛陀則是自證四聖諦,成就佛陀十號功德,徹底解脫輪迴,也為他人說四聖諦。 這裡也可以觀察到,佛陀過去世,一樣有悲心的展現,指導弟子們修慈心,差別在成佛後,說的法是究竟的。佛陀久遠以來的悲心與主動教誨,也是這經的一個特點。(草稿)

回到《中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