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阿含經》-_1_-梵志品鬚閑提經(第153經)

我聞如是:

一時,佛遊拘樓瘦,在婆羅婆第一靜室,坐於草座。

爾時,世尊過夜平旦,著衣持鉢,入劍摩瑟曇次第乞食。食訖,中後還衣鉢,澡洗手足,以尼師壇著於肩上,往詣一林,至晝行處。爾時,世尊入於彼林,至一樹下,敷尼師壇[*],結跏趺坐。

於是,鬚閑提異學中後彷徉,往詣婆羅婆第一靜室,鬚閑提異學遙見婆羅婆第一靜[*]室有布草座一脅臥處,似師子臥,似沙門臥,似梵行臥,鬚閑提異學見已,問曰:「婆羅婆第一靜[*]室,誰有此草座一脅臥處,似師子臥,似沙門臥,似梵行臥?」

婆羅婆梵志答曰:「鬚閑提!有沙門瞿曇釋種子,捨釋宗族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,捨家、無家、學道,覺無上正盡覺。彼第一靜[*]室有此草座一脅臥處,似師子臥,似沙門臥,似梵行臥。」

鬚閑提異學語曰:「婆羅婆!我今不可見見,不可聞聞,謂我見沙門瞿曇臥處。所以者何?彼沙門瞿曇壞敗地,壞敗地者,無可用也。」

婆羅婆語曰:「鬚閑提!汝不應以此事罵彼沙門瞿曇。所以者何?彼沙門瞿曇多有慧,剎利慧、梵志慧、居士慧、沙門慧,若說慧者皆得聖智。鬚閑提!我欲以此義向彼沙門瞿曇說,為可爾不?」

鬚閑提語曰:「婆羅婆!若欲說者,則隨汝意,我無所違。婆羅婆!若見沙門瞿曇者,我亦說此義。所以者何?彼沙門瞿曇敗壞地,敗壞地者,無可用也。」

爾時,世尊在晝行處,以淨天耳出過於人,聞婆羅婆梵志與鬚閑提異學共論此事。世尊聞已,則於晡時從宴坐起,往詣婆羅婆梵志第一靜[*]室,於草座上敷尼師壇[*],結跏[*]趺坐。婆羅婆梵志遙見世尊在樹林間,端正姝好,猶星中月,光曜暐曄,晃若金山,相好具足,威神巍巍,諸根寂定,無有蔽礙,成就調御,息心靜默。見已,進前往詣佛所,共相問訊,卻坐一面。

世尊問曰:「婆羅婆!與鬚閑提異學共論此草座處耶?」

婆羅婆梵志答世尊曰:「如是。瞿曇!我亦欲以此事向沙門瞿曇說,然沙門瞿曇未說已自知。所以者何?以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故。」

世尊與婆羅婆梵志共論此事。鬚閑提異學於後彷徉,往詣婆羅婆第一靜室。世尊遙見鬚閑提異學來已,而作是說:「鬚閑提!不調御眼根,不密守護而不修者,必受苦報。彼於沙門瞿曇善自調御,善密守護而善修者,必得樂報。鬚閑提!汝因此故,說沙門瞿曇敗壞地,敗壞地者,無可用耶?」

鬚閑提異學答世尊曰:「如是。瞿曇!」

「鬚閑提!如是耳、鼻、舌、身根,不調御意根,不密守護而不修者,必受苦報。彼於沙門瞿曇善自調御,善密守護而善修者,必得樂報。鬚閑提!汝因此故,說沙門瞿曇敗壞地,敗壞地者,無可用耶?」

鬚閑提異學答世尊曰:「如是。瞿曇!」

世尊問曰:「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人本未出家學道,彼眼知色,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。彼於後時捨眼知色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彼眼知色,集、滅、味、患、出要見如真,內息心遊行。彼若見人未離色欲,為色愛所食,為色熱所熱。彼眼知色,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,行時見已,不稱彼、不樂彼。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有此樂,因愛因色,樂此樂時,薄賤故不稱彼,薄賤故不樂彼。鬚閑提!寧可於彼有所說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」

「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人本未出家學道,如是耳知聲,鼻知香,舌知味,身知觸,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。彼於後時,捨身知觸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彼身知觸,集、滅、味、患、出要,見如真,內息心遊行。彼若見人未離觸欲,為觸愛所食,為觸熱所熱。彼身知觸,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,行時見已,不稱彼、不樂彼。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有見此樂,因愛因觸,樂此樂時,薄賤故不稱彼,薄賤故不樂彼。鬚閑提!寧可於彼有所說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」

世尊問曰:「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人本未出家學道,五欲功德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。彼於後時,捨五欲功德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彼五欲功德,集[*]、滅、味、患、出要,見如真,內息心遊行。彼若見人未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,五欲功德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,行時見已,不稱彼、不樂彼。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有此樂,因欲因欲愛,樂此樂時,薄賤故不稱彼,薄賤故不樂彼。鬚閑提!寧可於彼有所說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」

「鬚閑提!我本未出家學道時,得五欲功德,易不難得,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。我於後時,捨五欲功德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彼五欲功德,集[*]、滅、味、患、出要,見如真,內息心遊行。我見人未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,五欲功德,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,行時見已,我不稱彼,我不樂彼。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有此樂,因欲因欲愛,樂此樂時,薄賤故我不稱彼,薄賤故我不樂彼。鬚閑提!寧可於我有所說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」

世尊告曰:「鬚閑提!猶如居士、居士子,極大富樂,資財無量,多諸畜牧、封戶、食邑,諸生活具種種豐饒,彼得五欲,易不難得。彼成就身妙行,口、意妙行,臨死之時,不樂捨五欲功德,身壞命終,復昇善處,得生天上,具足行五欲功德。鬚閑提!此天及天子寧當捨天五欲功德,樂人間欲,歡喜念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所以者何?人間欲者,臭處不淨,意甚穢惡而不可向,憎諍極苦。瞿曇!於人間欲,天欲最上、最妙、最勝。若彼天及天子捨於天上五欲功德,樂人間欲,歡喜念者,終無是處。」

「如是。鬚閑提!我斷人間欲,度於天欲,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至信、捨家、無家、學道。彼五欲功德,集[*]、滅、味、患、出要,見如真,內息心遊行。我見人未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,五欲功德愛念意樂,可欲相應,行時見已,我不稱彼,我不樂彼。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有此樂,因欲因欲愛,樂此樂時,薄賤故我不稱彼,薄賤故我不樂彼。鬚閑提!寧可於我有所說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」

世尊告曰:「鬚閑提!猶人病癩,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擿瘡開,臨火坑炙。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病癩人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[*]擿瘡[*]開,臨火坑炙。如是寧得除病有力,不壞諸根,為脫癩病,身體完健,平復如故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所以者何?若病癩人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[*]擿瘡[*]開,臨火坑炙。如是更生瘡[*]轉增多,本瘡[*]轉大,然彼反以癩瘡[*]為樂。」

「鬚閑提!如病癩人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[*]擿瘡[*]開,臨火坑[*]炙。如是更生瘡[*]轉增多,本瘡[*]轉大,然彼反以癩瘡[*]為樂。鬚閑提!如是眾生未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而行於欲。鬚閑提!如是眾生未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而行於欲,如是欲轉增多,欲愛轉廣,然彼反以欲愛為樂。彼若不斷欲,不離欲愛,內息心,已行、當行、今行者,終無是處。所以者何?此非道理、斷欲、離欲愛,謂行於欲。」

世尊告曰:「鬚閑提!猶王及大臣,得五所欲,易不難得。彼若不斷欲,不離欲愛,內息心,已行、當行、今行者,終無是處。所以者何?此非道理、斷欲、離欲愛,謂行於欲。如是,鬚閑提!眾生未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而行於欲。鬚閑提!若眾生未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而行欲者,如是欲轉增多,欲愛轉廣,然彼反以欲愛為樂。彼若不斷欲,不離欲愛,內息心,已行、當行、今行者,終無是處。所以者何?此非道理、斷欲、離欲愛,謂行於欲。

「鬚閑提!猶病癩人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[*]擿瘡[*]開,臨火坑[*]炙。有人為彼憐念愍傷,求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,與如其像好藥,與如其像好藥已,除病得力,不壞諸根,已脫癩病,身體完健,平復如故,更還本所。彼若見人有癩病,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[*]擿瘡[*]開,臨火坑[*]炙。鬚閑提!彼人見已,寧復意樂稱譽喜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所以者何?有病須藥,無病不須。」

「鬚閑提!於意云何?若彼癩人除病得力,不壞諸根,已脫癩病,身體完健,平復如故,更還本所,有二力士,強捉彼人臨火坑炙。彼於其中慞惶迴避,身生重熱。鬚閑提!於意云何?此火坑者,於今更熱,大苦可患,甚於本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其本病癩,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[*]擿瘡[*]開,臨火坑[*]炙。彼於苦火樂更樂想,其心迷亂,有顛倒想。瞿曇!彼人於今除病得力,不壞諸根,已脫癩病,身體完健,平復如故,更還本所[*],彼於苦火[*]苦更樂想,其心泰然,無顛倒想。」

「鬚閑提!如病癩人身體爛熟,為蟲所食,抓[*]擿瘡[*]開,臨火坑[*]炙。彼於苦火[*]樂更樂想,其心迷亂,有顛倒想。如是,鬚閑提!眾生不離欲,為欲愛所食,為欲熱所熱而行於欲。彼於苦欲有樂欲想,其心迷亂,有顛倒想。鬚閑提!猶如彼人除病得力,不壞諸根,已脫癩病,身體完健,平復如故,更還本所[*]。彼於苦火[*]苦更樂想,其心泰然,無顛倒想。如是,鬚閑提!我於苦欲有苦欲想,得如真實,無顛倒想。所以者何?鬚閑提!過去時欲不淨臭處,意甚穢惡而不可向,憎諍苦更觸,未來、現在欲亦不淨臭處,意甚穢惡而不可向,憎諍苦更觸。鬚閑提!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說無病第一利,涅槃第一樂。」

鬚閑提異學白世尊曰:「瞿曇!我亦曾從耆舊尊德長老久學梵行所,聞無病第一利,涅槃第一樂。」

世尊問曰:「鬚閑提!若汝曾從耆舊尊德長老久學梵行所,聞無病第一利,涅槃第一樂。鬚閑提!何者無病?何者涅槃耶?」

於是,鬚閑提異學身即是病、是癰、是箭、是蛇、是無常、是苦、是空、是非神,以兩手捫摸而作是說:「瞿曇!此是無病,此是涅槃。」

世尊語曰:「鬚閑提!猶如生盲,從有目人聞其所說:『白淨無垢,白淨無垢。』彼聞此已,便求白淨。有諂誑人而不為彼求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,則以垢膩不淨之衣,持往語曰:『汝當知之,此是白淨無垢之衣,汝以兩手敬受被身。』彼盲子喜,即以兩手敬受被身而作是說:『白淨無垢,白淨無垢。』鬚閑提!彼人為自知說,為不知說?為自見說,為不見說?」

鬚閑提異學答曰:「瞿曇!如是說者,實不知見。」

世尊語曰:「如是。鬚閑提!如盲無目,身即是病、是癰、是箭、是蛇、是無常、是苦、是空、是非神,以兩手捫[*]摸而作是說:『瞿曇!此是無病,此是涅槃。』鬚閑提!汝尚不識於無病,何況知見於涅槃耶?言知見者,終無是處。鬚閑提!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說:

 『無病第一利,  涅槃第一樂,
 諸道八正道,  住安隱甘露

『彼眾多人並共聞之,眾多異學聞此偈已,展轉相傳,不能知義。彼既聞已,而欲求教,彼並愚癡,還相欺誑。彼自現身四大之種,從父母生,飲食所長,常覆按摩澡浴,強忍、破壞、磨滅,離散之法。然見神受神,緣受則有,緣有則生,緣生則老死,緣老死則愁慼啼哭、憂苦懊惱,如是此生純大苦陰。』」

於是,鬚閑提異學即從座起,偏袒著衣,叉手向佛,白曰:「瞿曇!我今極信沙門瞿曇!唯願瞿曇善為說法,令我得知此是無病,此是涅槃。」

世尊告曰:「鬚閑提!若汝聖慧眼未淨者,我為汝說無病、涅槃,終不能知,唐煩勞我。鬚閑提!猶生盲人,因他往語:『汝當知之,此是青色,黃、赤、白色。』鬚閑提!彼生盲人頗因他說,知是青色、黃、赤、白色耶?」

答世尊曰:「不也。瞿曇!」

「如是。鬚閑提!若汝聖慧眼未淨者,我為汝說無病、涅槃,終不能知,唐煩勞我。鬚閑提!我為汝說如其像妙藥,令未淨聖慧眼而得清淨。鬚閑提!若汝聖慧眼得清淨者,汝便自知此是無病,此是涅槃。鬚閑提!猶生盲人,有諸親親為彼慈愍,求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故,為求眼醫,彼眼醫者與種種治,或吐或下,或灌於鼻,或復灌下,或刺其脈,或令淚出。鬚閑提!儻有此處,得淨兩眼。鬚閑提!若彼兩眼得清淨者,則便自見此是青色,黃、赤、白色,見彼垢膩不淨之衣,便作是念:『彼即怨家,長夜則以垢膩之衣欺誑於我。』便有憎心。鬚閑提!此人儻[*]能殺害於彼。如是,鬚閑提!我為汝說如其像妙藥,令未淨聖慧眼而得清淨。鬚閑提!若汝聖慧眼得清淨者,汝便自知此是無病,此是涅槃。

「鬚閑提!有四種法,未淨聖慧眼而得清淨。云何為四?親近善知識,恭敬、承事,聞善法,善思惟,趣向法次法。鬚閑提!汝當如是學,親近善知識,恭敬、承事,聞善法,善思惟,趣向法次法。鬚閑提!當學如是。鬚閑提!汝親近善知識,恭敬、承事已,便聞善法,聞善法已,便善思惟,善思惟已便趣向法次法,趣向法次法已,便知此苦如真,知此苦集[*]、知此苦滅、知此苦滅道如真。

「云何知苦如真?謂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會苦、愛別離苦、所求不得苦、略五盛陰苦,如是知苦如真。云何知苦集[*]如真?謂此愛當受未來有,與喜欲俱,願彼彼有,如是知苦集[*]如真。云何知苦滅如真?謂此愛當受未來有,與喜欲俱,願彼彼有滅、無餘、斷、捨、吐、盡、無欲、沒、息止,如是知苦滅如真。云何知苦滅道如真?謂八支聖道,正見乃至正定,是謂為八,如是知苦滅道如真。」

說此法已,鬚閑提異學遠塵離垢,諸法法眼生。於是,鬚閑提異學見法得法,覺白淨法,斷疑度惑,更無餘尊,不復從他,無有猶豫,已住果證,於世尊法得無所畏。即從座起,稽首佛足,白曰:「世尊!願令我得出家學道,受具足,得比丘。」

世尊告曰:「善來比丘!修行梵行。」

鬚閑提異學即是出家學道,受具足,得比丘。鬚閑提出家學道,受具足,知法已,至得阿羅訶。

佛說如是。尊者鬚閑提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鬚閑提經第二竟(四千一百二十一字)

中阿含[*]經卷第三十八(第四分別誦)(八千六百六十二字)

[校勘]

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
「第」,明本作「第十」。

明本無「閑音呼奸反」五字。

「誦」,元本作「請」。

明本無「第四分別誦」五字。

「拘樓瘦」,巴利本作 Kurusu。

「婆羅婆」,巴利本作 Bhāradvāja。

「靜」,宋、元、聖三本作「靖」。

「劍」,大正藏原為「釰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劍」。

「劍摩瑟曇」,巴利本作 Kammāssadhamma。

「訖」,元本作「說」。

「壇」,大正藏原為「檀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壇」。[*]

「跏」,大正藏原為「加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跏」。[*]

「靜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靖」。[*]

「士」,大正藏原為「土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士」。

「宴」,大正藏原為「燕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宴」。

「正」,大藏經原為「政」,宋、元二本作「正」,明本作「坐」,今依據宋、元二本改作「正」。

「曜暐」,大正藏原為「耀煒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曜暐」。

「座」,大正藏原為「坐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座」。

聖本無「我亦欲以此事向沙門瞿曇說,然沙門瞿曇」十七字。

大正藏無「我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「壞」,大正藏原為「壤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壞」。

「集」,大正藏原為「習」,今依據明本改作「集」。

「集」,大正藏原為「習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集」。[*]

聖本無「樂」字。

「復」,大正藏原為「後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復」。

「裟」,元本作「娑」。

「抓」,大正藏原為「爪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抓」,聖本作「扴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抓」。[*]

「瘡」,聖本作「創」。[*]

「健」,宋本作「揵」。

大正藏在「故」字之後有「還本所」三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
「坑」,大正藏原為「抗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坑」。[*]

大正藏在「病」字之後有一「者」字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刪去。

大正藏在「抓」字之前有一「以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更還本所」四字。[*]

「慞」,聖本作「憧」。

「火」,大正藏原為「大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火」。[*]

聖本無「實」字。

「捫」,大正藏原為「抆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捫」,聖本作「牧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捫」。[*]

「身」,聖本作「衣」。

「住」,聖本作「往」。

「無病第一利,涅槃第一樂,諸道八正道,住安隱甘露。」,巴利本作 Arogyaparamā lābhā, nibbānam paramam sukham, aṭṭhaṅgiko ca maggānam khemaṃ amatagaminam。

「摩」,聖本作「磨」。

「座」,大正藏原為「坐」,今依據明本改作「座」。

宋本無「清」字。

「脈」,聖本作「眼」。

「儻」,聖本作「讜」。[*]

「青」,大正藏原為「清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青」。

大正藏無「清」字,今依據聖本補上。

聖本無「苦」字。

「支」,聖本作「枝」。

「座」,宋、聖二本作「坐」。

明本無「鬚閑提經第二竟」七字。
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四千一百二十一字」八字。

大正藏無「第四分別誦」五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聖三本補上。
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八千六百六十二字」八字。

聖本在「字」字之後有「性空佛海德佛藥王佛空王佛藥王菩薩藥上菩薩」二十字及光明皇后願文。

[註解]

閑音呼奸反:指此處「閑」的讀音以「呼」的聲母和「姧」的韻母及聲調來發音。「姧」為「奸」的異體字。

彷徉:來來回回地漫步。

有布草座一脅臥處,似師子臥,似沙門臥,似梵行臥:有布置一個草座作為坐臥的地方,遺留的痕跡看起來像獅子坐過的痕跡、像出家的修行人坐過的痕跡、像清淨的修行人坐過的痕跡。

壞敗地:在毀損破壞的境界。按:鬚閑提在之前就對佛陀有成見,例如佛陀可能破斥過他所在的外道的說法,因此鬚閑提批評佛陀只能搞破壞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增長的破壞者」。

不可見見:看起來不可愛的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難看的」。

淨天耳:即「天耳通」,能聽到不論遠近的聲音的神通。又譯為「天耳」、「天耳智通」、「天耳智」。

易不難得:容易、不難得到。

此非道理、斷欲、離欲愛,謂行於欲:這不符合正道的見解、不斷貪欲、不離欲望和貪愛,所謂享受於感官快樂。

與如其像好藥:給予對症的好藥。

彼於苦火樂更樂想:(麻瘋病人)他對於帶來痛苦的火焰有著樂觸的(顛倒)想。其中「更樂」即「觸」的另譯,指感官、外境、識,三者接觸,也是從主觀對境界的認識。

更觸:即「更樂」,觸。

身即是病、是癰、是箭、是蛇、是無常、是苦、是空、是非神:參考前後文及相當的南傳經文,這些字疑為誤植,或古代註解在傳抄時混入經文中。

見神受神:認為有「真我」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回到《中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