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阿含經》_*_-_1_-梵志品何苦經(第148經)
我聞如是: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爾時,生聞梵志中後彷徉,往詣佛所,共相問訊,卻坐一面,白曰:「瞿曇!我欲有所問,聽乃敢陳。」
世尊告曰:「梵志!恣汝所問。」
生聞梵志即便問曰:「瞿曇!在家者有何苦?出家學道者有何苦耶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在ⓒ家者,以不自在①為苦,出家學道者,以自在為苦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在家者,云何以不自在為苦?出家學道者,云何以自在為苦耶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若在家者,錢不增長,金、銀、真珠、琉璃ⓓ、水精悉不增長,畜牧ⓔ、穀米及奴婢使亦不增長,爾時,在家憂苦愁慼。因此故在家者多有憂苦,多懷愁慼。梵志!若出家學道者行隨其欲,行隨恚、癡,爾時,出家學道憂苦愁慼。因此故出家學道者多有憂苦,多懷愁慼。梵志!如是在家者,以不自在為苦,出家學道者,以自在為苦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在家者有何樂?出家學道者有何樂耶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在家者,以自在為樂,出家學道者,以不自在為樂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在家者,云何以自在為樂?出家學道者,云何以不自在為樂耶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若在家者錢得增長,金、銀、真珠、琉璃[*]、水精皆得增長,畜牧[*]、穀米及奴婢使亦得增長,爾時,在家快樂歡喜。因此故在家者多快樂歡喜。梵志!出家學道者行不隨欲,行不隨恚、癡,爾時,出家學道快樂歡喜。因此故出家學道者多快樂歡喜。梵志!如是在家者,以自在為樂,出家學道者,以不自在為樂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以何事故,令天及人必無利義?以何事故,令天及人必有利義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若天及人共諍者,必無利義,若天及人不諍者,必有利義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云何天及人共諍者,必無利義?云何天及人不諍者,必有利義耶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若時天及人鬥諍怨憎者,爾時,天及人憂苦愁慼,因此故天及人多有憂苦,多懷愁慼。梵志!若時天及人不鬥諍、不怨憎者,爾時,天及人快樂歡喜,因此故天及人多快樂、多歡喜。梵志!如是天及人共諍者,必無利義,天及人不諍者,必有利義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以何事故,令天及人必不得饒益,必得其苦?以何事故,令天及人必得饒益,必得其樂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若天及人行於非法及行惡者,必不得益,必得其苦。若天及人能行如法,不行惡者,必得饒益,必得其樂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天及人云何行於非法及行惡者,必不得益,必得其苦?天及人云何行如法,不行惡者,必得饒益,必得其樂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天及人身行非法及行惡,口、意行非法及行惡者,爾時,天及人必當減損,阿修羅必當興盛。梵志!若天及人身行如法,守護其身,口、意行如法,守護口、意者,爾時,天及人必當興盛,阿修羅必當減損。梵志!如是天及人行於非法及行惡者,必不得ⓕ益,必得其苦。梵志!如是天及人能行如法,不行惡者,必得饒益,必得其樂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云何觀惡知識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當觀惡知識猶如月也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云何當觀惡知識猶如月耶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如向盡月,日日稍減,宮殿亦減,光明亦減,形色亦減,日日盡去。梵志!有時月乃至於盡,都不復見。梵志!惡知識人於如來正法、律亦得其信,彼得信已,則於後時而不孝順,亦不恭敬,所行不順,不立正智,不起ⓖ向法次法,彼便失信,持戒、博聞、庶幾、智慧亦復失之。梵志!有時此惡知識教ⓗ滅善法,猶如月盡。梵志!如是當觀惡知識猶如月也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云何觀善知識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當觀善知識猶如月也。」
生聞梵志復問曰:「瞿曇!云何當觀善知識猶如月耶?」
世尊答曰:「梵志!猶如月初生,少壯明淨,日日增長。梵志!或時月十五日,其殿豐滿。梵志!如是善知識於如來正法、律得信,彼得信已,而於後時孝順恭敬,所行隨順,立於正智,趣向法次法,彼增長信,持戒、博聞、庶幾、智慧亦復增長。梵志!有時彼善知識善法具足,如十五日月。梵志!如是當觀善知識猶如月也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頌曰:
「譬如月無垢, 遊於虛空界,
一切世星宿, 悉翳其光明②。
如是信博聞, 庶幾無慳貪,
世間一切慳, 悉翳施光明③。
猶如有大龍, 興起雲雷電,
雨下極霶霈ⓘ, 充滿一切地。
如是信博聞, 庶幾無慳貪,
施飲食豐足, 樂勸增廣施。
如是極雷震, 如天降時雨,
彼福雨廣大, 施主之所雨。
財物ⓙ多名譽, 得生於善處,
彼當受於福, 死已生天上。」
佛說如是。生聞梵志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何苦經第七竟ⓚ(一千四百二十五字)ⓛ
中阿含[*]經卷第三十六(第三念誦)ⓜ(九千一百六十五字)ⓝⓞ
[校勘]
ⓐ 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ⓑ 明本無「第三念誦」四字。
ⓒ 「在」,元本作「出」。
ⓓ 「琉璃」,聖本作「流離」。[*]
ⓔ 「牧」,宋、元二本作「收」。[*]
ⓕ 「不得」,大正藏原為「得不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不得」。
ⓖ 「起」,大正藏原為「趣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起」。
ⓗ 「教」,聖本作「都」。
ⓘ 「霶霈」,大正藏原為「滂沛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霶霈」。
ⓙ 「財物」,大正藏原為「錢財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財物」。
ⓚ 明本無「何苦經第七竟」六字。
ⓛ 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一千四百二十五字」八字。
ⓜ 大正藏無「第三念誦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聖三本補上。
ⓝ 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九千一百六十五字」八字。
ⓞ 聖本在「字」字之後有光明皇后願文。
[註解]
① 自在:這裡指舒暢、快樂而不受拘束。
② 一切世星宿,悉翳其光明:滿月的光明可以掩蓋世間一切的星光。
③ 世間一切慳,悉翳施光明:布施的光明可以掩蓋世間一切的吝嗇。按:這是「施光明悉翳世間一切慳」的倒裝句。
[對應經典]
- 參考《南傳大藏經.增支部尼柯耶》〈第五集〉第31經Sumanā經。??
[讀經拾得]
《增壹阿含經》卷四十〈九眾生居品44〉:「復次,阿難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與善知識共從事者,信根增益,聞、施、慧德皆悉備具。猶如月欲盛滿,光明漸增,倍於常時。此亦如是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親近善知識,信、聞、念、施、慧皆悉增益。以此方便,知其善知識者即是全梵行之人也。」(CBETA, T02, no. 125, p. 768, c15-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