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阿含經》-_2_-業相應品羅云-_3_-經(第14經)
我聞如是:
一時,佛遊王舍城,在竹林迦蘭哆園①。
爾時,尊者羅云[*]ⓔ②亦遊王舍城溫泉林中。於是,世尊過夜平旦,著衣持鉢入王舍城而行乞食,乞食已竟,至溫泉林羅云[*]住處。尊者羅云[*]遙見佛來,即便往迎,取佛衣鉢,為敷坐ⓕ具,汲水洗足,佛洗足已,坐羅云[*]座。
於是,世尊即取水器,瀉ⓖ留少水③已,問曰:「羅云[*]!汝今見我取此水器,瀉[*]留少水耶?」
羅云[*]答曰:「見也。世尊!」
佛告羅云[*]:「我說彼道少,亦復如是,謂知已妄言,不羞不悔,無慚無愧,羅云[*]!彼亦無惡不作。是故,羅云[*]!當作是學,不得戲笑妄言④。」
世尊復取此少水器,盡瀉[*]棄已,問曰:「羅云[*]!汝復見我取少水器,盡瀉[*]棄耶?」
羅云[*]答曰:「見也。世尊!」
佛告羅云[*]:「我說彼道盡棄,亦復如是,謂知已妄言,不羞不悔,無慚無愧,羅云[*]!彼亦無惡不作。是故,羅云[*]!當作是學,不得戲笑妄言。」
世尊復取此空水器,覆著地已,問曰:「羅云[*]!汝復見我取空水器,覆著地耶?」
羅云[*]答曰:「見也。世尊!」
佛告羅云[*]:「我說彼道覆,亦復如是,謂知已妄言,不羞不悔,無慚無愧,羅云[*]!彼亦無惡不作。是故羅云[*]!當作是學,不得戲笑妄言。」
世尊復取此覆水器,發令仰已,問曰:「羅云[*]!汝復見我取覆水器,發令仰耶?」
羅云[*]答曰:「見也。世尊!」
佛告羅云[*]:「我說彼道仰,亦復如是,謂知已妄言,不羞不悔,不ⓗ慚不愧,羅云[*]!彼亦無惡不作。是故,羅云[*]!當作是學,不得戲笑妄言。
「羅云[*]!猶如王有大象入陣鬪時,用前腳、後腳、尾、髂ⓘ、脊、脅、頭ⓙ、額、耳、牙,一切皆用,唯護於鼻,象師見已,便作是念:『此王大象猶故惜命。所以者何?此王大象入陣鬪時,用前腳、後腳、尾、髂[*]、脊、脅、頭[*]、額、耳、牙,一切皆用,唯護於鼻。』羅云[*]!若王大象入陣鬪時,用前腳、後腳、尾、髂[*]、脊、脅、頭[*]、額、耳、牙、鼻,一切盡用,象師見已,便作是念:『此王大象不復惜命。所以者何?此王大象入陣鬪時,用前腳、後腳、尾、髂[*]、脊、脅、頭[*]、額、耳、牙、鼻,一切盡用。』羅云[*]!若王大象入陣鬪時,用前腳、後腳、尾、髂[*]、脊、脅、頭[*]、額、耳、牙、鼻,一切盡用,羅云[*]!我說此王大象入陣鬪時,無惡不作。如是,羅云[*]!謂知已妄言,不羞不悔,無慚無愧,羅云[*]!我說彼亦無惡不作。是故,羅云[*]!當作是學,不得戲笑妄言。」
於是,世尊即說頌曰:
「人犯一法, 謂妄言是,
不畏後世, 無惡不作。
寧噉鐵丸, 其熱如火,
不以犯戒, 受世信施。
若畏於苦, 不愛念者,
於隱顯處, 莫作惡業。
若不善業, 已作今作,
終不得脫, 亦無避處。」
佛說頌已,復問羅云[*]:「於意云何?人用鏡為?」
尊者羅云[*]答曰:「世尊!欲觀其面,見淨不淨。」
「如是。羅云[*]!若汝將作身業,即觀彼身業:『我將作身業,彼身業為淨、為不淨,為自為、為他?』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我將作身業,彼身業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⑤。羅云[*]!汝當捨彼將作身業。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我將作身業,彼身業不淨,或自為,或為他,善與樂果受於樂報。羅云[*]!汝當受彼將作身業。
「羅云[*]!若汝現作身業,即觀此身業:『若我現作身業,此身業為淨、為不淨,為自為、為他?』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我現作身業,此身業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。羅云[*]!汝當捨此現作身業。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我現作身業,此身業不淨,或自為,或為他,善與樂果受於樂報。羅云[*]!汝當受此現作身業。
「羅云[*]!若汝已作身業,即觀彼身業:『若我已作身業,彼身業已過去、滅盡、變易,為淨、為不淨,為自為ⓚ、為他?』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我已作身業,彼身業已過去、滅盡、變易,彼身業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。羅云[*]!汝當詣善知識、梵行人所,彼已作身業,至心發露⑥,應悔過說,慎莫覆藏,更善持ⓛ護。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我已作身業,彼身業已過去滅盡變易,彼身業不淨,或自為,或為他,善與樂果受於樂報。羅云[*]!汝當晝夜歡喜,住正念正智,口業亦復如是。
「羅云[*]!因過去行故,已生意業,即觀彼意業:『若因過去行故,已生意業,彼意業為淨、為不淨,為自為、為他?』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因過去行故,已生意業,彼意業已過去、滅盡、變易,彼意業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。羅云[*]!汝當捨彼過去意業,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因過去行故,已生意業已過去、滅盡、變易,彼意業不淨,或自為,或為他,善與樂果受於樂報。羅云[*]!汝當受彼過去意業。
「羅云[*]!因未來行故,當生意業,即觀彼意業:『若因未來行故,當生意業,彼意業為淨、為不淨,為自為、為他?』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因未來行故,當生意業,彼意業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。羅云[*]!汝當捨彼未來意業。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因未來行故,當生意業,彼意業不淨,或自為,或為他,善與樂果受於樂報。羅云[*]!汝當受彼未來意業。
「羅云[*]!因現在行故,現生意業,即觀此意業:『若因現在行故,現生意業,此意業為淨、為不淨,為自為、為他?』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因現在行故,現生意業,此意業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。羅云[*]!汝當捨此現在意業。羅云[*]!若觀時則知,因現在行故,現生意業,此意業不淨,或自為,或為他,善與樂果受於樂報。羅云[*]!汝當受此現在意業。
「羅云[*]!若有過去沙門、梵志,身、口、意業,已觀而觀,已淨而淨,彼一切即此身、口、意業,已觀而觀,已淨而淨。羅云[*]!若有未來沙門、梵志,身、口、意業,當觀而觀,當淨而淨,彼一切即此身、口、意業,當觀而觀,當淨而淨,羅云[*]!若有現在沙門、梵志,身、口、意業,現觀而觀,現淨而淨,彼一切即此身、口、意業,現觀而觀,現淨而淨。羅云[*]!汝當如是學,我亦即此身、口、意業,現觀而觀,現淨而淨。」
於是,世尊復說頌曰:
「身業、口業、 意業,羅云[*]!
善不善法, 汝應常觀。
知已妄言, 羅云[*]莫說,
本ⓜ從他活, 何可妄言⑦?
覆沙門法, 空無真實,
謂說妄言, 不護其口。
故不妄言, 正覺之子,
是沙門法, 羅云[*]當學。
方方豐樂, 安隱無怖⑧,
羅云[*]至彼, 莫為害他。」
佛說如是。尊者羅云[*]及諸比丘,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羅云[*]經第四竟ⓝ(一千八百三十二字)ⓞ
[校勘]
ⓐ 大正藏原無此字,今依據前後次序補上。
ⓑ 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ⓒ 「云」,明本作「雲」。[*]
ⓓ 明本無「初一日誦」四字。
ⓔ 「尊者羅云」,巴利本作 Ayasmā Rāhulo。
ⓕ 「坐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座」。
ⓖ 「瀉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寫」。[*]
ⓗ 「不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無」。
ⓘ 「髂」,大正藏原為「骼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骼」,高麗藏作「𦝣」,磧砂藏作「髂」,今依據磧砂藏改作「髂」。[*]
ⓙ 「頭」,大正藏原為「項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頭」。[*]
ⓚ 「為」,大正藏原為「或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磧砂藏四本改作「為」。
ⓛ 「持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將」。
ⓜ 「本」,大正藏原為「禿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本」。
ⓝ 明本無「羅云經第四竟」六字。
ⓞ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一千八百三十二字」八字。
[註解]
① 竹林加蘭哆園:佛陀的道場之一,為迦蘭陀長者所擁有的竹林中所建立的道場,是佛教最早蓋的寺院。又譯為「迦蘭陀竹園」、「竹林精舍」。
② 羅云:比丘名,以嚴持戒律、精進修道聞名,譽為「密行第一」。他是佛陀未出家求道前的兒子,又譯為「羅睺羅」。
③ 瀉留少水:將水傾倒,只留下一點水。
④ 不得戲笑妄言:說話不應該嬉笑不真誠、妄語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即使開玩笑我也將不說謊」。案:羅雲剛出家為沙彌時,憑著年紀小,常說話沒有誠信甚至妄語,因此被佛陀告誡。
⑤ 彼身業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:參考相當的南傳經文、漢譯及藏譯的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和其餘相關經文,此處經文疑有訛誤,原經文應為「彼身業不淨,或自為,或為他,不善與苦果受於苦報」,本經其餘對應文句也應如此修正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這身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,會導致他人的惱害,會導致兩者的惱害,這不善身業有苦生起與苦果報」。
⑥ 發露:表白自己所犯的過失。
⑦ 本從他活,何可妄言:(出家人不蓄積財物、不求名利)本來就是靠向他人乞食而活命,哪須要妄語(以騙取名利)?
⑧ 方方豐樂,安隱無怖:在每一個地方,心中都充實快樂,安穩而沒有畏懼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本經以羅雲沙彌妄語為引子,教導修行人要善護身、口、意:
- 即將造業時,要有警覺。
- 正在造業時,要有警覺。
- 已經造業後,要有警覺:當初是由貪瞋癡、為了某目的而作惡,或許作惡達成了目的,卻也是無常的,只剩下惡業的苦果。此時必須懺悔。
- 本經經文問題:
在巴利對應經文、漢譯與藏譯的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、一部保存在藏文的《 Vyākhyāyukti-tīkā》所引的一段經文與一段在<聲聞地>轉寫的經文,都與巴利經文和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一致,而是指此段教導為「避免有害與不善的身行」 ,並未設想這樣的行為可能被認為是淨行。
c.f. yifertw.blogspot.com/2011/04/2_1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