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阿含經》-_1_-大品降魔經(第131經)
我聞如是:
一時,佛遊婆奇瘦ⓒ,在鼉山怖林ⓓ鹿野園中。
爾時,尊者大目犍連ⓔ教授為佛而作禪屋,露地經行。彼時,魔王化作細形,入尊者大目揵連腹中。於是,尊者大目犍連即作是念:「我今腹重ⓕ猶如食豆①,我寧可入如其像定,以如其像定自觀其腹。」是時,尊者大目犍連至經行道頭,敷尼師壇ⓖ,結跏趺坐,入如其像定,以如ⓗ其像定自觀其腹,尊者大目犍連便知魔王在其腹中。
尊者大目犍連即從定覺ⓘ,語魔王曰:「汝波旬ⓙ出!汝波旬出!莫觸嬈如來,亦莫觸嬈如來弟子,莫於長夜無義無饒益,必生惡處,受無量苦。」
彼時,魔王便作是念:「此沙門不見不知而作是說:『汝波旬出!汝波旬出!莫觸嬈如來,亦莫觸嬈如來弟子,莫於長夜無義無饒益,必生惡處,受無量苦。』汝之尊師有大如意足,有大威德,有大福祐,有大威神,彼猶不能速知速見,況復弟子能知見耶?」
尊者大目揵連復語魔王:「我復知汝意,汝作是念:『此沙門不知不見而作是說:「汝波旬出!汝波旬出!莫ⓚ觸嬈如來,亦莫觸嬈如來弟子,莫於長夜無義無饒益,必生惡處,受無量苦。汝之尊師有大如意足,有大威德,有大福祐,有大威神,彼猶不能如是速知速見,況復弟子能知見耶?」』」
彼魔波旬復作是念:「今此沙門知見我故,而作是說耳。」於是,魔波旬化作細形,從口中出ⓛ,在尊者大目犍連前立。
尊者大目揵連告曰:「波旬!昔有如來名覺礫拘荀大ⓜ無所著、等正覺,我時作魔,名曰惡ⓝ,我有妹,名黑ⓞ,汝是彼子。波旬!因此事故,汝是我外ⓟ甥ⓠ。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有二大弟子,一者名音ⓡ,二者名想ⓢ。波旬!以何義故,尊者音名音耶?波旬!尊者音住梵天上,以常音聲滿千世界,更無有弟子音聲與彼等者、相似者、勝者。波旬!以是義故,尊者音名音也。
「波旬!復以何義尊者想名想耶?波旬!尊者想所依遊行村邑,過夜平旦,著衣持鉢,入村乞食,善護其身,善攝諸根,立於正念。彼乞食已,食訖,中後收舉衣鉢,澡洗手足,以尼師壇[*]著於肩上,至無事處,或至山林樹下,或至閑居靜處,敷尼師壇[*],結跏ⓣ趺坐,速入想知滅定。彼時,若有放牛羊人、取樵草人,或行路人,入彼山林,人ⓤ見入想知滅定,便作是念:『今此沙門於無事處坐而命終,我等寧可以燥樵、草拾已,積聚覆其身上而耶維之。』即拾樵、草積覆其身,以火然之,便捨而去。彼尊者想過夜平旦,從定覺[*]起,抖擻衣服,所依村邑遊行,如常著衣,持鉢入村乞食,善護其身,善攝諸根,立於正ⓥ念。彼放牛羊人、取樵草人,或行路人,入彼山林人先見者,便作是念:『今此沙門在無事處坐ⓦ而命終,我等昨已拾燥樵、草積覆其身,以火燒之,然已而去。然此賢者更復想也。』波旬!以是義故,尊者想名想也。
「波旬!彼時惡魔便作是念:『此禿沙門以黑所縛②,斷種無子,彼學禪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,猶若如驢,竟日負重,繫在櫪上,不得麥食,為彼麥故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。如是,此禿沙門為黑所縛,斷種無子,學禪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,猶如貓子在鼠穴邊,欲捕鼠故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。如是,此禿沙門為黑所縛,斷種無子,彼學禪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,猶如鵂狐在燥樵積間,為捕鼠故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。如是,此禿沙門為黑所縛,斷種無子,學禪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,猶如鶴鳥在水岸邊,為捕魚故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。如是,此禿沙門為黑所縛,斷種無子,學禪,伺、增伺、數數伺。彼何所伺?為何義伺?求何等伺?彼調亂狂發敗壞,我不知彼何所從來?亦不知彼何所從去?亦不知住止,不知死不知生,我寧可教敕梵志、居士,汝等共來罵詈精進沙門,打破責數。所以者何?或罵打破責數時,儻③能起惡心,令我得其便。』
「波旬!彼時惡魔便教敕梵志、居士,彼梵志、居士罵詈精進沙門,打破責數。彼梵志、居士或以木打,或以石擲,或以杖撾,或傷精進沙門頭,或裂壞衣,或破應器。爾時,梵志、居士若有死者,因此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彼生已,作是念:『我應受此苦,當復更受極苦過是。所以者何?以我等向精進沙門行惡行故。』
「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弟子用傷其頭,裂壞其衣,破其應器已,往詣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所。爾時,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無量百千眷屬圍遶而為說法。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遙見弟子頭傷、衣裂、鉢破而來,見已,告諸比丘:『汝等見不?惡魔教敕梵志、居士:「汝等共來罵詈精進沙門,打破責ⓧ數。所以者何?或罵打破責數時,儻能起惡心,令我得其便。」比丘!汝等當以心與慈俱,遍滿一方成就遊。如是二三四方、四維上下,普周一切,心與慈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如是悲、喜心與捨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,令惡魔求便不能得便。』
「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以此教ⓨ諸弟子,彼即受教,心與慈俱,遍滿一方成就遊。如是二三四方、四維上下,普周一切,心與慈俱,無結無怨,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如是悲喜心與捨俱,無結無怨無恚無諍,極廣甚大,無量善修,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。以此故,彼惡魔求便不能得便。
「波旬!彼時惡魔復作是念:『我以此事求精進沙門便,而不能得。我寧可教敕梵志、居士,汝等共來奉敬、供養、禮事精進沙門,或以奉敬、供養、禮事精進沙門,儻能起惡心,令我得其便。』波旬!彼梵志、居士為惡魔所教敕已,即共奉敬、供養、禮事精進沙門,以衣敷地而作是說:『精進沙門可於上行,精進沙門難行而行,令我長夜得利饒益,安隱快樂。』梵志、居士以髮布地而作是說:『精進沙門可於上行,精進沙門難行而行,令我長夜得利饒益,安隱快樂。』梵志、居士以手捧持種種飲食,住道邊待而作是說:『精進沙門受是食是,可持是去,隨意所ⓩ用,令我長夜得利饒益,安隱快樂。』諸信梵志、居士見精進沙門,敬心扶抱,將入於內,持種種財物與精進沙門,作如是說:『受是用是,可持是去,隨意所用。』爾時,梵志、居士若有死者,因此緣此,身壞命終,必至善處,生於天上。生已,作是念:『我應受是樂,當復更受極樂勝是。所以者何?以我等向精進沙門行善行故。』
「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弟子得奉敬、供養、禮事已,往詣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所。是時,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無量百千眷屬圍遶而為說法。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遙見弟子得奉敬、供養、禮事而來,見已,告諸比丘:『汝等見不?惡魔教敕梵志、居士:「汝等共來奉敬、供養、禮事精進沙門、或以奉敬、供養、禮事精進沙門,儻能起惡心,令我得其便。」比丘!汝等當觀諸行無常,觀興衰法,觀無欲,觀捨離,觀滅,觀斷,令惡魔求便而不能得。』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以此教教諸弟子,彼即受教,觀一切行無常,觀興衰法,觀無欲,觀捨離,觀滅,觀斷,令惡魔求便而不能得。
「波旬!彼時惡魔復作是念:『我以此事求精進沙門便,而不能得。我寧可化作年少形,手執大杖,住在Ⓐ道邊,打尊者音頭,令破血流Ⓑ面。』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於後所依村邑遊行,彼於平旦著衣持鉢,入村乞食,尊者音在後侍從。波旬!爾時,惡魔化作年少形,手執大杖,住在道邊,擊尊者音頭破血流[*]面。波旬!尊者音破頭流血已,隨從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後,猶影不離。
「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至村邑已,極其身力右旋顧視,猶如龍視,不恐不怖,不驚不懼而觀諸方。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見尊者音頭破血流污Ⓒ面,隨佛後行,如影不離,便作是說:『此惡魔凶暴,大有威力,此惡魔不知厭足。』波旬!覺礫拘荀大如來、無所著、等正覺說語未訖,彼時,惡魔便於彼處,其身即墮無缺大地獄。波旬!此大地獄而有四名,一者無缺,二者百釘,三者逆刺,四者六更。彼大地獄其中有卒,往至惡魔所,語惡魔曰:『汝今當知,若釘釘等共合者,當知滿百年。』」
於是,魔波旬聞說此已,即便心悸,恐怖驚懼,身毛皆豎④,向尊者大目揵連即說頌曰:
「云何彼地獄, 惡魔昔在中,
嬈害佛梵行, 及犯彼比丘?」
尊者大目揵連即時以偈答魔波旬曰:
「地獄名無缺, 惡魔曾在中,
嬈害佛梵行, 及犯彼比丘。
彼鐵釘有百, 一切各逆刺,
地獄名無缺, 惡魔昔在中。
若有不知者, 比丘佛弟子,
必得如是苦, 受黑業之報。
若干種園觀, 人者在於地,
食自然粳米, 居止在北洲。
大須彌山巖, 善修之所熏,
修習於解脫, 受持最後身。
跱立在大眾Ⓓ, 宮殿住至劫,
金色可愛樂, 猶火㷿晃昱。
作諸眾妓樂, 往詣帝釋所,
本以一屋舍, 善覺了為施。
若釋在前行, 昇毘闍延殿Ⓔ,
見釋大歡喜, 天女各各舞。
若見比丘來, 還顧有慚愧,
若毘闍延殿, 見比丘問義。
大仙頗能知, 愛盡得解脫?
比丘即為答, 問者如其義。
拘翼我能知, 愛盡得解脫。
聞彼之所答, 釋得歡喜樂。
比丘多饒益, 所說如其義。
若毘闍延殿, 問帝釋天王,
此殿名何等, 汝釋攝持城?
釋答大仙人, 名毘闍延哆。
是謂千世界, 於千世界中,
無有勝此殿, 如毘闍延哆。
天王天帝釋, 自在隨所遊,
受Ⓕ樂那遊哆, 化作一行百。
毘闍延殿內, 釋得自在遊,
毘闍延大殿, 足指能震Ⓖ動。
天王眼所觀, 釋得自在遊。
若鹿子母堂, 築基極深堅,
難動不可震[*], 如意足能搖。
彼有琉Ⓗ璃地, 聖人之所履,
滑澤樂更觸, 布柔軟綿褥Ⓘ。
愛語共和合, 天王常歡喜,
善能作妓樂, 音節善諧和,
諸Ⓙ天來會聚, 而說須陀洹。
若干無量千, 及百諸那術,
至三十三天, 慧眼者說法,
聞彼所說法, 歡喜而奉行。
我亦有是法, 如仙人所說,
謂至梵天上, 問彼梵天事,
梵故有此見, 謂見昔時有,
我住有常存, 恒有不變易。
梵天為答彼, 大仙我無見,
謂見昔時有, 我恒常不變,
我見此境界, 諸梵皆過去,
我今何由說, 恒常不變易?
我見此世間, 正覺之所說,
隨所因緣生, 所往而轉還,
火無有思念, 我燒愚癡人,
火然若愚觸, 必自然得燒。
如是汝波旬, 觸嬈於如來,
久作不善行, 受報亦當久。
魔汝莫厭佛, 莫嬈害比丘,
一比丘降魔, 住在於怖林。
彼鬼愁憂慼, 目連之所訶,
恐怖無智慧, 即於彼處沒。」
尊者大目揵連所說如是。彼魔波旬聞尊者大目Ⓚ揵連所說,歡喜奉行。
降魔經第十五竟Ⓛ(三千二百七十四字)Ⓜ
中阿含經卷第三十(九千五百一十五字)Ⓝ第三念誦Ⓞ
[校勘]
ⓐ 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ⓑ 明本無「第三念誦」四字。
ⓒ 「婆奇瘦」,巴利本作 Bhaggesu。
ⓓ 「鼉山怖林」,巴利本作 Suṁsumāragira Bhesakaḷāvana。
ⓔ 「大目犍連」,巴利本作 Mahāmoggallāna。
ⓕ 「重」,大正藏原為「中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重」。
ⓖ 「壇」,大正藏原為「檀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壇」。[*]
ⓗ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如」字。
ⓘ 「覺」,大正藏原為「寤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覺」。[*]
ⓙ 「波旬」,巴利本作 Pāpiman。
ⓚ 「莫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汝莫」。
ⓛ 「出」,元、明二本作「出出」。
ⓜ 「覺礫拘荀大」,巴利本作 Kakusandha。
ⓝ 「惡」,巴利本作 Dūsī。
ⓞ 「黑」,巴利本作 Kāḷī。
ⓟ 「外」,大正藏原為「𡖦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外」。
ⓠ 「甥」,宋本作「生」。
ⓡ 「音」,巴利本作 Vidhura。
ⓢ 「想」,巴利本作 Sañjīva。
ⓣ 「跏」,大正藏原為「加」,今依據明本改作「跏」。
ⓤ 大正藏無「人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ⓥ 「正」,大正藏原無此字,今依據前後文補上。
ⓦ 大正藏在「坐」字之後有一「坐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ⓧ 「責」,大正藏原為「嘖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責」。
ⓨ 大正藏在「教」字之後有一「教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ⓩ 「所」,大正藏原為「而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所」。
Ⓐ 「在」,大正藏原為「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在」。
Ⓑ 大正藏在「流」字之後有一「污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[*]
Ⓒ 「于」,大正藏原為「污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于」。
Ⓓ 「眾」,大正藏原為「泉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眾」。
Ⓔ 「毘闍延殿」,巴利本作 Vejayanta。
Ⓕ 「受」,大正藏原為「愛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受」。
Ⓖ 「震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振」。[*]
Ⓗ 「琉」,明本作「瑠」。
Ⓘ 「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縟」。
Ⓙ 「諸」,大正藏原為「謂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諸」。
Ⓚ 「目」,大正藏原為「日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目」。
Ⓛ 明本無「降魔經第十五竟」七字。
Ⓜ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三千二百七十四字」八字。
Ⓝ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九千五百一十五字」八字。
Ⓞ 大正藏無「第三念誦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二本補上。
[註解]
① 猶如食豆:像吃了豆子消化不良的狀況。
② 以黑所縛:被黑暗所束縛。
③ 儻:如果、倘若。同「倘」。
④ 身毛皆豎:全身的毛髮都豎立起來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c.f. 各天與地獄的時間換算 http://buddhaspace.org/gem_browse.php/fpath=gem/brd/Buddhism/0/F00101Q0&num=4
天魔波旬是欲界最高天主,欲界眾生猶如他的寵物,因此不喜歡寵物逃離籠子,習慣上要抓寵物回籠子。波旬可能以傷害來擾、毀罵來擾,必須要以慈心化解,慈悲沒有敵人,才不會起瞋心落入圈套;也可能以名聞利養來擾,必須要以無常想來化解,才不會起貪心落入圈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