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聞如是: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七怨家①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云何為七?怨家者,不欲令怨家有好色。所以者何?怨家者,不樂怨家有好色,人有瞋恚,習瞋恚,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,彼雖好沐浴,名香塗身,然色故惡。所以者何?因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故。是謂第一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
「復次,怨家者,不欲令怨家安隱眠。所以者何?怨家者,不樂怨家安隱眠,人有瞋恚,習瞋恚,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。彼雖臥以御床,敷以氍氀、𣯾𣰆,覆以錦綺羅縠ⓒ,有襯ⓓ體被,兩頭安枕,迦ⓔ陵伽波惒邏ⓕ、波遮悉多羅那ⓖ,然故憂苦眠。所以者何?因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故。是謂第二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
「復次,怨家者,不欲令怨家得大利。所以者何?怨家者,不樂怨家得大利,人有瞋恚,習瞋恚,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。彼應得利而不得利,應不得利而得利②。彼此二法更互相違,大得不利③。所以者何?因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故。是謂第三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
「復次,怨家者,不欲令怨家有朋友。所以者何?怨家者,不樂怨家有朋友,人有瞋恚,習瞋恚,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。彼若有親朋友,捨離避去。所以者何?因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故。是謂第四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
「復次,怨家者,不欲令怨家有稱譽。所以者何?怨家者,不樂怨家有名稱,人有瞋恚,習瞋恚,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。彼惡名醜,聲周聞諸方。所以者何?因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故。是謂第五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
「復次,怨家者,不欲令怨家極大富。所以者何?怨家者,不樂怨家極大富,人有瞋恚,習瞋恚,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。彼作如是身、口、意行,使彼大失財物。所以者何?因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故。是謂第六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
「復次,怨家者,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,必至善處,生於天上。所以者何?怨家者,不樂怨家往至善處,人有瞋恚,習瞋恚,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,身、口、意惡行,彼身、口、意惡行已,身壞命終,必至惡處,生地獄中。所以者何?因瞋恚所覆,心不捨瞋恚故。是謂第七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此七怨家法而作怨家,謂男女輩瞋恚時來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頌曰:
「瞋者得惡色, 眠臥苦不安,
應獲得大財, 反更得不利。
親親善朋友, 遠離瞋恚人,
數數習瞋恚, 惡名流諸方。
瞋作身口業, 恚纏行意業,
人為恚所覆, 失一切財物。
瞋恚生不利, 瞋恚生心穢,
恐怖生於內, 人所不能覺。
瞋者不知義, 瞋者不曉法,
無目盲闇塞, 謂樂瞋恚人④。
恚初發惡色, 猶火始起煙,
從是生憎嫉, 緣是諸人瞋。
若瞋者所作, 善行及不善,
於後瞋恚盛ⓗ, 煩熱如火燒。
所謂煩熱業, 及諸法所纏,
彼彼我今說, 汝等善心聽。
瞋者逆害父, 及於諸兄弟,
亦殺姊與妹, 瞋者多所殘。
所生及長養, 得見此世間,
因彼得存命, 此母瞋亦害。
無羞無慚愧, 瞋纏無所言,
人為恚所覆, 口無所不說。
造作癡罪業ⓘⓙ, 而自夭其命,
作時不自覺, 因瞋生恐怖。
繫著自己身, 愛樂無極已,
雖愛念己身, 瞋者亦自害。
以刀而自刺, 或從巖自投,
或以繩自絞, 及服諸毒藥。
如是像瞋恚ⓚ, 是死依於恚,
彼彼一切斷, 用慧能覺了。
小小不善業, 慧者了能除,
當堪耐是行, 欲令無惡色。
無恚亦無憂, 除煙無貢高,
調御斷瞋恚, 滅訖無有漏。」
佛說如是。彼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怨家經第十三竟ⓛ(千一百十五字)ⓜ
[校勘]
ⓐ 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ⓑ 明本無「第三念誦」四字。
ⓒ 「縠」,大正藏原為「穀」,今依據前後文改作「縠」。
ⓓ 「襯」,大正藏原為「儭」,今依據明本改作「襯」。
ⓔ 「迦」,大正藏原為「加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迦」。
ⓕ 「羅」,大正藏原「邏」,今依據宋、元二本改作「羅」。
ⓖ 「迦陵伽波惒羅波遮悉多羅那」,巴利本作 Kadalimigapavarapaccattharaṇa。
ⓗ 「盛」,大正藏原為「止」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改作「盛」。
ⓘ 「業」,大正藏原為「逆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業」。
ⓙ 「造作癡罪業」,巴利本作 khūnahaccāni kammāni。
ⓚ 「像瞋恚」,巴利本作 kodharūpa。
ⓛ 明本無「怨家經第十三竟」七字。
ⓜ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千一百十五字」六字。
[註解]
① 怨家:與我結怨的人。
② 彼應得利而不得利,應不得利而得利:他原本應該得到的利益,(因為瞋心而)沒有得到,應該得不到利益的,卻(因為瞋心而)自以為得到利益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拿了無益的而想:『我拿到有益的。』拿了有益的而想:『我拿到無益的。』」
③ 彼此二法更互相違,大得不利:他像這樣的兩種狀況(應得的利益沒得到,自以為得到利益的卻是沒有利益的)完全搞反了,對他帶來極大的不利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他拿了這些互相相反的東西,為他導向長久的不利與苦。」
④ 樂瞋恚人:愛生氣的人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七怨家法
帶有瞋心的男子女子們,在瞋恨時有七怨家法。哪七個呢?
1. 不希望對方長得好看,希望對方長得醜 (不令好色)
帶有瞋心的人,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長得好看。
為什麼呢? 帶有瞋心的人,若想到仇人、敵對者長得好看,心裡不樂、不歡喜。因為習於瞋恚,被瞋恨心所覆蓋,無法捨離嗔恨。
但這個希望別人長得不好看的人,自己的容貌也會跟著不好看。
為什麼呢?因為帶有嗔恨心的緣故,雖然常常沐浴清潔身體,幫身體加上裝飾塗香水,然而容貌依然醜陋。因為心被瞋恚所覆蓋,無法捨離瞋恚心。
2. 不希望仇人睡得好(不欲令怨家安隱眠)
帶有瞋心的人,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睡得好,安穩睡眠。
為什麼呢?帶有瞋心的人,若想到仇人、敵對者睡得好,安穩睡眠,心裡不樂、不歡喜。因為習於瞋恚,被瞋恨心所覆蓋,無法捨離嗔恨。
但這個希望別人睡不好的人,自己也會跟著睡不好。
為什麼呢?因為帶有嗔恨心的緣故,雖然睡在各種舒適的床上,覆蓋各種棉被,輔以舒適的枕頭。然而依然難以安眠,心裏充滿憂心與苦。因為心被瞋恚所覆蓋,無法捨離瞋恚心。
3. 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得到大的利益、好處(不欲令怨家得大利)
帶有瞋心的人,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得到大的利益、好處。
為什麼呢?帶有瞋心的人,若想到仇人、敵對者獲得巨大的利益、好處,心裡不樂、不歡喜。因為習於瞋恚,被瞋恨心所覆蓋,無法捨離嗔恨。
但這個希望對方得不到利益的人,自己也跟著得不到利益。
自己應得(原本會獲得的)的好處與利益得不到,反而得到不會帶來利益與好處的東西、事務,而以為這是有利益的。
因為有上面與利益互相違背的兩法,從而帶來長久的不利與苦。
為什麼呢?因為心被瞋恚所覆蓋,無法捨離瞋恚心。
4. 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有朋友 (不欲令怨家有朋友)
帶有瞋心的人,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有朋友。
為什麼呢?帶有瞋心的人,若想到仇人、敵對者有朋友,心裡不樂、不歡喜。因為習於瞋恚,被瞋恨心所覆蓋,無法捨離嗔恨。
但這個希望對方沒有朋友的人,反而原本的親朋好友會避開他、捨離他。
為什麼呢?因為心被瞋恚所覆蓋,無法捨離瞋恚心。
5. 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有好名聲,被人稱讚 (不欲令怨家有稱譽)
帶有瞋心的人,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有好名聲,被人稱讚。
為什麼呢?帶有瞋心的人,若想到仇人、敵對者有好名聲,被人稱讚,心裡不樂、不歡喜。因為習於瞋恚,被瞋恨心所覆蓋,無法捨離嗔恨。
但這個希望對方沒有有好名聲、不會被稱讚的人,反而惡名傳遍四周。
為什麼呢?因為心被瞋恚所覆蓋,無法捨離瞋恚心。
6. 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有很多財富 (不欲令怨家極大富)
帶有瞋心的人,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有很多財富。
為什麼呢?帶有瞋心的人,若想到仇人、敵對者有很多財富,心裡不樂、不歡喜。因為習於瞋恚,被瞋恨心所覆蓋,無法捨離嗔恨。
但這個希望對方沒有很多財富的人,他做了很多對應的身、口、意行,反而會使他自己失去很多財富。
為什麼呢?因為心被瞋恚所覆蓋,無法捨離瞋恚心。
7. 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死後往生善處 (不欲令怨家身壞命終,必至善處,生於天上)
帶有瞋心的人,不希望仇人、敵對者死後往生善處、生於天上。
為什麼呢?帶有瞋心的人,若想到仇人、敵對者死後往生善處、生於天上,心裡不樂、不歡喜。因為習於瞋恚,被瞋恨心所覆蓋,無法捨離嗔恨。
但這個希望對方死後往生善處的人,若一直無法捨離嗔恨,產生了很多身、口、意惡行,反而會他自己一定會往生惡處,至地獄中。
為什麼呢?因為心被瞋恚所覆蓋,無法捨離瞋恚心。
上面就是瞋恚的男子女子所做的七怨家法。
-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
瞋心重的人,以惡心向他人,卻造成自己的惡果:
- 不欲令怨家有好色 → 自己因為生氣的緣故,變醜
- 不樂怨家安隱眠 → 自己因為生氣的緣故,睡不好
- 不樂怨家得大利 → 自己因為生氣的緣故,失利
- 不樂怨家有朋友 → 自己因為生氣的緣故,沒有朋友
- 不樂怨家有名稱 → 自己因為生氣的緣故,臭名遠播
- 不樂怨家極大富 → 自己因為生氣的緣故,失財
- 不樂怨家往至善處 → 自己因為生氣的緣故,往生惡處
也因此可說:「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。」
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無法發洩出來的瞋恨,朝著自己就變成憂鬱,因此瞋心重會害自己。另一方面,把自己的嗔心投到別人身上,明明是自己在生氣卻說是別人在生氣,因此瞋心重的人覺得人人都對自己不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