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阿含經》-_1_-林品優陀羅經(第114經)

我聞如是:
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優陀羅羅摩子,彼在眾中,數如是說:『於此生中,觀此覺此,不知,然後具知癰本。』優陀羅羅摩子無一切,自稱一切知;實無所覺,自稱有覺。優陀羅羅摩子如是見、如是說,有者,是病、是癰、是刺;設無想者,是愚癡也;若有所覺,是止息、是最妙,謂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。彼自樂身,自受於身,自著身已,修習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,身壞命終,生非有想非無想天中,彼壽盡已,復來此間,生於狸中。此比丘正說者,於此生中,觀此覺此,不知癰本,然後具知癰本。

「云何比丘正觀耶?比丘者,知六更觸,知習、知滅、知味、知患、知出要,以慧知如真,是謂比丘正觀也。云何比丘覺?比丘者,知三覺,知習、知滅、知味、知患、知出要,以慧知如真,是謂比丘覺。云何比丘不知癰本,然後具知癰本?比丘者,知有愛滅,拔其根本,至竟不復生,是謂比丘不知癰本,然後具知癰本。癰者,謂此身也。色麤四大,從父母生,飲食長養,衣被按摩,澡浴強忍,是無常法、壞法、散法,是謂癰也。癰本者,謂三愛也。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,是謂癰本。癰一切漏者,謂六更觸處也。眼漏視色,耳漏聞聲,鼻漏嗅香,舌漏嘗味,身漏覺觸,意漏知諸法,是謂癰一切漏。

「比丘!我已為汝說癰、說癰本,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,憐念愍傷,求義及饒益,求安隱快樂者,我今已作。汝等亦當復自作,至無事處、山林樹下、空安靜處,宴坐思惟,勿得放逸,勤加精進,莫令後悔。此是我之教敕,是我訓誨。」

佛說如是。彼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優陀羅經第八竟(五百一十四字)

[校勘]

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
明本無「第二小土城誦」六字。

「優陀羅羅摩子」,巴利本作 Uddaka Rāma-putta。

「癰本」,巴利本作 Gaṇḍamūla。

「癰」,宋本作「壅」。

「宴」,大正藏原為「燕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宴」。

明本無「優陀羅經第八竟」七字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五百一十四字」六字。

[註解]

優陀羅羅摩子:住於王舍城附近一阿蘭若林中的外道仙人,世尊出家後,曾向其求法。又譯為「鬱頭藍弗」。

癰:音「庸」,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及壞死性炎症,在此用以比喻「苦」。

知:智慧。

三覺:苦受、樂受、不苦不樂受。

強忍:勉強忍耐如飢渴蚊虻等不可意觸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  • 優陀羅羅摩子雖然具有高深的定力,身壞命終能往生到非想非非想天,但因沒有智慧的緣故,天壽結束後投生到畜生道中。
  • 第113經的「知世間習、滅、味、患、出要如真,習如是想心。」與第114經的「知六更觸,知習、知滅、知味、知患、知出要,以慧知如真,是謂比丘正觀也。」正可與《雜阿含經》卷九第234經相呼應:「多聞聖弟子於六入處集、滅、味、患、離如實知,是名聖弟子到世界邊、知世間、世間所重、度世間。」(CBETA, T02, no. 99, p. 57, a3-5)

回到《中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