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阿含經》-_1_-林品自觀心經-_2_-(第109經)

我聞如是:

一時,佛遊舍衛國,在勝林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有比丘不能善觀於他心者,當自善觀察於己心,應學如是。云何比丘善自觀心?比丘者,若有此觀,必多所饒益:我為得內止,不得最上慧觀法耶?我為得最上慧觀法,不得內止耶?我為不得內止,亦不得最上慧觀法耶?我為得內止,亦得最上慧觀法耶?

「若比丘觀已,則知我得內止,不得最上慧觀法者,彼比丘得內止已,當求最上慧觀法,彼於後時得內止,亦得最上慧觀法。若比丘觀已,則知我得最上慧觀法,不得內止者,彼比丘住最上慧觀法已,當求內止,彼於後時得最上慧觀法,亦得內止。若比丘觀已,則知我不得內止,亦不得最上慧觀法者,如是比丘不得此善法,為欲得故,便以速求方便,學極精勤,正念正智忍不令退猶人為火燒頭、燒衣,急求方便救頭、救衣。如是,比丘不得此善法,為欲得故,便以速求方便,學極精勤,正念正智,忍不令退,彼於後時即得內止,亦得最上慧觀法。若比丘觀已,則知我得內止,亦得最上慧觀法。彼比丘住此善法已,當求漏盡智通作證。所以者何?我說不得畜一切衣,亦說得畜一切衣。云何衣我說不得畜?若畜衣便增長惡不善法、衰退善法者,如是衣我說不得畜。云何衣我說得畜?若畜衣便增長善法、衰退惡不善法者,如是衣我說得畜。如衣、飲食、床榻村邑亦復如是,我說不得狎習一切人,亦說得狎習一切人。云何人我說不得狎習?若狎習人便增長惡不善法、衰退善法者,如是人我說不得狎習。云何人我說得與狎習?若狎習人便增長善法、衰退惡不善法者,如是人我說得與狎習。

「彼可習法知如真、不可習法亦知如真。彼可習法、不可習法知如真已,不可習法便不習,可習法便習,彼不可習法不習,可習法習已,便增長善法,衰退惡不善法。是謂比丘善自觀心,善自知心,善取善捨。」

佛說如是。彼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自觀心經第三竟(六百三十五字)

[校勘]

明本無「中阿含」三字。

「經」,明本作「經上」。

明本無「第二小土城誦」六字。

大正藏無「法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明本無「自觀心經第三竟」三字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六百三十五字」三字。

[註解]

饒益:幫助;利益。

內止:內心入定。「止」又譯為止息、奢摩他。

最上慧觀法:洞察現象的最高智慧(於苦集滅道如實知)。「觀」又譯為毘婆舍那。「最上慧觀法」又譯為「增上慧」。

漏盡智通作證:證得漏盡通。「漏盡通」是六神通之一,指滅除一切煩惱、得到解脫的成就。

畜衣:積聚袈裟。

狎習:親近(他人)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  • 想要瞭解他人的心怎麼想嗎?可先善觀察自心。
  • 戒相的取捨,可根據讓惡法或善法增加來判定。例如生活上多一些衣服好,還是少一些衣服好?如果多一些衣服讓我們的惡法增加,就是不好的;如果多一些衣服讓我們的善法增加,就是好的。

c.f. http://buddhaspace.org/gem_browse.php/fpath=gem/brd/BudaHelp/D/F14GBQBD&num=31

  • 參照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(七一三)提到的「擇法覺分」:

「有擇善法、擇不善法。彼善法擇,即是擇法覺分,是智是等覺,能轉趣涅槃。 彼不善法擇,即是擇法覺分,是智是等覺,能轉趣涅槃。」

當我們只讀到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(七一三),可能會以為這善法或惡法的選擇是固定不變,對你我他的標準都是一樣,

但由中阿含經卷二十七(109經)就可得知,實際情況並非如此,是以善法或惡法增加與否來作為選擇的原則。

回到《中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