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增壹阿含經》 大愛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 第2經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。
爾時,舍衛城內有比丘尼名曰婆陀①,將五百比丘尼於彼遊化。時,婆陀比丘尼在閑靜之處,而自思惟,結[*]加趺坐,繫念在前,自憶無數宿命之事,復自笑。有比丘尼遙見婆陀比丘尼笑,見已,便往至比丘尼所:「今婆陀比丘尼獨在樹下而笑,將有何緣?」
時,五百比丘尼即相將至婆陀比丘尼所,頭面禮足。爾時,五百比丘尼白婆陀曰:「有何因緣獨坐樹下而笑耶?」
爾時,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:「我向者在此樹下,自憶無數宿命之事,復見昔日所經歷身,死此生彼,皆悉觀見。」
時,五百比丘尼復白言:「唯願當說曩昔之緣。」
時,婆陀比丘尼告五百比丘尼曰:「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有佛出世,名曰毘婆尸如來.至真.等正覺.明行成為.善逝.世間解.無上士.道法御.天人師,號佛.眾祐,出現於世。爾時,世界名槃頭摩,人民熾盛不可稱計。爾時,如來遊彼國界,將十六萬八千比丘眾,前後圍繞而為說法。時佛名號流布四遠:『毘婆尸佛者眾相具足,是一切人良祐福田。』
「爾時,彼國界中有童子名曰梵天,顏貌端ⓐ正,世之希有。時,彼童子手執寶蓋而行[*]諸街巷中。時有居士婦亦復端[*]正,亦從此道行,眾人皆共觀看。時童子便作是念:『我今亦復端[*]正,手執寶蓋,眾人皆不觀視我身,此諸人民皆共觀此女人。我今要當作方便,使人觀視我。』時彼童子即出彼城,往至毘ⓑ婆尸佛所,手執寶華,供養七日七夜,亦作誓願:『設當毘婆尸佛有此神足,有此神力,是世間、ⓒ天上福田,持此功德,使我將來之世作女人身,人民見之莫不喜踊。』
「爾時,彼童子七日七夜供養彼佛已,隨命長短,後便生三十三天,於ⓓ彼作女ⓔ人身,極為端[*]正,玉女中第一,以五事功德勝彼天女。云何為五?所謂天壽、天色、天樂、天威福、天自在。時三十三天見已,各自說曰:『此天女者,極為殊妙,無與等者。』其中或有天子作是說:『此天女我應得以為ⓕ天后。』各相競ⓖ爭。時大天王說曰:『汝等勿共ⓗ鬥訟,其中能說極妙ⓘ法者,便以此天女與之作婦。』
「爾時,有一天子便說斯偈:
「『若起若復坐, 寤寐無有歡,
設我眠睡時, 然後乃無欲②。』
「爾時,復有天子而說斯偈:
「『汝今故為樂, 於眠無念想,
我今興欲念, 如似打戰鼓。』
「爾時,復有天子而說斯偈:
「『設ⓙ復打戰鼓, 猶有休息時,
我欲馳速疾, 如水流不停。』
「爾時,復有天子而說斯偈:
「『如水ⓚ漂大木, 猶有休息時,
我恒思想欲, 如殺ⓛ象不眴③。』
「爾時,諸天中最尊天子與諸天人而說斯偈:
「『汝等猶閑暇, 各能說斯偈,
我今不自知, 為存為亡乎④?』
「爾時,諸天人白彼天子曰:『善哉!天子!所說偈者極為清妙。今ⓜ日此天女奉貢天王。』爾時,天女即入天王宮。汝等諸妹ⓝ勿有猶豫。所以然者,爾時童子供養佛上寶蓋者,豈異人乎?莫作是觀。爾時童子身者,即我身是也。
「過去三十一ⓞ劫有式詰如來,出現於世,遊化於野馬世界,與大比丘眾十六萬人俱。爾時,彼天女後便命終而生人中,受女人身,極為端[*]正,世之希有。時式詰如來到時,著衣持鉢,入野馬城乞食。時彼天女人復為長者婦,以好飲食,奉上式詰如來,ⓟ普作誓願:『持此功德之業,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,顏貌端[*]正,與人殊異。』
「爾時,彼女人後便命終生三十三天,於彼復作女人身,極為端[*]正,有五事功德勝彼諸天。爾時天女,豈異人乎?莫作是觀。所以然者,ⓠ彼女人者,則我身是。
「即於彼劫毘舍羅婆如來出現於世,爾時天女隨壽長短,命終之後來生人中,受女人身,顏貌端[*]正,世之希有。復與長者居士作婦。爾時,長者婦復以妙衣好服奉上如來,發此誓願:『使我將來之世得作ⓡ女身。』時彼婦ⓢ女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,顏貌端[*]正,勝彼天女。爾時彼女人者,豈異人乎?莫作斯觀。所以然者,爾時女人者,則我身是。
「時彼女人隨壽長短,命終之後,來生人中,在波羅㮈大城,與月光長者作婢ⓣ,顏貌麤醜,人所惡見。自毘舍羅婆去世,更無ⓤ佛。爾時,辟支ⓥ佛遊化。時月光長者婦告其婢曰:『汝在外遊行,求覓沙門!顏貌端[*]正,入吾意者,將來在家,吾欲供養。』爾時,彼婢即出家中,在外求覓沙門!遇見辟支[*]佛城內遊乞,ⓦ然顏貌麤惡,姿色醜弊。時彼婢使語辟支[*]佛曰:『大家⑤欲見,願屈至家。』即入白ⓧ主:『沙門已至,可往相見。』
「時長者婦見沙門已,心不歡樂,即語其婢:『此還發遣,吾不布施。所以然者,由其顏貌麤弊故。』爾時,其婢語夫人ⓨ曰:『設ⓩ夫人不惠施沙門者,我今日所應食分,盡用惠施。』時彼夫人即出食分,細麨一Ⓐ升。時彼婢Ⓑ便授與Ⓒ沙門,辟支[*]佛受此食已,飛在虛空作十八變。時長者婢復作Ⓓ誓願:『持此功德,所生之處莫墮三惡趣,使我將來之世,得作女ⓐ人,極為端[*]正。』
「時彼辟支[*]佛手擎鉢飯,遶城三匝,ⓑ月光長者將五百商人ⓒ集普會講堂。時彼城中男女大小,見辟支[*]佛擎鉢飯,飛在虛空,ⓓ見已,ⓔ相謂言:『斯是何人功德乃爾ⓕ乎?ⓖ遇此辟支[*]佛ⓗ飯食惠施?』
「時長者婢ⓘ語夫人曰:『Ⓔ出觀Ⓕ向沙門神德,飛在虛空作十八變,神德無量。』時長者婦告其婢曰:『Ⓖ今所惠施沙門之食,設獲福者,盡持與我,我當與汝二日食直。』其婢報曰:『Ⓗ不堪任以福相與。』夫人告曰:『與汝四日食直,乃至十日食直。』其婢報曰:『我不堪任以福相與。』夫人告曰:『我今與汝百枚金錢。』其婢報曰:『Ⓘ我不須。』夫人復告:『與汝二百,乃至千枚金錢。』其婢報曰:『我亦不須。』夫人告曰:『我Ⓙ免汝身,使不作婢。』Ⓚ婢報曰:『我亦不須求為良人。』夫人復告:『汝Ⓛ作夫人,我為婢使。』其婢報曰:『我亦不須求為Ⓜ夫人。』夫人告曰:『我今當取汝撾打,毀Ⓝ兀耳鼻,截汝手足,當斷汝頭。』其婢報曰:『如斯之痛,盡堪任受,終不Ⓞ以福而相惠施;身屬大家,心善各異。』爾時,長者婦即Ⓟ撾其婢。
「時五百商人各作斯論:『此神人者今來乞食,必當是我家施與。』時月光長者發遣諸人,還來入家,見夫人取婢鞭打,即問之曰:『以何因緣而鞭此婢。』時婢便以斯因緣具白。時月光長者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,即攝夫人Ⓠ以為婢使,使其Ⓡ婢代夫人處。
「爾時,波羅捺城有王治化,名梵摩達。時彼大王聞月光長者飯辟支佛,甚懷喜悅,乃遇真人,隨時惠施。梵摩達王即遣人召月光長者,而告之曰:『汝實飯神仙真人乎?』長者白王:『實遇真人,以食惠施。』時梵摩達王尋時賞賜,更增職位。時長者婢隨壽長短,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,顏貌殊妙,世之希有,ⓙ五事功德勝彼諸天。諸妹莫作是觀,爾時長者婢者ⓚ,即我身是也。
「於此賢劫中有佛出世,名拘ⓛ樓孫如來。時彼天女隨壽長短,命終之後生於人中。爾時,與ⓜ耶若達梵志作女。時此女人復飯如來,ⓝ發誓願,求作女人身。後命終生三十三天,顏貌端[*]正,勝諸天女。復從彼命終,生於人中。
「爾時,拘那[*]含牟尼佛出現於世。時彼天女為長者女,復以金華供養拘那[*]含牟尼佛:『持此功德,所生之處,莫墮三惡趣,使我後身得作女人身。』時此女人隨壽長短,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,於彼端[*]正,出眾天女上,有五事功德而不可及。爾時長者女供養拘那[*]含牟尼佛,豈異人乎?莫作斯觀,爾時ⓞ長者女人,則我身是。
「時彼天女隨壽長短,來生人中,復與長者作婦,顏貌殊特,世ⓟ間希有。
「爾時,迦葉如來出現於世。時ⓠ長者婦七日七夜,供養迦葉佛,[*]發誓願言:『使我將來世得作女[*]人身。』時長者婦隨壽長短,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,有五事功德勝彼天女。爾時長者婦供養迦葉佛者,豈異人乎?莫作斯觀,爾時長者婦,則我身是。
「於此賢劫釋迦ⓡ文出現於世,時彼天女命終之後生羅閱城中,與劫毘羅婆羅門作女,顏貌端正,出諸女[*]人表。劫ⓢ毘婆羅門女正ⓣ以紫ⓤ磨金像,至彼女人所,ⓥ黮如似墨,意不貪五欲。諸妹莫作斯觀,此女人身豈異人乎?爾時婆羅門女者,則我身是ⓦ也。諸妹當知,緣昔日功報,與比鉢羅摩納⑥作婦,所謂摩訶迦葉是。尊大迦葉先自出家,後日我方出家,自憶昔日所經歷女人之身,是以今故自笑耳。我以無智自蔽,供養六如來,求作女人身,以此因緣,故笑昔日所經歷。」
爾時,眾多比丘聞婆陀比丘尼自憶宿命無數世ⓧ時事,即往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以此因緣,具白如來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頗見聲聞之中比丘尼,自憶無數世事如斯人乎?」
ⓨ比丘白佛:「不ⓩ見。世尊!」
佛告諸比丘:「我聲聞中第一弟子自憶宿命無數世事,劫毘羅比丘尼是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正=政【聖】
「正」,聖本作「政」。 「政」,大正藏原為「正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政」。
ⓑ 婆=波【聖】
「婆」,聖本作「波」。 「波」,大正藏原為「婆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波」。
ⓒ 天=無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天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無」。 「無」,大正藏原為「天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無」。
ⓓ 彼+(復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彼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彼復」。 大正藏無「復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ⓔ 〔人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人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人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ⓕ 天后=夫婦【聖】
「天后」,聖本作「夫婦」。 「夫婦」,大正藏原為「天后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夫婦」。
ⓖ 爭=諍【聖】
「爭」,聖本作「諍」。 「諍」,大正藏原為「爭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諍」。
ⓗ 鬥=聞【元】
「鬥」,元本作「聞」。 「聞」,大正藏原為「鬥」,今依據元本改作「聞」。
ⓘ 法=偈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法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偈」。 「偈」,大正藏原為「法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偈」。
ⓙ 復=有【聖】
「復」,聖本作「有」。 「有」,大正藏原為「復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有」。
ⓚ 漂=漂【聖】
「漂」,聖本作「漂」。 「漂」,大正藏原為「漂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漂」。
ⓛ 象=鳥【宋】【聖】
「象」,宋、聖二本作「鳥」。 「鳥」,大正藏原為「象」,今依據宋、聖二本改作「鳥」。
ⓜ 日=以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以」。 「以」,大正藏原為「日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以」。
ⓝ 「妹」,大正藏原為「天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妹」。
ⓞ 劫+(中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劫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劫中」。 大正藏無「中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ⓟ 普=亦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普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亦」。 「亦」,大正藏原為「普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亦」。
ⓠ 彼=時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彼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時」。 「時」,大正藏原為「彼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時」。
ⓡ 女+(人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女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女人」。 大正藏無「人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ⓢ 女=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女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人」。 「人」,大正藏原為「女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人」。
ⓣ 大正藏在「婢」字之前有一「婦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ⓤ 佛+(出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佛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佛出」。 大正藏無「出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ⓥ 「辟支」,大正藏原為「各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辟支」。*
ⓦ 然+(彼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然彼」。 大正藏無「彼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ⓧ 主=王【聖】
「主」,聖本作「王」。 「王」,大正藏原為「主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王」。
ⓨ 〔曰設夫人〕-【宋】
宋本無「曰設夫人」四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曰設夫人」四字,今依據宋本刪去。
ⓩ 〔夫人〕-【元】【明】
元、明二本無「夫人」二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夫人」二字,今依據元、明二本刪去。
Ⓐ 升=斗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升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斗」。 「斗」,大正藏原為「升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斗」。
Ⓑ 便=使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便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使」。 「使」,大正藏原為「便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使」。
Ⓒ 沙門+(時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沙門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沙門時」。 大正藏無「時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Ⓓ 誓=是【明】
「誓」,明本作「是」。 「是」,大正藏原為「誓」,今依據明本改作「是」。
ⓐ 人=身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身」。 「身」,大正藏原為「人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身」。
ⓑ (時)+月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月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時月」。 大正藏無「時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ⓒ 集+(會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集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集會」。 大正藏無「會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ⓓ (坐)+見【聖】
「見」,聖本作「坐見」。 大正藏無「坐」字,今依據聖本補上。
ⓔ (自)+相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相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自相」。 大正藏無「自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ⓕ 乎=于【聖】
「乎」,聖本作「于」。 「于」,大正藏原為「乎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于」。
ⓖ (誰)+遇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遇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誰遇」。 大正藏無「誰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ⓗ 飯=飲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飯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飲」。 「飲」,大正藏原為「飯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飲」。
ⓘ 語=白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語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白」。 「白」,大正藏原為「語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白」。
Ⓔ (願)+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願出」。 大正藏無「願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Ⓕ 向=看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,向+(者)【聖】
????
Ⓖ (汝)+今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今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汝今」。 大正藏無「汝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Ⓗ (我)+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不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我不」。 大正藏無「我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Ⓘ 我+(亦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我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我亦」。 大正藏無「亦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Ⓙ 免=勉【聖】*
「免」,聖本作「勉」。 「勉」,大正藏原為「免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勉」。
Ⓚ (其)+婢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婢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其婢」。 大正藏無「其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Ⓛ 作=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作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為」。 「為」,大正藏原為「作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為」。
Ⓜ 夫=良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夫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良」。 「良」,大正藏原為「夫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良」。
Ⓝ 兀=[杌>杌]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兀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[杌>杌]」。 「[杌>杌]」,大正藏原為「兀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[杌>杌]」。
Ⓞ 以=已【聖】
「以」,聖本作「已」。 「已」,大正藏原為「以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已」。
Ⓟ 撾+(打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撾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撾打」。 大正藏無「打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Ⓠ 〔以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以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以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Ⓡ 婢+(身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婢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婢身」。 大正藏無「身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ⓙ (有)+五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五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有五」。 大正藏無「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補上。
ⓚ 大正藏無「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補上。
ⓛ 樓=屢【聖】
「樓」,聖本作「屢」。 「屢」,大正藏原為「樓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屢」。
ⓜ 大正藏無「與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ⓝ 發+(此)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「發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發此」。 大正藏無「此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ⓞ 〔長者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長者」二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長者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ⓟ 間=之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間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之」。 「之」,大正藏原為「間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之」。
ⓠ (彼)+長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長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彼長」。 大正藏無「彼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ⓡ 文+(佛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文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文佛」。 大正藏無「佛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ⓢ 毘+(羅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毘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毘羅」。 大正藏無「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ⓣ 以=似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以」,元、明、聖三本作「似」。 「似」,大正藏原為「以」,今依據元、明、聖三本改作「似」。
ⓤ 磨=摩【聖】
「磨」,聖本作「摩」。 「摩」,大正藏原為「磨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摩」。
ⓥ (黤)+黮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黮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黤黮」。 大正藏無「黤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ⓦ 〔也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也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也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ⓧ 〔時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時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時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ⓨ (諸)+比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比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諸比」。 大正藏無「諸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ⓩ 見+(也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見也」。 大正藏無「也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[註解]
① 婆陀:比丘尼名,出家前是大迦葉尊者出家前的妻子,兩人奉父母之命結婚但各自修梵行,後來兩人都出家得阿羅漢。佛陀稱讚他「自識宿命無數劫事」第一。又譯為「拔陀迦毘離」。
② 設我眠睡時,然後乃無欲:我只有在睡眠時才不會愛你;我除了睡覺外都在愛你。
③ 如殺象不眴:有如殺大象的時候,眼睛一眨也不眨(以免被大象踐踏而死)。「眴」為眼動,讀音同「眩」。
④ 我今不自知,為存為亡乎:我不知道自己現在是死是活;我愛你愛到死去活來。
⑤ 大家:世家望族,此處指奴婢所事奉的主人家。
⑥ 比鉢羅摩納:「比鉢羅」是大迦葉尊者出家前的名字。「摩納」是「青年」的音譯。
[對應經典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