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寧常眠寐,不於覺寤①之中思惟亂想,身壞命終,生於惡趣。寧以火燒鐵錐而ⓐ烙ⓑ于眼,不以視色興起亂想。興想比丘為識所敗;比丘ⓒ已為識所敗,必當趣三惡道: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。
「ⓓ今我所以說者ⓔ何?彼人寧ⓕ當ⓖ睡眠,不於覺ⓗ寤之中思惟亂想;寧以利錐刺壞其耳;不以聽聲興起亂想。興想比丘為識所敗,寧恒睡眠,不於覺ⓘ寤起於亂想。
「ⓙ寧熱鉗壞其鼻根,不以聞香興起亂想。興想比丘為識所敗;[*]已為識所敗,便墮三惡趣: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。我所說者,正謂此耳。
「寧以利劍截斷其舌,不以惡言、麤語墮三惡趣: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。寧常睡眠,不於覺[*]寤興起亂想。
「寧以熱銅ⓚ葉纏裹其身,不共長者、居士、婆羅門女共相交接;設與交接言語往返者,必墮三惡趣: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。我所說者,正謂此耳。
「寧恒睡眠,不以覺[*]寤意有所念,欲壞聖眾;[*]已壞聖眾,墮五逆罪,億千ⓛ諸佛終不療救。夫鬥亂眾者,必當墮不救之罪。是故,我今說寧常睡眠,不於覺[*]寤意有所念,欲壞聖眾,受無救之罪。是故,比丘!當將護六情,無令漏失。如是,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烙=鑠【宋】,=樂【聖】
????
ⓑ 于=乎【聖】
「于」,聖本作「乎」。 「乎」,大正藏原為「于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乎」。
ⓒ 已=以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*
「已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以」。 「以」,大正藏原為「已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以」。
ⓓ 〔今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今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今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ⓔ 〔何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何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何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ⓕ 當=常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常」。 「常」,大正藏原為「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常」。
ⓖ 睡眠=眠睡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睡眠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眠睡」。 「眠睡」,大正藏原為「睡眠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眠睡」。
ⓗ 寤=悟【聖】
「寤」,聖本作「悟」。 「悟」,大正藏原為「寤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悟」。
ⓘ 寤=悟【宋】【聖】*
「寤」,宋、聖二本作「悟」。 「悟」,大正藏原為「寤」,今依據宋、聖二本改作「悟」。
ⓙ 寧+(以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寧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寧以」。 大正藏無「以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補上。
ⓚ 葉=鍱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葉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鍱」。 「鍱」,大正藏原為「葉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鍱」。
ⓛ 諸=姟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諸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姟」。 「姟」,大正藏原為「諸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姟」。
[註解]
① 覺寤:睡醒。
[對應經典]
- 要加上《雜阿含經》卷九第241經
[讀經拾得]
- 本經提到的內容與《雜阿含經》卷九第241經頗為類似,不過在《雜阿含》中世尊除了說「諸比丘寧當睡眠,不於彼色而起覺想」外,更有進一步補充「睡眠者是愚癡活、癡命,無果、無利、無福,我當不眠,亦不起覺想,起想者生於纏縛諍訟,令多人非義饒益,不得安樂。 」亦即重點不在於以睡眠來逃避思惟亂想,而在於要好好的守護六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