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生漏梵志往至世尊所,共相問訊,在一面坐。爾時,生漏梵志白世尊曰:「為有幾劫過去?」

佛告梵志:「過去諸劫不可稱計。」

梵志白佛:「為可計數不乎?沙門瞿曇恒說三世。云何為三?所謂過去、將來、現在。沙門瞿曇亦知過去、當來、現在之世,唯願沙門演說劫數之義。」

佛告梵志:「若當我說因此劫,復次此劫,我既滅度,汝取命終,不知劫數之義。所以然者,如今人壽短促,極壽不過百年。計百年中數劫者,我取滅度,汝既命終,終不知劫數之義。梵志當知,如來亦有此知,具足分別劫數,眾生壽命長短,受其苦樂,皆悉分明。今當與汝引譬,智者以譬喻得解。猶如恒沙之數,亦無有限,無有量,不可計算,過去劫者其數如是。不可稱計,不可籌量。」

梵志白佛:「當來劫頗有幾數?」

佛告梵志:「亦恒沙之數,無有齊畔,不可稱計,非算所及。」

梵志復問佛:「頗有現在劫、成敗劫乎?」

佛告梵志:「有此成劫、敗劫,非一劫、百劫,猶如器皿在危地,終不安住,設當住者要當顛倒。諸世界方域亦復如是,或有劫成,或有劫敗,此數亦復叵計為幾劫成,為幾劫敗。所以然者,生死長遠無有邊際。眾生以無明結覆蓋,漂浪流滯,從今世至後世,從後世至今世,長夜受苦惱,當可厭患去離此惱。是故,梵志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生漏梵志白世尊言:「沙門瞿曇!甚奇!甚特!知過去當來劫數之義,我今重復自歸沙門瞿曇!唯願沙門瞿曇聽為優婆塞,盡其形壽不敢復殺,乃至飲酒。」

爾時,生漏梵志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取」字。

知=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智」。
  「智」,大正藏原為「知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智」。

亦+(如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亦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亦如」。
  大正藏無「如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成+(劫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成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成劫」。
  大正藏無「劫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血=皿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CB】

  「血」,宋、元、明、CB四本作「皿」。
  「皿」,大正藏原為「血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CB四本改作「皿」。

(所)+覆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覆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所覆」。
  大正藏無「所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是=此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是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此」。
  「此」,大正藏原為「是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此」。

〔乃至飲酒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乃至飲酒」四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乃至飲酒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[註解]

生漏:優婆塞名,喜愛問問題,佛陀稱讚他「好問義趣」第一。 or 不曾聽過的,即「某人」。「生」指「不熟悉」,「聞」指聽過。又譯為「生聞」。

計百年中數劫者,我取滅度:要百年中來數劫數的話,還沒數完我就滅度了。這裡的「數」是三聲,指計數。

齊畔:邊際。

叵計:難以計數。「叵」讀音同「頗」,是「不可」二字的合音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過去、未來有無數的劫數(長時間),數都數不完,但眾生所經歷這些無盡的劫數,都是因為有煩惱、有輪迴,而無窮無盡。因此與其去數劫數,不如了解劫數的根本,止息煩惱,才能超越無限的劫數。

  • 「生漏」是否等於「生聞」:

可參考獅子吼站舊討論:「生聞」。有可能「僧迦羅」=「生漏」=「僧伽羅」=「生聞」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第50品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