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比丘尼品第五第5經

「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尼,心懷忍辱,如地容受,所謂曇摩摩提比丘尼是。能教化人,使立檀會,所謂須夜摩比丘尼是。辦具床座,亦是須夜摩比丘尼是。心已永息,不興亂想,所謂因陀闍比丘尼是。觀了諸法,而無厭足,所謂龍比丘尼是。意強勇猛,無所染著,所謂拘那羅比丘尼是。水三昧,普潤一切,所謂婆須比丘尼是。入焰光三昧,悉照萠類,所謂降提比丘尼是。觀惡露不淨,分別緣起,所謂遮波羅比丘尼是。育養眾人,施與所乏,守迦比丘尼是。我聲聞中最後第一比丘尼,拔陀軍陀羅拘夷國比丘尼是。」

 曇摩.須夜摩  因提.龍.拘那
 婆須.降.遮波  守迦.拔陀羅

此五十比丘尼,當廣說如上。

[校勘]

大正藏無「摩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〔是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是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是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已=以【聖】

  「已」,聖本作「以」。
  「以」,大正藏原為「已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以」。

「陀」,聖本作「地」。

強=彊【聖】

  「強」,聖本作「彊」。
  「彊」,大正藏原為「強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彊」。

入水+(光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入水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入水光」。
  大正藏無「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「遮波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遮娑羅」。

(所謂)+守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守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所謂守」。
  大正藏無「所謂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拔…國~Bhaddā Kuṇḍalakesā.

  ???

[註解]

心懷忍辱,如地容受:心胸寬廣,能夠忍受侮辱而不生氣,有如大地能夠承受萬物。

檀會:「檀」即布施、供養;「會」指大會。

辦具床座:成辦床座等供養給僧團的供具。

水三昧:以水為專注對象(所緣)所成就的定境。

守迦:比丘尼名,王舍城人,在王舍城見佛起信心而供養佛,後來由曇摩提那比丘尼剃度出家。他在王舍城說法度化許多人,被城內許多居士及鬼神所尊敬。《雜阿含經》卷五十第1327經記載曾有一天王舍城人忙於慶典,以致於守迦比丘尼沒有獲得供養,一位鬼神即挨家挨戶地勸人要供養他,為他募得衣、食。義譯為「白淨」、「鮮白」,又譯為「叔迦羅」。

拔陀軍陀羅拘夷國:比丘尼名,出家後一直未證道,趕在佛陀滅度當天向佛陀求法,佛陀要她思維苦的源頭,而證阿羅漢,成為佛滅前最後一位證阿羅漢的比丘尼,佛陀稱讚她「智慧捷疾」第一,詳見《增壹阿含經》卷三十六〈八難品 42〉第3經。又譯為「君荼羅」、「君荼羅繫頭」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(編輯註:本小經十位比丘尼名皆已搜尋過CBETA及一行佛學辭典,未標註的比丘尼即在CBETA中沒有搜尋到任何相關資訊。)

[進階辨正]

研討:拔陀軍陀羅拘夷國比丘尼的記載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