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尼,恒處閑靜,不居人間,所謂無畏比丘尼是。苦體乞食,不擇貴賤,所謂毘舍比丘尼是。一處一坐,終不移易,所謂拔陀婆羅比丘尼是。遍行乞求,廣度人民,所謂摩怒呵利比丘尼是。速成道果,中間不滯,所謂陀摩比丘尼是。執持三衣,終不捨離,所謂須陀摩比丘尼是。恒坐樹下,意不改易,所謂珕須那比丘尼是。恒居露地不念覆蓋,所謂奢陀比丘尼是。樂空閑處,不在人間,所謂優迦羅比丘尼是。長坐草蓐,不著文,所謂離那比丘尼是。著五納衣,以次分衛,所謂阿奴波摩比丘尼是。」

 無畏.多毘舍  婆陀.阿奴波
 檀.須檀.奢多  優迦.離.阿奴

[校勘]

佉=法【聖】

  「佉」,聖本作「法」。
  「法」,大正藏原為「佉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法」。

珕須那=珕那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珕須那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珕那」。
  「珕那」,大正藏原為「珕須那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珕那」。

「文」,大正藏原為「服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文」。

「分衛」,大正藏原為「分越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分衛」。

「拔陀摩怒訶」,大正藏原為「婆陀阿奴波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拔陀摩怒訶」。

奢多=珕奢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奢多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珕奢」。
  「珕奢」,大正藏原為「奢多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珕奢」。

[註解]

無畏:比丘尼名,摩竭提國鄔闍衍那城人,在王舍城的寒林修不淨觀而證得阿羅漢。

毘舍佉:比丘尼名,迦維羅衛城人,原為宮女,後隨大愛道比丘尼一同出家。

露地:戶外沒有遮蔽物的地方。

不念覆蓋:不想念屋頂或樹葉的覆蓋遮陰。「露地坐」是頭陀苦行之一。

長坐草蓐,不著文飾:長時間坐在草蓆上(而不是較舒服的坐墊或正式的座位上),不染著於紋彩修飾。

分衛:又作賓荼波底迦(paindapātika)(梵),譯為乞食、團食墮疊於鉢中。為佛弟子自存活之法,即依一定的行儀,乞食以資養色身。

[對應經典]

 

[進階辨正]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第5品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