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財物惠施,獲八功德。云何為八?八種有功德的布施一者隨時惠施,非為非時;二者[*]鮮潔惠施,非為穢濁;三者[*]手自斟酌,不使他人;四者[*]誓願惠施,無憍恣心;五者[*]解脫惠施,不望其報;六者[*]惠施求滅,不求生天;七者[*]施求良田,不施荒地;八者[*]然持此功德,施惠眾生,不自為己。如是,比丘!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財物惠施,獲八功德。」

爾時,世尊便說斯偈:

「智者隨時施,  無有慳貪心,
 所作功德已,  盡用惠施人。
 此施為最勝,  諸佛所加歎,
 現身受其果,  逝則受天福。

「是故,比丘!欲求其果報者,當行此八事。其報無量,不可稱計,獲甘露之寶,漸至滅度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~A. [VI I>VIII]. 37. Sappurisa.

宋本無〔一者〕〔二者〕至〔八者〕等記數,聖本無〔六者〕〔七者〕〔八者〕。*

「施惠」,大正藏原為「惠施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施惠」。

「報」,宋本作「諸」。

「稱」,大正藏原為「勝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稱」。

[註解]

隨時惠施,非為非時:在適當的時機布施,而不在錯誤的時機。

鮮潔惠施,非為穢濁:布施好的、清潔的東西,而不是壞的、不清潔的東西。

手自斟酌,不使他人:親手辦理布施,而不是役使他人。

誓願惠施,無憍恣心:發願要布施,因此布施時不驕傲(只是做發願做的事)、不放縱(依發願而做)。

解脫惠施,不望其報:布施時無所求,不期望回報。

惠施求滅,不求生天:布施迴向證得涅槃,而不求升天享樂。

施求良田,不施荒地:布施給修行人(如同農夫在良田播種,往後則能收成),而不布施給惡人(以避免助長惡人造惡)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他審察後施與」。

甘露:印度傳說中的不死藥,譬喻佛所教授的解脫法門,因為解脫的聖者不生,不生因而不死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本經所說八種有功德的布施,及相當的南傳經文,列表整理如下:

分類 《增壹阿含經》 白話重點 南傳分類 南傳《增支部尼柯耶》 南傳白話重點
布施時機隨時惠施,非為非時適當時機布施時機適時地施與適當時機
布施物鮮潔惠施,非為穢濁好的、清潔的布施物施與清淨物清潔的
他施與勝妙物好的
自己手自斟酌,不使他人親手施與被允許物合乎規定
誓願惠施,無憍恣心謙虛地願施自己
他慣常地施與
施與時使心成為淨信
慣常
淨信
解脫惠施,不望其報不求回報
惠施求滅,不求生天求涅槃
對方施求良田,不施荒地修行人對方審察後施與修行人
然持此功德,施惠眾生,不自為己迴向眾生自己施與後悅意布施後快樂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第42品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