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弟子品第四第2經

「我聲聞中第一比丘,威容端正,行步庠序,所謂馬師比丘是。智慧無窮,決了諸疑,所謂舍利弗比丘是。神足輕舉,飛到十方,所謂大目揵連比丘是。勇猛精勤,堪任苦行,所謂二十億耳比丘是。十二頭陀,難得之行,所謂大迦葉比丘是。天眼第一,見十方域,所謂阿那律比丘是。坐禪入定,心不錯亂,所謂離曰比丘是。能廣勸率,施立齋講,所謂陀羅婆摩羅比丘是。安造房室,與招提僧,所謂小陀羅婆摩羅比丘是。貴豪種族,出家學道,所謂羅吒婆羅比丘是。善分別義,敷演道教,所謂大迦旃延比丘是。」

 馬師.舍利弗  拘律.耳.迦葉
 阿那律.離曰  摩羅.吒.旃延

[校勘]

舍利弗~Sāriputta.

大目揵連~Mahā-Moggallāna.

「勤」,大正藏原為「進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勤」。

「二十億耳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二十耳億」。

大迦葉~Mahā-Kassapa.

阿那律~Anuruddha.

大正藏無「所謂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「房室」,大正藏原為「房舍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房室」。

「與」,大正藏原為「興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與」。

羅吒婆羅~Raṭṭhapāla.

大迦旃延~Mahā-Kaccāna.

[註解]

行步庠序:走路安詳肅穆。「庠」通「詳」,安詳。

馬師:比丘名,以威儀端正而聞名,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。舍利弗尊者原先為外道大弟子,有次見到馬師尊者的威儀端正、行步穩重,就問他的老師是誰?學什麼法?馬師尊者回答說他的老師是佛陀,佛陀教他諸法都是因緣而生、因緣而滅的。舍利弗尊者聽完就證得初果,接著從佛出家證阿羅漢。又譯為「馬勝」、音譯為「阿濕波誓」、「阿攝貝」。

舍利弗:比丘名,以「智慧第一」聞名。又譯為「舍利子」,因為他的母親名叫「舍利」。

神足:能依意念飛行、前往不論遠近的地方、或轉變物質的神通。又譯為「神足通」、「如意足」。

大目揵連:比丘名,以「神通第一」聞名。又譯為「目揵連」、「目犍連」、「大目犍連」。

二十億耳:比丘名,以「精進第一」聞名。出家後精勤苦行,卻一直未證果,因此萌生還俗的念頭。佛陀以彈琴為喻來開導他,說明修行不可太緩、也不可太急,二十億耳尊者調整步調後終於得阿羅漢。詳見《增壹阿含經》卷十三〈地主品 23〉第3經。音譯為「輸屢那」。

十二頭陀:捨棄對衣服、飲食、住處的貪著,以修鍊身心、去除塵垢煩惱的苦行法。有十二項規定:(1) 在阿蘭若處:居於離開聚落,寂靜而適合修行的地方。(2) 常行乞食。(3) 次第乞食:乞食時沿門托鉢,不分貧富之家。又作「不擇家食」。(4) 受一食法:一日一食。(5) 節量食:不吃過多,鉢中只受一糰飯。(6) 中後不得飲漿:日中一食後不再飲漿。(7) 著弊衲衣:穿著廢棄布所作的襤褸衣。(8) 但三衣:除三衣外,沒有多餘的衣服。(9) 塚間住:住於墓地。(10) 樹下止。(11) 露地坐。(12) 但坐不臥:不躺下。

大迦葉:比丘名,在佛成道後第三年隨佛出家,八天後即證得阿羅漢,以少欲知足、頭陀第一聞名,佛陀曾在輕視大迦葉尊者衣服破爛的比丘前,讓半座給他坐。又譯為「摩訶迦葉」。

天眼:能見到不論遠近的事物的神通。又譯為「天眼通」、「天眼智通」、「天眼智」。

阿那律:比丘名,以「天眼第一」聞名,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。又譯為「阿那律陀」。

離曰:比丘名,是舍利弗尊者俗家最年幼的弟弟,常樂坐禪,曾在一株樹下坐禪六年,摩訶拘絺羅尊者拜訪時問他為何坐枯樹下?他才發現樹枯了。又譯為「離越」、「離越哆」、「離婆多」。

勸率:身為表率,勸導別人

齋講:講堂。

陀羅婆摩羅:比丘名,他名字是「陀羅婆」,父親是位名叫「摩羅」的國王,因此被稱為「陀羅婆摩羅」或「小陀羅婆摩羅」。少年出家後證阿羅漢,得六神通,在王舍城負責為僧團分派、管理臥具、飲食,不曾有任何私心,佛陀稱讚他「能為大眾修供具」。又譯為「陀驃」、「陀驃摩羅子」、「陀羅驃摩羅子」。

招提僧:遊化四方的僧人。

小陀羅婆摩羅:即「陀羅婆摩羅」尊者。

羅吒婆羅:比丘名,出家前是拘樓瘦國貴族世家的獨子,佛陀遊化經過他家鄉時,聽到佛陀說法而求出家,但父母不准許他出家,因此絕食直到父母准許。出家後勤修證阿羅漢,以「能修淨行,善住山巖」聞名。十年後他回到家鄉乞食度化父母,父母以錢財、美女引誘他還俗,都不為所動。詳見《中阿含經》卷三十一〈大品 1〉第132經賴吒惒羅經。又譯為「賴吒惒羅」。

大迦旃延:比丘名,以「善解經律,而能論義」聞名。又作「摩訶迦旃延」、「迦旃延」。

[對應經典]

 

[進階辨正]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