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轉輪聖王出現世ⓐ間,爾時便選擇好地而起城[*]郭,東、西十二由旬,南、北七由旬,土地豐熟,快樂不可言。爾時,彼城外[*]郭,七重圍繞,七寶廁①其間。所謂七寶者,金、銀、水精、琉璃、琥珀、ⓑ瑪瑙、𤥭璩,是謂七寶。復有七寶ⓒ塹遶②彼七重,極為深廣,人所難踰③,其間皆有金沙。復有七ⓓ寶樹兼生其間;然彼樹復有七ⓔ種色,金、銀、水精、琉璃、ⓕ𤥭璩、瑪瑙、琥珀。然彼城中周匝有ⓖ七重門,皆悉牢固,亦七寶所造。銀門以金ⓗ間施其間,金門以銀[*]間錯其間,水精門以琉璃[*]間錯其間,琉璃門以水精[*]間錯其間,ⓘ瑪瑙門以琥珀[*]間錯其間,甚為快樂,實不可言。然彼城中四面有四浴池,一一浴池縱廣一由旬,自然有水,金、銀、水精所造。銀ⓙ水ⓚ池凍,便成銀寶,金池水凍,便成金寶,然轉輪聖王以此為用。
「爾時,彼ⓛ地城中有七種音聲。云何為七?所謂貝聲、鼓聲、小鼓聲、鐘聲、細ⓜ腰鼓聲、舞聲、歌聲,是謂七種聲。爾時,人民以此恒相娛樂。ⓝ然彼眾生無有寒溫,亦無飢渴,亦無疾病。然轉輪聖王在ⓞ世遊化,成就此七寶及ⓟ四神足,無有缺減,終無ⓠ亡失。轉輪聖王云何成就七寶?所謂輪寶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玉女寶、居士寶、典兵寶。復有千子,極為勇猛,能降伏外寇,此閻浮里地不以刀杖化彼國。」
爾時,有一比丘白世尊言:「轉輪聖王云何成就輪寶?」
世尊告曰:「是時,轉輪聖王十五日清旦沐浴洗頭,在大殿上玉女圍遶。是時,輪寶千輻具足,從東方來而在殿前,光曜煌煌,非人所造,去地七仞ⓡ④,漸漸至王前住。轉輪ⓢ聖王見已,便作是說:『吾從舊人邊聞:「ⓣ轉輪王十五日沐浴頭、手,在殿上坐,是時輪寶自然從東方來在王前住。」吾今當試此輪寶。』是時,轉輪王以右手執輪寶,而作是說:『汝今以法迴轉,莫以非法。』是時,輪寶自然迴轉,又在空中住。轉輪聖王復將四部兵,亦在虛空中。是時,輪寶迴向東方,轉輪聖王亦從寶輪而去。若輪寶住時,是時轉輪聖王所將之眾,亦在中住。是時,東方ⓤ粟散王及人民之類,遙見王來皆悉起迎,又以金鉢盛碎銀,銀鉢盛碎金,奉上轉輪聖王,而白王言:『善來,聖王!今此方域人民熾盛,快樂不可稱計,唯願大王當於中治化!』是時,轉輪聖王告彼民曰:『汝等當以法治化,莫以非法,亦莫殺生、竊盜、[*]婬泆,慎莫非法治化。』是時,輪寶復移至南方、西方、北方,普綏化⑤人民;還來至王治處,去地七仞[*]而住。如是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[*]此輪寶也。」
是時,比丘白世尊言:「轉輪聖王云何成就象寶?」
世尊告曰:「比丘當知,轉輪聖王於十五日中,沐浴澡洗在大殿上。是時,象寶從南方來,而有六牙,衣毛極白,七處齊整,皆以金、銀、珍寶而挍飾之,能飛行虛空。爾時,轉輪聖王見已,便作是念:『今此象寶極為殊妙,世之希有,體性柔和,不行卒暴,我今當試此象寶。』是時,轉輪聖王清旦日欲初出,乘此象寶,遊四海外,治化人民。如是,轉輪聖王成就象ⓥ寶。」
是時,比丘白世尊言:「轉輪聖王云何成就馬寶?」
世尊告ⓦ曰:「ⓧ轉輪聖王出現世時,是時馬寶從西方來,毛衣極青,ⓨ尾毛朱光,行不移動,能飛在虛空,無所罣礙⑥。見已,極懷喜悅:『ⓩ此馬寶實為殊妙,今當役之,又體性良善,無有暴疾,吾今當試此馬寶。』是時,轉輪聖王即乘此馬,經四天下,治化人民,還來至王治處。如是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馬[*]寶。」
比丘白佛言:「復以何Ⓐ緣成就珠寶乎?」
世尊告曰:「於是,比丘!轉輪聖王出現世時,是時珠寶從東方Ⓑ來,而有八角,四面有Ⓒ火光,長一尺六寸,轉輪聖王見已,便作是念:『Ⓓ此珠寶極為殊妙,吾Ⓔ今當試之。』是時,轉輪聖王夜半Ⓕ悉集四部之兵,以此摩尼寶舉著高幢頭,是時光明照彼國界十二由旬。爾時,城中人民之類,見此Ⓖ光已,各各自相謂言:『日今已出,可理家事。』是時,轉輪聖王在殿上普見人民已,還入宮中。是時,轉輪聖王持此摩尼舉著宮內,內外悉明,靡不周遍。如是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[*]此珠寶也。」
爾時,比丘白佛言:「轉輪聖王云何成就玉女寶?」
世尊告曰:「比丘當知,Ⓗ若轉輪聖王出現世時,自然有此玉女寶現,顏貌端Ⓘ政,面如桃華色,不長不短,不白不黑,體性柔和,不行卒暴,口氣作ⓐ憂鉢華香,身作ⓑ栴檀香。恒侍從ⓒ聖王左右,不失時節,常以和顏悅色,視王顏貌。如是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此玉女ⓓ之寶。」
是時,比丘白佛言:「轉輪ⓔ王云何成就居士寶?」
世尊告曰:「於是,比丘!轉輪聖王出現世時,便有此居士寶出現世間,不長不短,身體紅色,高才智達,無事不ⓕ開,又得天眼通。是時,居士來至王所,而白王言:『唯願聖王延壽無窮!若王欲須金、銀、珍寶者,盡當供給。』是時,居士以天眼觀有寶藏者、無寶藏者,皆悉見之,王有所須寶,隨時給施。是時,轉輪聖王欲試彼居士時,便將[*]此居士度水,未至彼岸,便語居士言:『我今欲須金、銀、珍寶,正爾便辦。』長者報曰:『前至岸上當供給。』ⓖ轉輪聖王言:『我今此間須寶,不須至岸上。』是時,居士即前長跪叉手向水,尋時水中七寶ⓗ踊出。是時,轉輪聖王語彼長者:『止!止!居士,更不須寶。』如是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此居士寶也。」
是時,比丘白佛言:「轉輪聖王云何成就典兵ⓘ之寶?」
世尊告曰:「ⓙ於是,比丘!轉輪聖王出現世時,便有ⓚ此寶,自然來應,聰明蓋世,豫知人情,身體ⓛ好色,來至轉輪聖王所,白聖王言:『唯願聖王快自娛樂!若聖王欲須兵眾,正ⓜ爾給辦,進止之宜,不失時節。』是時,典兵寶隨王所念,ⓝ運集兵眾,在王左右。是時,轉輪聖王欲試典兵寶。ⓞ是時,便作是念:『使我兵眾正爾運集。』尋時,兵眾在王門外。若轉輪聖王意欲使兵眾住便住,進便進。如是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此典兵[*]之寶。比丘當知,轉輪聖王成就此七寶。」
是時,彼比丘白世尊言:「轉輪聖王云何成就ⓟ四神足快得善利⑦?」
佛告比丘:「於是,轉輪聖王顏貌端[*]政,世之希有,出過世人,猶彼天子無能及者,是謂轉輪聖王成就此第一神足。
「復次,轉輪聖王聰明蓋世,無事不練,人中[*]之雄猛,爾時智慧之豐,無過此轉輪聖王。是謂成就此第二神足。
「復次,比丘!轉輪聖王無復疾病,身體康強,所可飲食,自然ⓤ消化,無便利[*]之患。是謂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此第三ⓥ之神足。
「復次,比丘!轉輪聖王ⓦ受命極長,壽不可計,爾時ⓧ人ⓨ之命,無過轉輪聖王之壽。是謂,比丘!轉輪聖王成就此第四神足。是謂,比丘!轉輪聖王有此四神足。」
爾時,彼比丘白佛言:「若轉輪聖王命終之後,為生何處?」
世尊告曰:「轉輪聖王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,ⓩ受Ⓐ命千歲。所以然者,轉輪聖王自不殺生,復教他人使不殺生;自不竊盜,復教他人使不偷盜;自不[*]婬泆,復教他人使不行[*]婬;自不妄語,復教他人使不妄語;自行十善之法,復教他人使行十善。比丘當知,轉輪聖王緣此功德,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。」
爾時,彼比丘便作是念:「轉輪聖王甚可貪慕,欲言是人,復非是人,然其實非天,Ⓑ又施行天事,受諸妙樂,不墮三惡趣。若我今日持戒勇猛,所有之福,使將來[*]之世得作轉輪聖王者,不亦快哉!」
爾時,世尊知彼比丘心中所念,告彼比丘曰:「今在如來前勿作是念。所以然者,轉輪聖王雖成就七寶,有四神足,無能及者,猶Ⓒ不免三惡之趣:地獄、畜生、餓鬼之道。所以然者,轉輪聖王不得四禪、四神足,不得四諦,由此因緣,復墮三惡趣。人身甚為難得,遭值八難,求出甚難;生正國中,亦復不易;求善良友,亦復不易;欲與善知識相遇,亦復不易;欲從如來法中學道者,亦復難遇;如來出現,甚不可遭;所演法教,亦復如是,解Ⓓ脫、四諦及四非常⑧,實不可得聞。轉輪聖王於此四法,亦不得究竟。若,比丘!如來出現世時,便有此七寶出現世間,如來七覺意寶,至Ⓔ邊究竟,天、人所譽。比丘今日善修梵行,於此現身得盡苦際,用此轉輪聖王七寶乎?」
爾時,彼比丘聞如來如是之教,在閑靜之處,思惟道教,所以族姓子,剃除鬚髮,出家學道,欲修無上正業:生死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更不復受有,如實知之。爾時,彼比丘便成Ⓕ羅漢。
爾時,彼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間+(時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間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間時」。 大正藏無「時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ⓑ 瑪瑙𤥭璩=馬瑙車璩【聖】
「瑪瑙𤥭璩」,聖本作「馬瑙車璩」。 「馬瑙車璩」,大正藏原為「瑪瑙𤥭璩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馬瑙車璩」。
ⓒ 〔塹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塹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塹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ⓓ 寶=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重」。 「重」,大正藏原為「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重」。
ⓔ 種=重【聖】
「種」,聖本作「重」。 「重」,大正藏原為「種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重」。
ⓕ 𤥭璩瑪=車璩馬【聖】
「𤥭璩瑪」,聖本作「車璩馬」。 「車璩馬」,大正藏原為「𤥭璩瑪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車璩馬」。
ⓖ 七=十【元】
「七」,元本作「十」。 「十」,大正藏原為「七」,今依據元本改作「十」。
ⓗ 間=扉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*
「間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扉」。 「扉」,大正藏原為「間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扉」。
ⓘ 瑪=馬【聖】
「瑪」,聖本作「馬」。 「馬」,大正藏原為「瑪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馬」。
ⓙ 水池=池水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水池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池水」。 「池水」,大正藏原為「水池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池水」。
ⓚ 〔池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池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池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ⓛ 〔地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地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地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ⓜ 腰=要【聖】
「腰」,聖本作「要」。 「要」,大正藏原為「腰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要」。
ⓝ 然=而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而」。 「而」,大正藏原為「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而」。
ⓞ 世=彼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世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彼」。 「彼」,大正藏原為「世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彼」。
ⓟ 四+(種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四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四種」。 大正藏無「種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ⓠ 亡=忘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亡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忘」。 「忘」,大正藏原為「亡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忘」。
ⓡ 「仞」,大正藏原為「刃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仞」。*
ⓢ 〔聖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聖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聖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ⓣ 轉輪=若轉輪聖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轉輪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若轉輪聖」。 「若轉輪聖」,大正藏原為「轉輪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若轉輪聖」。
ⓤ 〔粟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粟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粟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ⓥ 寶+(也)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「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寶也」。 大正藏無「也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ⓦ 白=曰【聖】【麗-CB】【CB】
「白」,聖、麗-CB、CB三本作「曰」。 「曰」,大正藏原為「白」,今依據聖、麗-CB、CB三本改作「曰」。
ⓧ (若)+轉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【聖】
「轉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若轉」。 大正藏無「若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補上。
ⓨ 尾毛=毛尾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尾毛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毛尾」。 「毛尾」,大正藏原為「尾毛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毛尾」。
ⓩ 此=比【元】
「此」,元本作「比」。 「比」,大正藏原為「此」,今依據元本改作「比」。
Ⓐ 〔緣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緣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緣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Ⓑ 來而=而來【聖】
「來而」,聖本作「而來」。 「而來」,大正藏原為「來而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而來」。
Ⓒ 火=大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火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大」。 「大」,大正藏原為「火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大」。
Ⓓ (今)+此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此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今此」。 大正藏無「今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Ⓔ 〔今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今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今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Ⓕ 〔悉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悉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Ⓖ 光+(明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光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光明」。 大正藏無「明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Ⓗ 〔若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若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若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Ⓘ 政=正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「政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正」。 「正」,大正藏原為「政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正」。
ⓐ 憂=優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憂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優」。 「優」,大正藏原為「憂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優」。
ⓑ 栴=旃【宋】【元】
「栴」,宋、元二本作「旃」。 「旃」,大正藏原為「栴」,今依據宋、元二本改作「旃」。
ⓒ (轉輪)+聖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聖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轉輪聖」。 大正藏無「轉輪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ⓓ 之寶=寶也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「之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寶也」。 「寶也」,大正藏原為「之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寶也」。
ⓔ (聖)+王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聖王」。 大正藏無「聖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ⓕ 開=閑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閑」。 「閑」,大正藏原為「開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閑」。
ⓖ 轉輪聖王=之轉輪王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轉輪聖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之轉輪王」。 「之轉輪王」,大正藏原為「轉輪聖王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之轉輪王」。
ⓗ 踊=涌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踊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涌」。 「涌」,大正藏原為「踊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涌」。
ⓘ 〔之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【聖】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之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ⓙ 於是比丘=若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於是比丘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若」。 「若」,大正藏原為「於是比丘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若」。
ⓚ 此=典兵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此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典兵」。 「典兵」,大正藏原為「此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典兵」。
ⓛ 好=紅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好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紅」。 「紅」,大正藏原為「好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紅」。
ⓜ 爾=念【宋】
「爾」,宋本作「念」。 「念」,大正藏原為「爾」,今依據宋本改作「念」。
ⓝ 運=雲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「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雲」。 「雲」,大正藏原為「運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雲」。
ⓞ 〔是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是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是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ⓟ 四+(人)【宋】【元】,(大)【明】
????
ⓤ 消=銷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消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銷」。 「銷」,大正藏原為「消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銷」。
ⓥ 〔之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【聖】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之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ⓦ 受=壽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受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壽」。 「壽」,大正藏原為「受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壽」。
ⓧ 人+(中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人中」。 大正藏無「中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ⓨ 〔之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之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ⓩ 受命=壽天【聖】
「受命」,聖本作「壽天」。 「壽天」,大正藏原為「受命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壽天」。
Ⓐ 命=天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命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天」。 「天」,大正藏原為「命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天」。
Ⓑ 又=人【宋】【聖】
「又」,宋、聖二本作「人」。 「人」,大正藏原為「又」,今依據宋、聖二本改作「人」。
Ⓒ (故)+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不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故不」。 大正藏無「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Ⓓ 脫四=四真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脫四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四真」。 「四真」,大正藏原為「脫四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四真」。
Ⓔ (無)+邊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邊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無邊」。 大正藏無「無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補上。
Ⓕ (阿)+羅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阿羅」。 大正藏無「阿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[註解]
① 廁:夾雜在中間。
② 塹遶:環繞著。
③ 踰:越過。同「逾」。
④ 仞:長度單位,七尺或八尺為一仞。
⑤ 綏化:安撫教化。
⑥ 罣礙:阻礙。
⑦ 快得善利:真是受益良多。
⑧ 四非常:從不淨、苦、空、無我四個層面觀察身體的無常,而能除去欲望執著。參見《賢愚經》卷十三〈優波鞠提品 60〉。
[對應經典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