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當於爾時,尊者均頭①身抱重患,臥在床ⓐ褥,不能自起居。是時,均頭便念:「如來世尊今日不見垂愍,又遭重患,命在不久,醫藥不接。又聞世尊言:『一人不度,吾終不捨。』然今獨見遺棄,將何苦哉!」
爾時,世尊以天耳聞均頭比丘作是稱怨。是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皆集至均頭比丘所,問其所疾。」
諸比丘對曰:「如是。世尊!」
世尊將眾多比丘漸漸至均頭比丘房。是時,均頭遙見如來來,即自投地。爾時,世尊告均頭曰:「汝今抱患極為篤②重,不須下床,吾自有ⓑ坐。」
爾時,世尊告均頭曰:「汝所患為ⓒ增為損,ⓓ不增損乎?ⓔ有能堪任受吾教ⓕ也?」
是時,均頭比丘白佛言:「弟子今日所患極篤,但有增無損也。所服藥草,靡不周遍。」
世尊問曰:「ⓖ視瞻病者竟為是誰?」
均頭白言:「諸梵行來見瞻視。」
爾時,世尊告均頭曰:「汝今堪與吾說七覺意乎?」
均頭是時,三自稱說七覺意名:「我今堪任於如來前說七覺意法。」
世尊告曰:「若能堪任向如來ⓗ說,今便說之。」
是時,均頭白佛言:「七覺意者,何等為七?所謂念覺意,如來之所說,法覺意、精進覺意、喜覺意、猗覺意、定覺意、護覺意。是謂,世尊!有此七覺意者,正謂此耳。」
爾時,尊者均頭說此語已,所有疾患,皆悉除愈,無有眾惱。是時,均頭白世尊言:「藥中ⓘ之盛,所謂此七覺意ⓙ之法是也。欲言藥中[*]之盛者,不過此七覺ⓚ意,今思惟此七覺意,所有眾病皆悉除愈。」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受持此七覺意法,善念諷誦,ⓛ勿有狐疑於佛、法、眾者,彼眾生類所有疾患皆悉除愈。所以然者,此七覺意甚難曉了,一切諸法皆悉了知,照明一切諸法,亦如良藥療治一切眾病,猶如甘露食ⓜ無厭足。若不得此七覺意者,眾生之類流轉生死。諸比丘!當求方便,修ⓝ七覺意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褥=蓐【聖】
「褥」,聖本作「蓐」。 「蓐」,大正藏原為「褥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蓐」。
ⓑ 坐=座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坐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座」。 「座」,大正藏原為「坐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座」。
ⓒ 增為…乎=有增損病不增乎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增為…乎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有增損病不增乎」。 「有增損病不增乎」,大正藏原為「增為…乎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有增損病不增乎」。
ⓓ 不增損=病不增【聖】
「不增損」,聖本作「病不增」。 「病不增」,大正藏原為「不增損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病不增」。
ⓔ 有=又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有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又」。 「又」,大正藏原為「有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又」。
ⓕ 也=耶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也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耶」。 「耶」,大正藏原為「也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耶」。
ⓖ 視瞻=瞻視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視瞻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瞻視」。 「瞻視」,大正藏原為「視瞻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瞻視」。
ⓗ 說+(者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說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說者」。 大正藏無「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ⓘ 之盛=盛者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之盛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盛者」。 「盛者」,大正藏原為「之盛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盛者」。
ⓙ 〔之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之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ⓚ 意+(也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意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意也」。 大正藏無「也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ⓛ 勿=設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勿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設」。 「設」,大正藏原為「勿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設」。
ⓜ 無厭足=之無厭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無厭足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之無厭」。 「之無厭」,大正藏原為「無厭足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之無厭」。
ⓝ 七=一【元】
「七」,元本作「一」。 「一」,大正藏原為「七」,今依據元本改作「一」。
[註解]
① 均頭:比丘名,七歲即出家,是舍利弗尊者出家前的弟弟,也是舍利弗尊者的侍者,在佛陀教他如何滅外道六十二見後證得阿羅漢果,參見《增壹阿含經》卷四十三〈善惡品 47〉第9經。又譯為「大均頭」、「純陀」、「大純陀」、「周那」、「摩訶周那」。
② 篤:病勢沉重。
[對應經典]
- 《雜阿含經》卷二十七第727經。(內容是在說七覺支,但是比較像參考經典,不像對應經典???)
- 南傳《相應部尼柯耶》〈覺支相應46〉第16經病(三)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