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波斯匿王告御車人曰:「汝今辦羽寶ⓐ之車,吾欲出外遊觀。」
是時,彼人受王教敕,即辦羽寶[*]之車,前白王曰:「已嚴駕羽寶[*]之車,王宜知是時。」
波斯匿王將此人便出舍衛城,至彼園觀,觀諸樹木,皆無聲響ⓑ,亦無人民,寂然空虛。見已,便憶如來說諸法之本。是時,彼人在王後,執扇而ⓒ扇王。
「此園果ⓓ樹木皆無聲響[*],亦無人民,寂然空虛,我今欲請如來.至真.等正覺在此遊化,然不知如來今為所在?我欲往覲ⓔ。」
侍人報曰:「釋種有村名曰鹿堂①,如來在彼遊化。」
波斯匿王告曰:「此鹿堂去此遠近ⓕ?」
侍人白王:「如來住處去此不遠,計其道里有三由旬②。」
是時,波斯匿王告曰:「速辦羽[*]寶之車,我今欲見如來。」
是時,彼人受王教已,即辦駕車,前白王曰:「車今[*]已駕,王知是時。」王即乘車往詣彼村。
爾時,眾多ⓖ比丘輩於露地而經行,是時王下車至眾多比丘所。到已,頭面禮足,在一面住。是時,王白比丘曰:「如來今ⓗ為所在?吾欲見之。」
眾多比丘報曰:「世尊在此講堂中住,可往見之,勿以為難。王欲去時,徐舉其足,無令有聲。」是時,波斯匿王還顧視彼侍人,是時侍人便作是念:「王今獨與世尊相見,我應住此。」
是時,王獨往至世尊所。爾時,世尊以天眼觀見波斯匿王在門外立。是時,世尊即從座ⓘ起與王開門。王見世尊,頭面禮足,自稱姓名:「我是波斯匿王。」三自稱號。
世尊告曰:「汝今是王,我今釋種出家學道。」
時王白佛:「唯願世尊延壽無窮,使天、人得安。」
世尊告曰:「使大王當延壽無窮,以法治化,莫以非法。諸有以法治ⓙ化者,皆生天上善處,正使命終之後,名稱不朽。世人所傳云:『昔有國王以法治化,未曾有枉③ⓚ。』設有人民住此王境界,歎王功德,思憶不忘者,王身在天上,增六事功德。云何為六?一者天壽,二者天色,三者天樂,四者天神足,五者天豪④,六者天光。是故,大王!當以法治,莫以非法。我今日ⓛ身中有此功德,應受人ⓜ恭敬禮拜。」
王白佛言:「如來功德應受人禮ⓝ拜。」
世尊告曰:「汝今云何言如來應受人禮拜?」
王白佛言:「如來有六功德,應得受人禮拜。云何為六?如來正法甚為和雅,智者所修行,是謂如來初功德,可事、可敬。
「復次,如來聖眾極為和順,法法成就;戒成就、三昧成就ⓞ、智慧成就、解脫成就、解脫見慧成就。所謂聖眾者四雙八輩,此是如來聖眾,可敬、可貴,世間之大福田,是謂如來第二功德。
「復次,如來有四部之眾,所施行法皆習行之,更不重受觸擾如來⑤,是謂如來第三功德。
「復次,世尊!我見剎利之姓、婆羅門、居士、沙門,高才蓋世,皆來集論議:『我等當以此論往問如來,設彼沙門瞿曇不報此論者,則有缺也;設當能報者,我等當稱其善。』是時,四姓來至世尊所,而問此論,或復ⓟ有默然者。爾時,世尊與彼說法,彼聞法已,更不復問事,況復欲論,皆師事如來,是謂如來ⓠ第四功德。
「復次,諸六十二見⑥,欺誑世人,不解正法,由此致愚。然如來能除此諸邪見業,修其正見,是謂第五如來功德。
「復次,眾生身、口、意行ⓡ惡,彼若命終,憶如來功德,離三惡趣,得生天上;正使極惡之人,得生天上,是謂第六如來功德。其有眾生見如來者,皆起恭敬之心,而供養之。」
世尊告曰:「善哉!善哉!大王!乃能如來前作師子吼,演如來功德。是故,大王!常當興心向於如來。如是,大王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世尊與王波斯匿說微妙之法,使令歡喜。是時,大王聞佛ⓢ說法已,即從座[*]起,禮世尊足,便退而去。
王去ⓣ未久,佛告比丘:「汝等當持ⓤ此法供養,善諷誦念。所以然者,此波斯匿王之所說也。汝等亦當與四部眾廣演其義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「寶」,元、明二本作「葆」。*
ⓑ 「響」,聖本作「嚮」。*
ⓒ 「扇」,聖本作「扇於」。
ⓓ 「果」,聖本作「菓」。
ⓔ 「覲」,聖本作「觀」。
ⓕ 「遠近」,大正藏原為「近遠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遠近」。
ⓖ 大正藏無「多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ⓗ 大正藏無「今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ⓘ 「座」,聖本作「坐」。*
ⓙ 大正藏無「治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ⓚ 「枉」,宋、元二本作「抂」。
ⓛ 聖本無「日」字。
ⓜ 「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天人」。
ⓝ 大正藏無「禮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ⓞ 大正藏無「三昧成就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ⓟ 大正藏無「復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ⓠ 大正藏無「謂如來」三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ⓡ 「行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修」。
ⓢ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佛」字。
ⓣ 大正藏無「王去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,聖本作「去」。
ⓤ 「持」,聖本作「於」。
[註解]
① 鹿堂:古代印度城市名,居民為釋迦族。又譯為「彌婁離」。
② 由旬:長度單位,公牛掛軛行走一日的距離,約七、八公里。另譯作「由延」。
③ 枉:邪惡不正、冤屈。
④ 天豪:天人的威勢。又譯為「天威神」、「天威德」、「天威福」。
⑤ 更不重受觸擾如來:不會一再講不聽而麻煩佛陀。
⑥ 六十二見:佛陀時代外道對於宇宙和人生的六十二種錯誤的見解,包括常見論、半常半無常論、有邊無邊論、種種論、無因論、死後有想論、死後無想論、死後非想非非想論、斷滅論、現世涅槃論等。詳見《長阿含經》卷十四第21經梵動經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本經記載波斯匿王稱讚佛陀的六種功德:
- 佛法:智者所修行。
- 聖眾:成就五分法身,是世間的福田。
- 四眾:依教奉行。
- 說服知識分子:受知識分子敬重,且能度化來踢館的人。
- 除邪見:讓人去除外道六十二見、修正見。
- 念佛得生天上:惡人命終時至心念佛,也能生天。
因此應該恭敬禮拜佛陀。
- 本經提到惡人臨終至心念佛也得以升天。一方面也要夠善根的人,臨終才會有正念念佛;一方面往生的地點是隨重、隨習、隨念而決定。臨終一念的確會有影響,然而過往的惡業並不會就此勾消。只要未解脫,未來世惡業的惡果都有機會成熟,只是以念佛的善念先感得升天的善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