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,認為「有我」,即有靈魂之類,具有「永恆、不變、獨存、自在、能主宰」的特性。
而佛陀悟道時,發現一切的事物以及身心,都是因緣而生、因緣而滅。一般人執著於有「我」的見解(「我見」),事事以自我為中心,反而造成業與輪迴,造成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苦、惱。
如果有「恆常、不變、獨存、自在、能主宰」的「我」,這個「我」應該是不會變的,不會變也就不應該有苦(受逼迫)。但實際上
- 身心都是遷流變化的,因此才會有苦:無常即苦。
- 會變、會苦就不是「永恆、不變、獨存、自在、能主宰」的我:苦即無我。
- 既然沒有「永恆、不變、獨存、自在、能主宰」的「我」,身心也就不是「我」所擁有的,一切都是因緣生滅而沒有永存的實體,因此說有空的特性:無我者即是空也,空者彼不我有,我非彼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