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等見品第三十四第9經

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尊者阿難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立。是時,阿難白世尊言:「夫言盡者,名何等法言盡乎?」

世尊告曰:「阿難!色者無為因緣而有此名;無欲、無為,名滅之法。彼盡者,名曰滅盡。痛、想、行、識,無為、無作,皆是磨滅之法,無欲、無污,彼滅盡者,故名滅盡。阿難當知,此五盛陰無欲、無作,為磨[*]滅法;彼滅盡者,名為滅盡。此五盛陰永已滅盡,更不復生,故名滅盡。」

是時,尊者阿難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「之」,大正藏原為「盡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之」。

「磨」,宋、元、聖三本作「摩」。宋、元二本*

大正藏無「此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「已」,大正藏原為「以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已」。

[註解]

無為:無造作的。在這裡指聖者對五陰已沒有造作、不會被其動搖。

因緣而有此名:根據現象而這麼稱呼(為「色」)。

彼盡者,名曰滅盡:那(色)完結了,稱作「滅盡」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有同學提問:「五陰是緣生、緣滅的,為什麼本經提到五陰是無為的?」

因為本經所說特指聖者的境界,聖者不執著五陰,才能對五陰沒有造作。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