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三十三天有四園觀,諸天於中而自娛樂,五樂自娛。云何為ⓐ四?難檀槃那園觀①、麤ⓑ澀園觀②、晝夜ⓒ園觀③、雜種園觀④。ⓓ然四園之內有四浴池;ⓔ極冷浴池、香味浴池、輕便浴池、清ⓕ徹浴池。云何為四?一ⓖ者難陀⑤浴池,二名難陀頂浴池,三名蘇摩浴池,四名歡悅浴池。
「比丘當知,四園之內有此四浴池,令人身體香潔無有塵垢。何以故名ⓗ為難檀槃那園?若三十三天入難檀槃那園已,心性喜悅,不能自勝,於中而自娛樂,故名為難檀槃那園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麤[*]澀園觀?若三十三天入此園中已,身體極麤,猶如冬時以香塗身,身體極麤,此亦如是。若三十三天入此園中已,身體極麤不與常同,以是之故,名為麤[*]澀園觀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晝[*]夜之園?若使三十三天入此園中已,爾時諸天顏色各異,作若干種形體,猶如婦女著種種衣裳,不與本形同。此亦如是,若三十三天入此園中已,作若干種色不與本同,以ⓘ是故名為晝[*]夜之園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雜種之園?爾時,最尊之天及中天、下天,入此ⓙ園已,皆同一類,設復最下之天ⓚ大不得入餘三園中,猶如轉輪聖王⑥所入之園,餘王不復得入園中浴洗,人民之類正可得遙見耳。此亦如是,若最尊神天所入園中浴洗,餘小天不復得入,是故名為雜種浴池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難陀浴池?若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,極懷歡ⓛ悅,是故名為難陀浴池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難陀頂浴池?若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,兩兩捉手摩其頂而浴洗,正使天女亦復如是,以是之故,名為難陀頂浴池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蘇摩浴池?ⓜ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,爾時諸天顏貌,盡同人色,無有若干,是故名為蘇摩浴池。
「復ⓝ以何故名為歡悅浴池?若三十三天入此池中已,盡無憍慢上下之想,ⓞ望意⑦偏少,爾時盡同一心而浴洗,故名為歡悅浴池。是謂,比丘!有此因緣,便有此之名。
「今如來正法之中亦復如是,有四園之名。云何為四?一者慈園,二者悲園,三者喜園,四者護園。是謂,比丘!如來正法之中有此四園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慈園?比丘當知,由此慈園生梵天上,從梵天終,當生豪尊之家,饒財多寶,恒有五樂自娛,未曾離目,以是之故,名為慈園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悲園?比丘當知,若能親近悲解脫心,生梵光音天。若來生人中,生豪族家,無有瞋恚,亦饒財多寶,故名為悲園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喜園?若能親近喜園者,生光音天。若來生人間,ⓟ國王家ⓠ生,恒懷歡喜,故名為喜園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護園?若有人親近護者,生無想天,壽八萬四千劫。若復來生ⓡ人中,當生中國⑧家,亦無瞋恚,恒護一切非法之行,以是ⓢ故名為護園。
「比丘當知,如來正法之中有此四園,使諸聲聞得遊戲其中,然如來此四園之中有ⓣ四浴池,使我聲聞於中洗浴而自遊戲,盡有漏成無漏,無復塵垢。云何為四?一名有覺有觀浴池,二名無覺無觀浴池,三名護念浴池,四名ⓤ無苦無樂浴池。
「以何等故名為有覺有觀浴池?若有比丘得初禪已,於諸法中恒有覺、觀,思惟諸法,除去結纏,永無有餘,以是之故,名為有覺有觀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無覺無觀浴池?若有比丘得二禪已,滅有覺、有觀,以禪為食,以ⓥ是故名之為無覺無觀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護念浴池?ⓦ若比丘得三禪已,滅有覺、有觀,ⓧ無覺、無觀,恒護念ⓨ三禪,以是之故,名為護念浴ⓐ池。
「復以何故名為不苦不樂浴池?若有比丘得四禪已,亦不念樂,復ⓑ非念苦,亦不念過去當來之法,恒ⓒ用心於現在法中,以是之故,名為不苦不樂浴池。
「是故,諸比丘!如來正法ⓓ之中有此四浴池,使我聲聞於中洗浴,滅二十一結,度生死海,入涅槃城。ⓔ是諸比丘!若欲度此生死海者,當求方便,滅二十一結,入涅槃城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四+(園觀)【聖】
「四」,聖本作「四園觀」。 大正藏無「園觀」二字,今依據聖本補上。
ⓑ 澀=忽【聖】*
「澀」,聖本作「忽」。 「忽」,大正藏原為「澀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忽」。
ⓒ 「夜」,元、明二本作「度」。
ⓓ (三十三天有此四園觀)+然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三十三天有此四園觀然」。 大正藏無「三十三天有此四園觀」九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ⓔ 極=及【明】
「極」,明本作「及」。 「及」,大正藏原為「極」,今依據明本改作「及」。
ⓕ 徹=澈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徹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澈」。 「澈」,大正藏原為「徹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澈」。
ⓖ 者=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名」。 「名」,大正藏原為「者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名」。
ⓗ 〔為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為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為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ⓘ 是+(之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是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之」。 大正藏無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ⓙ 園+(中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園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園中」。 大正藏無「中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ⓚ 〔大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大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大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ⓛ 悅=喜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喜」。 「喜」,大正藏原為「悅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喜」。
ⓜ (若)+三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三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若三」。 大正藏無「若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補上。
ⓝ 以=次【聖】
「以」,聖本作「次」。 「次」,大正藏原為「以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次」。
ⓞ 望=媱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望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媱」。 「媱」,大正藏原為「望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媱」。
ⓟ 國王家生=生國王家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國王家生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生國王家」。 「生國王家」,大正藏原為「國王家生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生國王家」。
ⓠ 〔生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生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生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ⓡ (比)+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比人」。 大正藏無「比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ⓢ (之)+故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之故」。 大正藏無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ⓣ 〔四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四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四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ⓤ 無苦無=不苦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無苦無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不苦不」。 「不苦不」,大正藏原為「無苦無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不苦不」。
ⓥ 是故名之=是之故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是故名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之故名」。 「是之故名」,大正藏原為「是故名之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是之故名」。
ⓦ 若+(有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若有」。 大正藏無「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ⓧ (滅)+無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無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滅無」。 大正藏無「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ⓨ 三=二【聖】
「三」,聖本作「二」。 「二」,大正藏原為「三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二」。
ⓐ 池+(也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池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池也」。 大正藏無「也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ⓑ 非=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非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不」。 「不」,大正藏原為「非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不」。
ⓒ 「恒」,大正藏原為「但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恒」。
ⓓ 〔之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之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ⓔ 是+(故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是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故」。 大正藏無「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[註解]
① 難檀槃那園觀:忉利天王天帝釋的四大園林之一,提供各種娛樂及美妙的境界。又譯為「難陀園」、「難陀林」、「歡喜園」、「大喜園」。
② 麁澁園觀:忉利天王天帝釋的四大園林之一,天人入園時身體自然粗澀,以作和阿修羅軍戰鬥的準備。
③ 晝夜園觀:忉利天王天帝釋的四大園林之一,天人入園時身體自然顯現種種畫色以娛樂。又譯為「畫樂園」。
④ 雜種園觀:忉利天王天帝釋的四大園林之一,是天人男女雜處遊戲的地方。又譯為「雜園」。
⑤ 難陀:難陀為梵語 Nanda 的音譯,意譯為歡喜。
⑥ 轉輪聖王:以正法統治世界的君主,具三十二相,即位時由善業感召天空中飛來輪寶,四方國家看到輪寶就自行歸服,因此稱作轉輪王。又譯為「轉輪王」。
⑦ 望意:慾望。
⑧ 中國:文化的中心,指佛陀遊行教化的地區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本經所說有三個層次,第一個層次是天界的浴池,由良好的環境讓內心快樂;第二個層次是四無量心,以廣大的心量打破內、外的界限;第三個層次是四禪的定力,以內心的鍛煉為主。因此是從向外界看,提升到內心觀照的層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