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須陀品第三十第2經

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閱城迦蘭陀竹園所,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。

爾時,世尊與無央數之眾,前後圍遶而為說法。爾時,有長老比丘在彼眾中,向世尊舒腳而睡;爾時,修摩那沙彌年始八歲,去世尊不遠結跏趺坐念在前

爾時,世尊遙見長老比丘舒腳而眠,復見沙彌端坐思惟。世尊見已,便說此偈:

「所謂長老者,  未必剃鬚髮
 雖復年齒長,  不免於愚行。
 若有見諦法,  無害於群萌
 捨諸穢惡行,  此名為長老。
 我今謂長老,  未必先出家,
 修其善本業,  分別於正行。
 設有年幼少,  諸根無漏缺,
 此謂名長老,  分別正法行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頗見此長老舒腳而睡乎?」

諸比丘對曰:「如是。世尊!我等悉見。」

世尊告曰:「此長老比丘五百世中恒為龍身,今設當命終者,當生龍中。所以然者,無有恭敬之心於佛、法、眾。不恭敬三寶,報得龍身若有眾生無恭敬之心於佛、法、眾者,身壞命終,皆當生龍中。汝等頗見修摩那沙彌年向八歲,去我不遠,端坐思惟?」

諸比丘對曰:「如是。世尊!」

是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一分恭敬,一分利益此沙彌卻後七日,當得四神足,及得四諦之法,於四禪而得自在,善修四意斷。所以然者,此修摩那沙彌,有恭敬之心向佛、法、眾。以是之故,諸比丘!恒當勤加恭敬佛、法、之眾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閱=越【明】*, 【明】

  ????

「始」,大正藏原為「向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始」。

「跏」,大正藏原為「加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跏」。*

「繫」,大正藏原為「計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繫」。

「鬚髮」,大正藏原為「髮鬚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鬚髮」。
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當」字。

[註解]

無央數:即「無數」,又譯為「阿僧祇」。

長老:對出家年數較多者的尊稱,又譯為「上座」。按剛出家至出家九年稱「下座」,出家十年至十九年稱「中座」,二十年至四十九年稱「上座」,五十年以上稱「耆舊長老」。

舒腳而睡:伸腿睡覺(而不是盤腿坐著)。

修摩那:沙彌名,佛陀稱讚他「善誨禁戒比丘尼僧」第一。又譯為「須摩那」。

群萌:群生;眾生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  • 作為長老的條件

佛陀表示剃髮和年紀不能讓人作為長老,見四聖諦、沒有害心、捨穢惡行、六根清淨,才能稱得上是長老。

  • 一分恭敬,一分利益

本經強調恭敬的重要性,是因為恭敬能因緣升起一連串的善法,如《雜阿含經》卷十四第346經所說:「以慚愧故不放逸,不放逸故恭敬順語、為善知識,為善知識故樂見賢聖、樂聞正法、不求人短,不求人短故生信、順語、精進,精進故不掉、住律儀、學戒,學戒故不失念、正知、住不亂心,不亂心故正思惟、習近正道、心不懈怠,心不懈怠故不著身見、不著戒取、度疑惑,不疑故不起貪、恚、癡,離貪、恚、癡故堪能斷老、病、死。」(CBETA, T02, no. 99, p. 96, b16-23)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