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四辯①。云何為四?所謂義辯、法辯、ⓐ辭辯、應辯。
「彼云何名為義辯?所謂義辯者,彼彼之所說,若天、龍、鬼神之所說,皆能分別其義,是謂名為義辯也。
「彼云何名為法辯?十二部經如來所說,所謂契經、祇夜、本末、偈、因緣、授決、已說、造頌、生經、方等、合集、未曾有,及諸有為法、無為法,有漏法、無漏法,諸法之ⓑ實不可沮壞,ⓒ所可總持者,是謂名為法辯。
「彼云何名為辭辯?若前眾生,長短之語,男語,女語,佛語,梵志、天、龍、鬼神之語,阿須倫、迦留羅②、甄陀羅③彼之所說,隨彼根ⓓ原與其說法,是謂名為辭辯。
「彼云何名為應辯?當說法時,無有怯弱,無有畏懼,能和悅四部之眾,是謂名為應辯。
「我今當教敕汝,當如摩訶拘絺羅④。所以然者,拘絺羅有此四辯,能與四部之眾廣分別說。如我今日觀諸眾中,得四辯才,無有出拘絺ⓔ羅。ⓕ若此四辯,如來之所有,是ⓖ故,當求方便,成四辯才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辭=報【宋】*
「辭」,宋本作「報」。 「報」,大正藏原為「辭」,今依據宋本改作「報」。
ⓑ 實=寶【聖】
「實」,聖本作「寶」。 「寶」,大正藏原為「實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寶」。
ⓒ 〔所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所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所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ⓓ 原=元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原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元」。 「元」,大正藏原為「原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元」。
ⓔ 羅+(者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羅者」。 大正藏無「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ⓕ 若=如【聖】
「若」,聖本作「如」。 「如」,大正藏原為「若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如」。
ⓖ 故+(諸比丘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故諸比丘」。 大正藏無「諸比丘」三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[註解]
① 四辯:善於說法的四種才智,包含義辯(分別義理)、法辯(明白諸法)、辭辯(通達方言)、應辯(不畏懼說法)。又譯為「四辯才」。
② 迦留羅:義譯金翅鳥,以吃地龍(鱷魚之類)維生。體型很大,展翅有三百多萬里。又譯為「迦樓羅」。
③ 甄陀羅:義譯歌神,是頭上長角的人形天眾,有美妙音聲能作歌舞。又譯為「緊那羅」、「人非人」。
④ 摩訶拘絺羅:比丘名,佛陀稱讚他「得四辯才,觸難答對」第一。他是舍利弗的舅舅,從佛出家前又被稱為「長爪梵志」。「摩訶」為音譯,義譯為「大」,加在人名前可作尊稱,例如用以和資歷較淺的同姓名人士區分。
[對應經典]
- 南傳《增支部尼柯耶》集4〈故思品18〉第173經。 (對應經典有問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