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等趣四諦品第二十七第10經

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今有四種之人,可敬可貴,世之福田。云何為四?所謂持信、奉法、身證、見到。

「彼云何名為持信人?或有一人受人教誡,有篤信心,意不疑難,有信於如來.至真.等正覺.明行成為.善逝.世間解.無上士.道法御.天人師,號佛.世尊。亦信如來語,亦信梵志語,恒信他語,不任己智。是謂名為持信人。

「彼云何名為奉法人?於是,有人分別於法,不信他人,觀察於法,有耶?無耶?實耶?虛耶?彼便作是念:『此是如來語,此是梵志語。』以是知如來諸法者,便奉持之;諸有外道語者,而遠離之。是謂名為奉法人。

「彼云何為身證人?於是,有人身自作證,亦不信他人,亦不信如來語,諸尊所說言教亦復不信,但任己性而遊。是謂名為身證人。

「彼云何名為見到人?於是,有人斷三結,成須陀洹不退轉法,彼有此見便有惠施,有受者,有善惡之報,有今世、後世,有父,有母,有阿羅漢等受教者,身信作證而自遊化。是謂名為見到人。

「是謂,比丘!有此四人,當念除上三人,念修身證之法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增壹阿[*]含經卷第十九

[校勘]

誡=戒【聖】

  「誡」,聖本作「戒」。
  「戒」,大正藏原為「誡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戒」。

(於是如來)+至真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至真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於是如來至真」。
  大正藏無「於是如來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任=住【宋】

  「任」,宋本作「住」。
  「住」,大正藏原為「任」,今依據宋本改作「住」。

是知=知是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是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知是」。
  「知是」,大正藏原為「是知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知是」。

諸=語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
  「諸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語」。
  「語」,大正藏原為「諸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語」。

(之)+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之人」。
  大正藏無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人=又【宋】

  「人」,宋本作「又」。
  「又」,大正藏原為「人」,今依據宋本改作「又」。

(有)+後世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後世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有後世」。
  大正藏無「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(我)+等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等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我等」。
  大正藏無「我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+(光明皇后願文)【聖】

  聖本在「??」字之後有光明皇后願文。
  大正藏無「光明皇后願文」六字,今依據聖本補上。

[註解]

任己性而遊:信任自己所證的而行事。

當念除上三人,念修身證之法:應該要重視的是從另三種人進而修行以自身得證。這裡的「除上三人」是形容「除了三種人之外的(第四種人)」,也就是描述「身證」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佛陀說明有四種修行者:

  1. 持信:依著堅定信心而修行。
  2. 奉法:觀察、分別法義而修行。
  3. 見到:得法眼淨,見到真理。
  4. 身證:親身得證。

這四種修行人,只要走在正道上,都是世間的福田,而都要以親身得證為目標。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