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比丘當知,有此四鳥。云何為四?或有鳥聲好而形醜,或有鳥形好而聲醜,或有鳥聲醜形亦醜,或有鳥形好聲亦好。

「彼云何鳥聲好而形醜?翅羅鳥是也。是謂此鳥聲好而形醜。彼云何鳥形好而聲醜?所謂鷙鳥是也。是謂此鳥形好而聲醜。彼云何鳥聲醜形亦醜?所謂兔梟是也。是謂此鳥聲醜形亦醜。復有何鳥聲好形亦好?所謂孔雀鳥是也。是謂此鳥聲好形亦好。是謂,比丘!有此四鳥,當共覺知。

「此亦如是,世間亦有四人似鳥,當共覺知。云何為四?於是,或有比丘顏貌端政,出入行來,著衣持鉢,屈申俯仰,威儀成就;亦復不能有所諷誦諸所有法,初善、中善、竟善,不能承法之教,亦復不能善諷誦讀。是謂此人形好而聲不好。

「復有何等人聲好而形醜?或有一比丘出入行來,屈[*]申俯仰,著衣持鉢,威儀不成就,恒好廣說;然復彼人精進持戒,聞法能知所學,多聞諸所有法,初善、中善、竟善,義理深邃,具足修梵行,然復彼法善持善誦。是謂此人聲好而形醜。

彼復有何等人聲醜形亦醜?或有一人犯戒、不精進、不多聞,所聞便失;彼於此法,應具足行梵行,然不肯承受。是謂此人聲亦醜形亦醜。

彼何等人聲[*]亦好形亦好?或有比丘顏貌[*]端政,出入行來,著衣持鉢,不左右顧視;然復精進修行善法。然戒律具足,見小非法,尚懷恐懼,何況大者!亦復多聞,所受不忘,諸所有法,初善、中善、竟善,修其善行,如此之法,善諷誦讀。是謂此人聲好形亦好。

「是謂世間有此四人,在世間者,當共覺知。是故,諸比丘!當學聲好形亦好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拘翅羅=拘抧羅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拘翅羅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拘抧羅」。
  「拘抧羅」,大正藏原為「拘翅羅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拘抧羅」。

翅+註(居梨)【聖】

  ???

云何=何者【聖】

  「云何」,聖本作「何者」。
  「何者」,大正藏原為「云何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何者」。

〔彼〕-【聖】

  聖本無「彼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彼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
〔兔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
  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兔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兔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
〔何〕-【聖】

  聖本無「何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何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
端政=端正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【聖】

  「端政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端正」。
  「端正」,大正藏原為「端政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端正」。

申=伸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
  「申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伸」。
  「伸」,大正藏原為「申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伸」。

不好=醜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不好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醜」。
  「醜」,大正藏原為「不好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醜」。

〔彼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彼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彼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(亦)+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不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亦不」。
  大正藏無「亦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彼+(人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彼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彼人」。
  大正藏無「人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肯=有【聖】

  「肯」,聖本作「有」。
  「有」,大正藏原為「肯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有」。

〔亦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
 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亦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亦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彼=復有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彼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復有」。
  「復有」,大正藏原為「彼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復有」。

[註解]

[對應經典]

 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第25品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