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阿難曰:「若如來出現於世時,便有四ⓑ未曾有法①出現於世。云何為四?
「執著很深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此眾生類多有所著,若說不染著法時,亦復承受,念修行之,心不遠離。若如來出現於世時,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,是謂初未曾有法出現於世。
「復次,阿難!輪轉不停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輪轉不住,恒在五道,正使欲說法時,亦復承受,心不遠離。若如來出現世時,有此二未曾有法出現於世。
「復次,阿難!驕慢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此眾生類,恒懷憍慢,不去心首②,若使說法,亦復承受,心不遠離。然復,阿難!此眾生類,恒懷憍慢,不去須臾③,設復說法時,亦復承受,是謂第三未曾有法出現於世。
「復次,阿難!無明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此眾生類,無明所覆,設復說有明法時,亦復承受而不忘失。若復,阿難!說此有明、無明法時,而心意柔和,恒喜修行。是謂,阿難!若如來出現世時,便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。若有ⓒ多薩阿竭④現在時,便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。是故,阿難!當發喜心向如來所。如是,阿難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阿難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~A. IV. 127. Abbh tadhammā.
???
ⓑ 未曾有法~Abbhutadhammā.
???
ⓒ 多薩阿竭~Tathāgata.
???
[註解]
① 未曾有法:希有而值得讚嘆的事。
② 不去心首:(憍慢)不離開心頭。
③ 不去須臾:(憍慢)片刻不離。
④ 多薩阿竭:音譯,如來十號之一;義譯為「如來」,乘如實之道而來之意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本經是說,如來出現於世時,會有四種未曾有的事情:
1. 執著很深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。
2. 輪轉不停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。
3. 驕慢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。
4. 無明的眾生,也能受法、行法。
- 如來十號(以下出自佛光大藏經)
雖稱十號,然一般皆列舉十一號,即:
(一)如來(梵 tathāgata),音譯多陀阿伽陀,謂乘如實之道而來,而成正覺之意。
(二)應供(梵 arhat),音譯阿羅漢,意指應受人天之供養。
(三)正遍知(梵 samyak-sajbuddha),音譯三藐三佛陀,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。
(四)明行足(梵 vidyā-carana-sajpanna),即天眼、宿命、漏盡三明及身口之行業悉圓滿具足。
(五)善逝(梵 sugata),乃以一切智為大車,行八正道而入涅槃。
(六)世間解(梵 loka-vid),了知眾生、非眾生兩種世間,故知世間滅及出世間之道。
(七)無上士(梵 anuttara),如諸法中,涅槃無上;在一切眾生中,佛亦無上。
(八)調御丈夫(梵 purusa-damya-sārathi),佛大慈大智,時或軟美語,時或悲切語、雜語等,以種種方便調御修行者(丈夫),使往涅槃。
(九)天人師(梵 śāstā deva-manusyānāj),示導眾生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、是善是不善,令彼等解脫煩惱。
(十)佛(梵 buddha),即自覺、覺他、覺行圓滿,知見三世一切諸法。
(十一)世尊(梵 bhagavat),即具備眾德而為世人所尊重恭敬。
- 「阿耨多羅-三藐三菩提」(梵anuttara-samyak-sajbodhi):
其實就是佛的兩號:無上士(梵anuttara)-正遍知(梵samyak-sajbuddha)。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,也就是佛陀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