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當修行四諦之法。云何為四?所謂ⓕ初苦諦,義不可盡,義不可窮,說法無盡。第二ⓖ者苦ⓗ習諦,義ⓘ不可盡,義不可窮,說法無盡。ⓙ第三[*]者苦盡諦,義不可盡,義不可窮,ⓚ說法無盡。第四[*]者苦出要諦,義不可盡,義不可窮,[*]說法無盡。
「彼云何ⓛ名為苦諦?所謂苦諦者,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憂悲惱苦、怨憎會苦、恩愛別ⓜ離苦、所欲不得苦,取要言之,五盛陰苦,是謂[*]名為苦諦。
「彼云何[*]名為苦[*]習諦?所謂[*]習諦者,愛與欲相應,心恒染著,是謂[*]名為苦[*]習諦。
「彼云何[*]名為苦盡諦?所謂盡諦者,欲愛永盡無餘,不復更造,是謂[*]名為苦盡諦。
「彼云何[*]名為苦出要諦?所謂苦出要ⓝ諦者,謂賢聖八品道,所謂正見、正治、正語、正行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三昧,是謂[*]名為苦出要諦。
「如是,比丘!有此四諦,實有不虛,世尊ⓞ之所說,故名為諦。諸有眾生,二足、ⓟ三足、四ⓠ足,欲者、色者、無色者,有想、無想者,如來最上。然成此四諦,故名為四諦。是謂,比丘!有此四諦。然不覺知,長處生死,輪轉五道。我今ⓡ以得此四諦,從此岸至彼岸,成就此義,斷生死根本,更不復受有,如實知之。」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「今有四諦法, 如實而不知,
輪轉生死中, 終不有解脫。
如今有四諦, [*]以覺[*]以曉了,
[*]以斷生死根, 更亦不受有。
「若有四部之眾,不得此諦,不覺不知,便ⓢ隨五道。是故,諸比丘!當作方便,成此四諦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含=鋡【聖】
「含」,聖本作「鋡」。 「鋡」,大正藏原為「含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鋡」。
ⓑ 七=六【聖】*
「七」,聖本作「六」。 「六」,大正藏原為「七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六」。
ⓒ (東晉…譯)十三字=符秦建元年三藏曇摩難提譯【宋】【元】,=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【明】,〔東晉…譯〕-【聖】
????
ⓓ 五+(四法初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,五=四【聖】
????
ⓔ ~S. 56. 21. Vijjā 1.
???
ⓕ 〔初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初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初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ⓖ 〔者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者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者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ⓗ 習=集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*
「習」,元、明、聖三本作「集」。 「集」,大正藏原為「習」,今依據元、明、聖三本改作「集」。
ⓘ 〔不可盡義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不可盡義」四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不可盡義」四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ⓙ 〔第三者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第三者」三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第三者」三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ⓚ 〔說法無盡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說法無盡」四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說法無盡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ⓛ 〔名為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名為」二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名為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ⓜ 〔離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離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離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ⓝ 〔諦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諦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諦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ⓞ 〔之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之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ⓟ 〔三足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三足」二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三足」二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ⓠ 足+(多足)【聖】
「足」,聖本作「足多足」。 大正藏無「多足」二字,今依據聖本補上。
ⓡ 以=已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「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已」。 「已」,大正藏原為「以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已」。
ⓢ 隨=墮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隨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墮」。 「墮」,大正藏原為「隨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墮」。
[註解]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人生一切的苦,總不離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會、愛別離、求不得苦,而這些總歸是五陰所造成的。怎麼說呢:
宇宙一切外在、身心,都是五陰、六入組成的。當人的「六入」接「觸」到六境,就產生「受」,包括苦受(容易引起瞋心)、樂受(容易引起貪心)或不苦不樂受(容易引起癡心)。
「受」之後 → 「愛」→ 取 → 有 → 生→ 老死 →...,十二因緣的純大苦聚因此周而復始。
所以,換句話說,當我們把一切苦(苦)都研究透徹了,就會發現苦的源頭都來自於我們對於五陰、六入的貪愛(集);只要能於五陰、六入離「愛」,十二因緣的鎖鏈就會斷掉,我們就能究竟涅槃(滅);證得涅槃的方法,就是八正道(道),而證得涅槃之後,我們一切的身、語、意就會100%合乎八正道。
(melon註:以上還請大家不吝指正,謝謝。)
- 苦與集
苦(苦的現象) | 集(苦的原因) |
---|---|
生的痛苦 | 來自對?的渴愛 |
老的痛苦 | 來自對青春的渴愛? |
病的痛苦 | 來自對健康的渴愛? |
怨憎會的痛苦 | 來自對所愛人、事、物的渴愛 |
愛別離的痛苦 | 來自對所愛人、事、物的渴愛 |
求不得的痛苦 | 來自對幸福、順境的渴愛? |
- 對於有修行止觀的人,可以發現享受五欲雖然快樂,卻也時時有苦。以享受米其林五星級美食為例,想要美食的當下,這個渴望就有「求不得苦」;享受美食的當下,在色香味俱全麻痺感官的背後是「五陰熾盛苦」;享受完美食,吃完了,則是「愛別離苦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