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,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。
爾時,世尊到時著衣持鉢,入羅閱城乞食。爾時,提婆達兜亦入城乞食。ⓐ時,提婆達兜所入巷中,佛亦往至彼,然ⓑ佛遙見提婆達兜來,便欲退而去。
是時,阿難白世尊曰:「何故欲遠此巷?」
世尊告曰:「提婆達兜今在此巷,是以避之。」
阿難白佛言:「世尊!豈畏提婆達兜乎?」
世尊告曰:「我不畏提婆達兜也,但此惡人不應與相見。」
阿難曰:「然,世尊!可使此提婆達兜乃可使在他方①。」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ⓒ言:
「我終無此心, 使彼在他方②,
彼自當造行, 便自在他所。」
阿難白世尊曰:「然提婆達兜ⓓ有過於如來所。」
世尊告曰:「愚惑之人不應與相見。」是時,世尊向阿難而說此偈:
「不應見愚人, 莫與愚從事③,
亦莫與言論, 說於是非事。」
是時,阿難復以此偈報世尊曰:
「愚者何所能, 愚者有何過,
正使共ⓔ言說, 竟有何等失?」
爾時,世尊復以此偈報阿難曰:
「愚者自造行, 所作者非法,
正見返ⓕ常律, 邪見日以滋。
「是故,阿難!莫與惡知識從事。所以然者,與愚人從事,無信、無戒、無聞、無智,與善知識從事,便增益諸功德,戒具成就。如是,阿難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阿難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(是)+時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時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時」。 大正藏無「是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ⓑ 〔佛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佛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佛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ⓒ 〔言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言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言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ⓓ 〔有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有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ⓔ 言說=言論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言說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言論」。 「言論」,大正藏原為「言說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言論」。
ⓕ 「返」,大正藏原為「反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返」。
[註解]
① 可使此提婆達兜乃可使在他方:可以驅使提婆達兜,讓他到別的地方。
② 我終無此心,使彼在他方:我終究不會(因為看不順眼而)想要令他到別的地方。
③ 從事:交往。
[對應經典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