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三供養品第二十二第3經

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此三。云何為三?所謂樂痛、苦痛、不苦不樂痛。諸比丘當知,彼樂痛者,欲愛使也;彼苦痛者,瞋恚使也;不苦不樂痛者,是癡使也。是故,諸比丘!當學方便,求滅此使。所以然者,當自熾然,當自修行法,得無比法。諸比丘當知,我滅度後,其有比丘念自[*]熾然,修其行法,得無比法,此則是第一聲聞

「云何,比丘!當自[*]熾然,當自修行,得修行法,獲無比法?於是,比丘!內自觀身,外自觀身,內外自觀身而自遊戲;內觀痛,外觀痛,內外觀痛;內觀意,外觀意,內外觀意;內觀法,外觀法,內外觀法而自遊戲。如是,比丘!當自[*]熾然,盛修行其法,得無比法。諸比丘行此法者,於聲聞中第一弟子。如是,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癡=護【宋】

  「癡」,宋本作「護」。
  「護」,大正藏原為「癡」,今依據宋本改作「護」。

熾然=然熾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*

  「熾然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然熾」。
  「然熾」,大正藏原為「熾然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然熾」。

(當修行)+法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法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當修行法」。
  大正藏無「當修行」三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其行=行其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其行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行其」。
  「行其」,大正藏原為「其行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行其」。

〔盛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
  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無「盛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盛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刪去。

諸+(有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諸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諸有」。
  大正藏無「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[註解]

痛:即是「受」的意思。受是無常變易的,因此是苦(痛)的。

熾然:猛烈燃燒的樣子,在這裡引申指明亮、明白的樣子。

聲聞:從佛聽法而修行的佛弟子。另譯為「弟子」。

內自觀身,外自觀身,內外自觀身而自遊戲...內外觀法而自遊戲:專注於四念處而能任意自在,不受身受心法的束縛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c.f. 《雜阿含經》第468經:「樂受所受時,則不知樂受,貪使之所使,不見出要道。苦受所受時,則不知苦受,瞋恚使所使,不見出要道。不苦不樂受,正覺之所說,不善觀察者,終不度彼岸。比丘勤精進,正知不動轉,如此一切受,慧者能覺知。覺知諸受者,現法盡諸漏,明智者命終,不墮於眾數,眾數既已斷,永處般涅槃。」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