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善知識品第二十第9經

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二人不能善說法語。云何為二人?無信之人與說信法,此事甚難;慳貪之人為說施法,此亦甚難。若復,比丘!無信之人與說信法,便興瞋恚,起傷害心,猶如狗惡,加復傷鼻,倍更瞋恚。諸比丘!此亦如是,無信之人與說信法,便起瞋恚,生傷害心。若復,比丘!慳貪之人與說施法,便生瞋恚,起傷害心,猶如癰瘡未熟,復加刀割,痛不可忍。此亦如是,慳貪之人與說施法,倍復瞋恚,起傷害心。是謂,比丘!此二人難為說法。

「復次,比丘!有二人易為說法。云何為二?有信之人與說信法,不慳貪人與說施法。若,比丘!有信之人與說信法,便得歡喜,意不變悔。猶如有病之人,與說除病之藥,便得平復。此亦如是,有信之人與說信法,便得歡喜,心不改變。若復無貪之人與說施法,即得歡喜,無有悔心。猶如有男女端政,自喜沐浴手面;復有人來,持好華奉上,倍有顏色;復以好衣服飾奉上其人,彼人得已,益懷歡喜。此亦如是,無慳貪之人與說施法,便得歡喜,無有悔心。是謂,比丘![*]此二人易為說法。是故,諸比丘!當學有信,亦當學布施,莫有慳貪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為=與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與」。
  「與」,大正藏原為「為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與」。

刀割=刀瘡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刀割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刀瘡」。
  「刀瘡」,大正藏原為「刀割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刀瘡」。

(有)+此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
  「此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有此」。
  大正藏無「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政=正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政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正」。
  「正」,大正藏原為「政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正」。

〔之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之」字。
 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[註解]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本經也讓我們知道該如何應材施教,無信的人不適合說信法,慳貪的人不適合說施法。

相對地,若無信但無貪,可說施;若慳貪但有信,可說信。

有同學問:「要怎麼知道別人無信、慳貪呢?」可以觀察應對時的反應而略知一、二。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