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羅閱城迦羅陀竹園所,與大ⓐ比丘五百人俱。前後圍遶而為說法。
爾時,提婆達兜將五百比丘去如來不遠而ⓑ逕過。世尊遙見提婆達兜自將門徒,便說此偈:
「莫親惡知識, 亦莫愚從事;
當近善知識, 人中最勝者。
人本無有惡, 習近惡知識,
ⓒ後必種惡根, 永在闇冥中。」
是時,提婆達兜五百弟子聞世尊說此偈已,便來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斯須退坐,向世尊悔過:「我等愚惑,無所ⓓ識知,唯願世尊受我等懺悔。」
爾時,世尊受彼五百比丘懺悔,便與說法,令得信根。
爾時,五百比丘在閑靜ⓔ之處思惟深法。所以然者,族姓子出家學道,以信堅固,修無上梵行。爾時,彼五百比丘便成阿羅漢:生死已盡,ⓕ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更不復受ⓖ胎有,如實知之。爾時,五百人成阿羅漢。
ⓗ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比丘+(眾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比丘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比丘眾」。 大正藏無「眾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ⓑ 逕=經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逕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經」。 「經」,大正藏原為「逕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經」。
ⓒ 後=從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後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從」。 「從」,大正藏原為「後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從」。
ⓓ 識知=知識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識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知識」。 「知識」,大正藏原為「識知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知識」。
ⓔ 〔之〕-【宋】*【元】*【明】*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之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ⓕ 「梵行已立所作已辦」,大正藏原為「所作已辦梵行已立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梵行已立所作已辦」。
ⓖ 〔胎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胎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胎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ⓗ (是時)+諸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諸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時諸」。 大正藏無「是時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[註解]
[對應經典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