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當親近善知識,莫習惡行,信於惡業。所以然者,諸比丘!親近善知識已,信便增益,聞、施、智慧普悉增益。若比丘親近善知識,莫習惡行。所以然者,若近惡知識,便無信、戒、聞、施、智慧。是故,諸比丘!當親近善知識,莫近惡知識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(東晉…譯)十三字=符秦建元年三藏曇摩難提譯【宋】【元】,=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【明】

  ????

於=彼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於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彼」。
  「彼」,大正藏原為「於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彼」。

(諸)+比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
  「比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諸比」。
  大正藏無「諸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[註解]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本經世尊說明,應該親近善知識 (意為好的朋友),如此能夠增益:

  1. 對佛法的信心 (信) - 佛法: 因果定律、因緣生滅、人事物的本質為無常、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主體能夠隨心所欲控制一切、修習止觀能逐步斷除煩惱。
  2. 清淨的行為 (戒)
  3. 聽聞法 (聞)
  4. 佈施 (施)
  5. 智慧 (慧)

應該避免親近惡知識 (意為壞的朋友),因為如此會減損:

  1. 對佛法的信心 (信)
  2. 清淨的行為 (戒)
  3. 聽聞法 (聞)
  4. 佈施 (施)
  5. 智慧 (慧)

思考:

本經也說明了善知識及惡知識的定義。

如果能夠使對方增益信、戒、聞、施、慧,則為善知識。

如果使對方減損信、戒、聞、施、慧,則為惡知識。

可自我檢視:

  • 我是他人的善知識還是惡知識呢?
  • 我想要成為善知識嗎?
  • 我應該要如何成為善知識呢?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第20品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