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羅閱城①迦蘭陀竹園所,與大比丘五百人俱。
爾時,提婆達兜惡人便往至婆羅留支②王子所,告王子言:「昔者,民ⓑ氓壽命極長,如今人壽不過百年。王子當知,人命無常,備不登位,中命終者不亦痛哉!王子,時可斷父王命,統領國人。我今當殺沙門瞿曇!作無上至真等正覺,於摩竭③國界,新王、新佛,不亦快哉!如日貫雲,靡所不照,如月雲消,眾星中明。」爾時,婆羅留支王子即收父王,著鐵牢中,更立臣佐,統領人民。
爾時,ⓒ有眾多比丘入羅閱城乞食,便聞提婆達兜教王子收父王,著鐵牢中,更立臣佐。是時,眾多比丘乞ⓓ食,還歸所在,攝舉④衣鉢,往至世尊所。頭面禮足,白世尊曰:「朝入城乞食,聞提婆達兜愚人教王子使收父王,閉著牢獄,更立臣佐。復勅王子言:『汝殺父王,我害如來,於此摩竭國界,新王、新佛,不亦快哉!』」
「ⓔ爾時,臣佐亦行非法;臣佐已行非法,爾時王太子亦行非法;太子已行非法,爾時群臣、長吏亦行非法;群臣、長吏已行非法,爾時國界人民亦行非法;國界人民已行非法,爾時人眾兵馬亦行非法;兵眾已行非法,爾時日月倒錯運度失時;日月已失時,便無年歲;已無年歲,日差月錯,無復精光;日月已無精光,爾時星宿現怪。星宿已現變怪,便有暴風起;已有暴風起,神祇瞋恚;神祇已瞋恚,爾時風雨不時。爾時穀子在地者便不長大,人民之類、蜎飛蠕動,顏色改變,壽命極短。
「若復有時,王法治正,ⓕ爾時群臣亦行正法;群臣已行正法,時王太子亦行正法;王太子已行正法,爾時長吏亦行正法;長吏已行正法,國界人民亦行正法;日月順常,風雨以時,災怪不現,神祇歡喜,五穀熾盛;君臣和穆相視,如兄如弟,終無增損;有形之類,顏色光潤,食自消化,無有災害,壽命極長,人所愛敬。」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「猶如牛ⓖ渡水, 導者而不正;
一切皆不正, 斯由本導故。
眾生亦如是, 眾中必有導;
導者行非法, 況復下細人。
萠類盡受苦, 由王法不正;
以知非法行, 一切民亦然。
猶如牛[*]渡水, 導者而行正;
從者亦皆正, 斯由本導故。
眾生亦如是, 眾中必有導;
導者行正法, 況復下庶人。
萠類盡受樂, 由王法教正;
以知正法行, 一切民亦然。
「是故,諸比丘!當捨非法而行正法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增壹阿ⓗ含經卷第八ⓘ
[校勘]
ⓐ ~A. IV. 70.
???
ⓑ 氓=萠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氓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萠」。 「萠」,大正藏原為「氓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萠」。
ⓒ 〔有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有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有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ⓓ 食+(已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食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食已」。 大正藏無「已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ⓔ 〔爾時臣佐亦行非法臣佐已行非法〕十四字-【聖】,(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主治化不以正理)+爾時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????
ⓕ (風雨已不時)+爾時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爾時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風雨已不時爾時」。 大正藏無「風雨已不時」五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ⓖ 渡=度【宋】【明】*
「渡」,宋、明二本作「度」。 「度」,大正藏原為「渡」,今依據宋、明二本改作「度」。
ⓗ 含=鋡【聖】
「含」,聖本作「鋡」。 「鋡」,大正藏原為「含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鋡」。
ⓘ +(光明皇后願文)【聖】
聖本在「??」字之後有光明皇后願文。 大正藏無「光明皇后願文」六字,今依據聖本補上。
[註解]
① 羅閱城:「王舍城」的音譯,中印度摩羯陀國的首都。
② 婆羅留支:阿闍世王之別稱。義譯折指、無指。阿闍世王初生時,相者言凶,其父遂令人從樓上拋下而不死,但斷損一指,故以為名。
③ 摩竭: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,位於當時的中印度,恆河中游南岸地區。另譯為「摩竭提」、「摩竭陀」。
④ 攝舉:整理、放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