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此二力。云何ⓐ為二力?所謂忍力①、思惟力②,設吾無此二力者,終不成無上正真等正覺。又無此二力者,終不於優留毘處六年苦行,亦復不能降伏魔怨,成無上正真之道,坐於道場。ⓑ以我有ⓒ忍力、思惟力故,便能降伏魔眾,成無上正真之道③,坐於道場。是故,諸比丘!當求方便,修此二力,忍力、思惟力,便成須陀洹道、斯陀含道、阿那含道、阿羅漢道,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。如是。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得=為【聖】【麗-CB】【CB】
「得」,聖、麗-CB、CB三本作「為」。 「為」,大正藏原為「得」,今依據聖、麗-CB、CB三本改作「為」。
ⓑ 以=已【聖】
「以」,聖本作「已」。 「已」,大正藏原為「以」,今依據聖本改作「已」。
ⓒ (此)+忍力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忍力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此忍力」。 大正藏無「此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[註解]
① [佛學大辭典(丁福保)](術語)忍辱之力也。法華經序品曰:「又見佛子住忍辱力,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。」;無量壽經上曰:「忍力成就,不計眾苦。少欲知足,無染恚痴。」
② [佛學大辭典(丁福保)](術語)思量所對之境而分別之也。[國語辭典(教育部)] 1.思量。《漢書.卷五九.張衡傳》:「使專精神,憂念天下,思惟得失。」;2.一種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,將外在所得的表象、概念經由分析、綜合、判斷、推理等步驟的認識活動的過程。也作「思維」。
③ 無上正真之道:佛陀的智慧,音譯為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經文中,忍力與思惟力撐過六年苦行與降伏魔王。個人解讀:有毅力超越單純的苦行,又能以思惟力捨下苦行,進而忍力與思惟力共同的運作而降伏魔王。
忍力可成就戒、定,思惟力可成就慧,因此有忍力及思惟力能成就戒、定、慧三增上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