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我今當說烏喻,亦當說猪喻,善思念之,吾當演說。」
對曰:「如是。世尊!」是時,諸比丘從佛受教。
世尊告曰:「彼云何ⓐ名為人喻如烏?猶如有人在寂靜處,恒習ⓑ婬欲,作諸惡行,後便羞恥,便自悔過,向人演說,陳所作事。所以然者,或為諸梵行人,所見譏ⓒ彈:『此人習欲,作諸惡行。』彼作諸惡行已,向人悔過,自知羞恥,猶如彼烏恒患苦飢,便食不淨,尋即拭ⓓ[口*雋],恐有餘ⓔ鳥見言:『此烏食不淨。』此亦如是。若有一人在閑靜處,習於[*]婬欲,作不善行,後便羞恥而自悔過,向人演說陳所作事。所以然者,或為諸梵行人所見記識,此人習欲,作諸惡行,是謂名為人猶如烏。
「彼云何ⓕ名為人如猪?若有一人在閑靜處,長習[*]婬欲,作諸惡行,亦不羞恥,復ⓖ非悔過,向人自譽,貢高自用:『我能得五欲自娛,此諸人等不能得五欲。』彼作惡已,ⓗ不羞恥,此人喻如猪,恒食不淨,臥於不淨,便自跳踉①向於餘猪。此亦如是。若有一人習於[*]婬欲,作諸惡行,亦不羞恥,復非悔過,向人自譽,貢高自用:『我能得五欲自娛,此諸人不能得五欲自娛。』是ⓘ名為人如猪。是故,諸比丘!當捨遠離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ⓙ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〔名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名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名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ⓑ 婬+(泆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,婬=淫【聖】*
????
ⓒ 彈=憚【宋】*,=別【聖】*
????
ⓓ [口*雋]=觜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[口*雋]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觜」。 「觜」,大正藏原為「[口*雋]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觜」。
ⓔ 鳥=烏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鳥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烏」。 「烏」,大正藏原為「鳥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烏」。
ⓕ 名為人=為人喻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名為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為人喻」。 「為人喻」,大正藏原為「名為人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為人喻」。
ⓖ 非=不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非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不」。 「不」,大正藏原為「非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不」。
ⓗ 不+(知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不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不知」。 大正藏無「知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ⓘ 名為人=謂為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名為人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謂為人」。 「謂為人」,大正藏原為「名為人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謂為人」。
ⓙ 〔諸〕-【聖】
聖本無「諸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諸」字,今依據聖本刪去。
[註解]
① 跳踉:跳動。
[對應經典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