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當知有此二見。云何為二?所謂有見①、無見②。諸有沙門、婆羅門於此二見習已、誦已,終不從其法,如實而不知③,此則非沙門、婆羅門。於沙門,則犯沙門法;於婆羅門,則犯婆羅門法,此ⓑ沙門、終不以身作證而自遊戲④。諸有沙門、婆羅門於此二見誦讀、諷念,ⓒ知捨,如實而知,此則沙門ⓓ持沙門行,婆羅門知ⓔ婆羅門行,自身取證而自遊戲:生死已盡,梵行已立,ⓕ更不復受有,ⓖ如真知之。是故,諸比丘!於此二見不應習行,不應諷誦,盡當捨離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〔增壹阿含經〕-【明】,品目+夾註(二法初也)【宋】【元】,+夾註(二法初)【明】
????
ⓑ 沙門+(婆羅門)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沙門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沙門婆羅門」。 大正藏無「婆羅門」三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ⓒ (可捨)+知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知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可捨知」。 大正藏無「可捨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ⓓ 〔持沙門行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持沙門行」四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「持沙門行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ⓔ (沙門)+婆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婆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沙門婆」。 大正藏無「沙門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ⓕ (所作已辦)+更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更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所作已辦更」。 大正藏無「所作已辦」四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ⓖ 如真=如實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【聖】
「如真」,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作「如實」。 「如實」,大正藏原為「如真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、聖四本改作「如實」。
[註解]
① 有見:認為身心乃至世界常住不變。例如認為有「真我」或「造物主」永恆不變的見解。又稱為「常見」。
② 無見:認為身心乃至世界斷滅不存在。例如認為「人死後塵歸塵、土歸土,一無所有」的見解。又稱為「斷滅見」、「斷見」。
③ 終不從其法,如實而不知:到頭來還是沒辦法依著邪見契合真理而了知。
④ 遊戲:比喻純熟自在。
[對應經典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