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於此眾中,我不見一法修行已、多修行已,受人中福,受天上福,得泥洹①證,[*]所謂不殺生也。」
佛告諸比丘:「若有人不行殺生,亦不念殺,[*]受命極長。所以然者,以彼不嬈亂故。是故,諸比丘!當ⓐ學不殺ⓑ生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學=行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學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行」。 「行」,大正藏原為「學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行」。
ⓑ 〔生〕-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生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生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[註解]
① 泥洹:即涅槃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往生善道,不往生惡道的條件
如這幾品的經文所說,每一項善業都能讓人往生善道。然而,事實上每一項善業也都不是保證下一世絕不下惡道,因為還有其他善惡業參雜,無數的善惡業成熟的時間不同,導致人一生的境遇喜樂摻雜,世世輪迴六道。
經中許多說咒願功德的文字也是如此,修法而心意純正會有善報,但若修法後繼續造惡業,仍會有惡報。不能以為有經文說修法有善報,而在修法後什麼都不怕,繼續造惡業,那麼善惡還是各自有報,若習於惡業,仍會入惡道。
依據經中一貫的說法,證得初果才能確保絕不入惡道。
- 不殺生的果報
過去有一貧人遇到一名患頭痛的比丘,於心不忍拿呵梨勒果布施給他希望能給他幫助。後來該名比丘因此而病癒,貧人也因施藥的因緣,在佛世時成為以壽命極長聞名的婆拘羅(薄拘羅)比丘。對照到經中「若有人不行殺生,亦不念殺,受命極長」可知,不殺生的積極作為是護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