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》利養品第十三第1經

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祇樹給孤獨園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受人利養甚為不易,令人不得至無為。所以然者,若修羅陀比丘不貪利養者,終不於我法中,捨三法衣而作居家。

「修羅陀比丘本阿練若行;到時乞食,一處一坐,或正中食,樹下露坐,樂閑居處[*],著五納衣,或持三衣,或樂間,懃身苦形,行此頭陀

「是時,修羅陀比丘常受滿呼國王供養,以百味食,日來給與。爾時,彼比丘意染此食,漸捨阿練若行:到時乞食,一處一坐,正中食,樹下露坐,閑居之處,著五納衣,或持三衣,或樂塚間,懃身苦體。盡捨此已,去三法衣,還為白衣,屠牛殺生,不可稱計,身壞命終,生地獄中。是故,諸比丘!當以此方便,知利養甚重,令人不得至無上正真之道。若未生利養心,制令不生,已生,求方便使滅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「含」,聖本作「鋡」。*

(東晉…譯)十三字=符秦建元年三藏曇摩難提譯【宋】【元】,=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【明】,〔東晉…譯〕-【聖】

大正藏在「處」字之前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*

大正藏無「我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「本」,大正藏原為「大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本」。

「懃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勤」。

「形」,大正藏原為「行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形」。

「滿呼」,大正藏原為「蒲呼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滿呼」。

大正藏在「食」字之前有一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
「生」,聖本作「羊」。

大正藏無「是故」二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大正藏無「當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大正藏無「心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
「已」,聖本作「以」。

[註解]

修羅陀:比丘名,曾行頭陀行並有神通,提婆達兜也曾向他學習神通,參見《增壹阿含經》卷四十七〈放牛品 49〉。後來貪著於供養,終至還俗出家,以屠牛為業。

滿呼:優婆塞名,是跋耆國(首都毘舍離)的國王,離車族人。他可能是曾在毘舍離城北邊建立重閣講堂的菩提王子,或菩提王子的長輩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跋耆國的滿呼國王用盛大的美味佳肴供養修羅陀比丘,修羅陀比丘卻因為這些供養而墮落;與跋耆國敵對的摩竭提國的阿闍世王,也用盛大的美味佳肴供養提婆達兜,提婆達兜卻因為這些供養而墮落。另一方面,這些施主們也供養了許多聖僧,這些聖僧因此精進修行而證阿羅漢。

是否能成道,修行在個人,而不是由護法施主(對立的施主,都造就了聖者以及惡人)、法脈傳承(提婆達兜和修羅陀比丘都是佛陀弟子)、身世血統(提婆達兜是佛陀的堂弟、阿難的哥哥)等外在因素所能斷定。

[進階辨正]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