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有承順一法,不離一法,ⓐ魔波旬不能得其便,亦不能來觸嬈人。云何為一法?謂功德福業①。所以然者,自憶往昔在道樹②下,與諸菩薩集在一處,弊魔③波旬將諸兵眾數千萬億,種種形貌,獸頭人身不可稱計,天、龍、鬼、神、阿須倫④、迦留羅⑤、摩休勒⑥等,皆來ⓑ運集。
「時,魔波旬而語我言:『沙門速投ⓒ于地!』佛以福德⑦大力,降伏魔怨,諸塵垢消,無有諸穢,便成無上正真ⓓ道⑧。諸比丘!當觀此義,其有比丘功德具足者,弊魔波旬不能得ⓔ其便,壞其功德。」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「有福快樂, 無福者苦,
今世後世, 為福受樂。
「是故,諸比丘!為福[*]莫惓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(天)+魔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魔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天魔」。 大正藏無「天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ⓑ 運=雲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運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雲」。 「雲」,大正藏原為「運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雲」。
ⓒ 于=乎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于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乎」。 「乎」,大正藏原為「于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乎」。
ⓓ (之)+道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
「道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之道」。 大正藏無「之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補上。
ⓔ 〔其〕-【宋】
宋本無「其」字。 大正藏在「?」字之前/後有一「其」字,今依據宋本刪去。
[註解]
① 功德福業:善行所得的福利。
② 道樹:即菩提樹,桑科榕屬的大喬木,株高二十公尺以上,因為釋迦牟尼佛在此樹下打坐時悟道,而稱為菩提樹、道樹、覺樹、道場樹,原名鉢多樹、義譯吉祥樹。
③ 弊魔:欺詐蒙騙的魔。
④ 阿須倫:即「阿修羅」,六道眾生之一,喜愛戰鬥,有福報但因為瞋、慢、疑而生為阿修羅。
⑤ 迦留羅:義譯金翅鳥,以吃地龍(鱷魚之類)維生。體型很大,展翅有三百多萬里。又譯為「迦樓羅」。
⑥ 摩休勒:義譯大蟒神,蛇頭人身。瞋心重、善諂媚。相傳一心想求神通的學者若得其加持,容易神通精進但瞋心變重,若無法容許異己,則離正道日遠。其禮佛方式如同蛇類的腹行。又譯為「摩睺羅伽」。
⑦ 福德:善行所得的福利。
⑧ 無上正真道:無上正等正覺,也就是佛陀的智慧。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古譯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本經提到佛陀的福德大力,讓天魔波旬和魔眾都拿他沒辦法,而能證道。這在其他經律中也有記載,例如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》卷五:「爾時世尊舉輪萬網縵,無量福生、慰喻一切恐怖,手指於大地曰:『此當證我,如於三阿僧祇劫中作無量拘胝那庾多百千祠會,為利益有情故,捨頭目手足血肉妻子金銀諸珍實不虛者,當自證我。』是時地神從地涌出,合掌而發聲曰:『罪者!如是,如是。如世尊言,實不虛也。』作是語已,時魔王罪者,內懷羞愧默然而住,顏容憔悴而失威德,心懷懊惱作是念云:『我今作是方便,不能令淨飯子有少損壞,今當別設異計為其障礙。』」(CBETA, T24, no. 1450, p. 123, b4-13)
根據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》,佛陀的福德讓天魔波旬動不了他,因此波旬派出三位女兒,以誘發心魔干擾修行,當然也徒勞無功。最後佛陀在努力修行下,終於證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