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如是:
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如我今日審知眾生根原所趣,亦知布施之報。最後一摶之餘,已不自食,惠施他人,爾時不起憎嫉之心如毛髮許。以此眾生不知施之果報,如我皆悉知之。施之果報,平等之報,心無有異。是故,不平等施自墮落眾生不能平等施而自墮落,恒有慳嫉之心,纏裹心意。

爾時,世尊便說偈曰:

「眾生不自覺,  如來之言教;
 常當普惠施,  專向真人所。
 志性以清淨,  所獲福倍多;
 等共分其福,  後得大果報。
 所施今善哉,  心向廣福田;
 於此人間逝,  必生於天上。
 [*]以到彼善處,  快樂自娛樂
 吉祥甚歡悅,  一切無乏短。
 以天威德業,  玉女為營從;
 平等之施報,  故獲此福祐。」
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 

[註解]

根原所趣:心念的源頭及意向。

一摶:一糰(食物)。

真人:至真之人、證得真理之人,指阿羅漢或佛陀。

志性:心念。

自娛樂:自得其樂,樂在其中。又譯為「具足住」、「成就遊」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進入後住於」。

威德:聲威與德行,表現在對人的影響力及受人的敬愛。

玉女:體態穠纖合度,性情端正溫柔的美女。

[對應經典]

  • Itivuttaka 26。

 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第10品

回到《增壹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