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》第758經

如是我聞:
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無母子畏,有母子畏。愚癡無聞凡夫所說,而不能知無母子畏,有母子畏。

「諸比丘!有三種無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所說。何等為三?諸比丘!有時兵兇亂起,殘害國土,隨流波迸,子失其母,母失其子,是名第一無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所說。

「復次,比丘!有時大火卒起,焚燒城邑聚落,人民馳走,母子相失,是名第二無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所說。

「復次,比丘!有時山中大雨,洪水流出,漂沒聚落,人民馳走,母子相失,是名第三無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所說。

然此等畏,是有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說名無母子畏。彼有時兵兇亂起,殘害國土,隨流波迸,母子相失,或時於彼母子相見,是名第一有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說名無母子畏。

「復次,大火卒起,焚燒城邑聚落,人民馳走,母子相失,或復相見,是名第二有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說名無母子畏。

「復次,山中大雨,洪水流出,漂沒聚落,此人馳走,母子相失,或尋相見,是名第三有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說名無母子畏。

「比丘!有三種無母子畏,是我自覺成三菩提之所記說。何等為三?若比丘!子若老時,無母能語:『子汝莫老,我當代汝。』其母老時,亦無子語:『母令莫老,我代之老。』是名第一無母子畏,我自覺成三菩提之所記說。

「復次,比丘!有時子病,母不能語:『子令莫病,我當代汝。』母病之時,子亦不能語:『母莫病,我當代母。』是名第二無母子畏,我自覺成三菩提之所記說。

「復次,子若死時,無母能語:『子令莫死,我今代汝。』母若死時,無子能語:『母令[*]莫死,我當代母。』是名第三無母子畏,我自覺成三菩提之所記說。」

諸比丘白佛:「有道有跡,修習多修習,斷前三種有母子畏,斷後三種無母子畏不?」

佛告比丘:「有道有跡,斷彼三畏。何等為道、何等為跡,修習多修習,斷前三種有母子畏,斷後三種無母子畏?謂八聖道分,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」
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
[校勘]

「無母子」,巴利本作 Amātāputtaka。

元本無「夫」字。

「令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今」。[*]

[註解]

有三種無母子畏,愚癡無聞凡夫所說:有三種母子失散的恐懼,是愚笨沒有見識的凡人所說的。

卒起:急促生起;突然生起。

然此等畏,是有母子畏:然而這些恐懼,是母子不失散的恐懼。(還有可能相見,所以不是真正的「無母子畏」。)

有三種無母子畏,是我自覺成三菩提之所記說:有三種母子失散的恐懼,是我自己證得真正的覺悟之後而作的決定說。

[對應經典]

[讀經拾得]

凡夫怕火災、水災、戰爭會讓母子失散,而佛陀說老、病、死更該怕,縱然是母子也無法代對方受老、病、死。

解決之道,在於精勤修行八正道。
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卷一〈地獄名號品第五〉:「父子至親,岐路各別,縱然相逢,無肯代受。」(CBETA, T13, no. 412, p. 782, a29-b1) 和「無母子畏」的比喻類似。

回到《雜阿含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