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東園鹿子母講堂①。
爾時,世尊晡時從禪覺,於講堂蔭ⓐ中敷座,於大眾前坐,說優檀那②句,告諸比丘:「緣界故生說③,非不界。緣界故生見,非不界。緣界故生想,非不界。緣下ⓑ界,我說生下說、下見、下想、下思、下欲、下願、下士夫、下所作、下施設、下建立、下部分、下顯示、下受生。如是中④……如是勝界,緣勝界,我說彼生勝說、勝見、勝想、勝思、勝願、勝士夫、勝所作、勝施設、勝建立、勝部分、勝顯示、勝受生ⓒ。」
時,有婆迦利⑤比丘在佛後執扇扇佛,白佛言:「凡夫見佛非佛,仍出自無明世尊!若於三藐三佛陀⑥起非三藐三佛陀見,彼見亦緣界而生耶?」
佛告比丘:「於三藐三佛陀起非三藐三佛陀見,亦緣界而生,非不界。所以者何?凡夫界者,是無明界,如我先說,緣下界生下說、下見,乃至下受生,中……勝界生勝說、勝見,乃至勝受生。」
佛說此ⓓ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「蔭」,大正藏原為「陰」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改作「蔭」。
ⓑ 「下」,大正藏原為「不」,今依據高麗藏改作「下」。
ⓒ 大正藏在「生」字之後有一「勝」字,今依據宋、元、明三本刪去。
ⓓ 「此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是」。[*]
[註解]
① 鹿子母講堂:佛陀的道場之一,是由鹿子母出資設立的大講堂,在舍衛城。鹿子母本名毘舍佉,兒子名為「鹿」,因此又稱為「鹿子母」,又譯為「鹿母」。
② 優檀那:佛陀不問自說的感性語的集錄,是經典的九種分類(九分教)的第五類。又譯為「優陀那」。
③ 緣界故生說:依於什麼樣的境界,則會有什麼樣的意向。相當的南傳經文作「緣界而生起尋」。
④ 如是中:比對相當的南傳經文,可知這裡的全文,即將前句「緣下界……下受生」的「下」改為「中」,成為「緣中界……中受生」。
⑤ 婆迦利:比丘名,佛陀稱讚他「得信解脫,意無猶豫」第一,後來他身患重病,久病厭世,舉刀自殺時以四聖諦思惟五受陰而得涅槃。又譯作「跋迦利」、「跋迦梨」、「婆迦梨」、「薄迦梨」。
⑥ 三藐三佛陀:佛陀。「三藐三佛陀」是如來十號中第三個的音譯,又譯為「三耶三佛」、「三佛」,義譯為「正遍知」、「等正覺」,此處以這個稱號來代表佛陀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本經中「緣界故生說、緣界故生見、緣界故生想」的意思,可參見下一經的舉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