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思量、若妄想者,則有使攀緣識住;有攀緣識住故,入於名色;入名色故,有未來世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,如是純大苦聚集ⓐ。若不思量、無妄想,無使、無攀緣識住;無攀緣識住故,不入名色,不入名色故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滅,如是純大苦聚滅。」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[校勘]
ⓐ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集」字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- 本經中至少提到了十二因緣的第一至四支,以及後續的第十一、十二支:
無明、行 → 識 → 名色 → [……] → 生 → 老病死憂悲惱苦
- 因為「思量、妄想」等「行」支而能使「識」不斷攀緣,所以衍生來說,如果能夠把持好自己的行為,那麼對識的攀緣也能有所管控。經中時常提到的正思惟、守護六根、飲食知量等等,都是把持自己行為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