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瞻婆國揭伽池側。
爾時,尊者鹿紐來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善哉,世尊!為我說法,我聞法已,當獨一靜處,專精思惟,不放逸住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。」
佛告鹿紐:「善哉,善哉,鹿紐!能問如來如是之義。諦聽,善思,當為汝說。」
佛告鹿紐:「若眼見可愛、樂、可意、可念,長養於欲之色;見已,彼說讚歎、繫著、欣悅,讚歎、繫著已,則歡喜集,歡喜集已則苦集。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亦如是說。鹿紐!若有比丘,眼見可愛、樂、可念、可意,長養於ⓐ欲之色;見已不欣悅、不讚歎、不繫著,不欣悅、不讚歎、不繫著故,不歡喜集,不歡喜集故則苦滅。耳、鼻、舌、身……意、法亦如是說。」
爾時,尊者鹿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[校勘]
ⓐ 宋、元、明三本無「於」字。
ⓑ 「誡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戒」。[*]
ⓒ 「住」,宋、元、明三本作「法」。
[對應經典]
[讀經拾得]
本經說凡夫「歡喜集已則苦集」,承繼前兩經所說凡夫染著事物而生樂,當事物變化時就生苦,俗話說的「樂極生悲」也是一個例子。聖者則不染著,因此能常保安樂。